2015年6月5日下午,高一五班在心理教室舉行了題為“友善編織陽光,奉獻傳遞溫暖”主題班會,本節班會是5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主題班會的第4部分。班主任董小平老師、5班全體家長及全體同學參加了班會。
班會伊始,主持人講道:“奉獻與友善往往是分不開的,點滴匯聚, 便是人間溫情。奉獻社會,才能充實自己。”的真諦。 班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各位同學詳細剖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友善”。第一部分,楊競博同學談了他對友善的理解。接下來,張云舒同學又從身邊的小事談起,呼吁我們踐行友善。武佳琪同學的情景劇更為班會增添了一抹亮色,讓我們在歡笑聲中加深了對友善的理解。第二部分,同學們就社會熱門話題“扶不扶”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會。會上,正反方同學舌燦蓮花、針鋒相對。正方辯手張宇杰同學以中華傳統美德為切入點,呼吁同學們積極幫助社會弱勢群體;反方辯手吳瑩雪同學據理力爭,從社會現象以及科學角度出發,精彩地詮釋了反方觀點。雙方辯手唇槍舌戰,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饕餮盛宴”,也讓在座的各位同學及家長開始再一次思考這一問題。最后,李惠子同學就辯論會進行總結,并呼吁同學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正能量永存人間。第三部分,牛宇恒同學的媽媽以小見大,細致入微,以家長的角度教育我們,要推己及人,廣具愛心,從而達到友善的理想境界。
班長楊夢綺同學總結到:“友善是規則的多邊形,它的頂點分別是合作、寬容、理解、溝通、尊重、欣賞與鼓勵。友善的多邊形這樣穩定而堅固,希望我們在心里記住這個美麗的多邊形,讓他在我們的生活中照亮每一方心靈。”
最后,班主任董小平老師選取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實事例,讓同學們對友善的理解有了新的高度。董老師說:
同學們,有了善心,就會做善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努力行善,善是幸福之源,是快樂之因,我們生活要追求幸福,要享受快樂,就要人人播下善良的種子,讓世界充滿善行,人人就會充滿快樂與幸福。
要踐行友善,不僅要有善心,更要有善行,那就是奉獻。孝敬父母,體現在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讓父母多操心,回家整理好自己的房間,搞好衛生,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今年暑假有一個班級作業就是學會做飯,父母必須教,我要檢查評比。
在學校,努力完成好班級分配的工作任務,盡可能干得出色些,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勞動時積極認真。多為班級添光彩,不為班級添麻煩。
在社會上,做一個友善的公民。在公交車上,要積極主動地為需要幫助的人讓座位,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影響他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要禮貌待人,真誠寬容。
人間自有真情在,我們要學習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善行義舉,記住善有善報,多做善事,在危難的時候上帝會保佑你的。今后我們還要繼續開展以關愛他人、奉獻愛心為主題的志愿者服務活動,用愛心溫暖他人,用奉獻凈化心靈。從自己做起,讓每一個友善奉獻的小我凝聚成一個充滿溫情的社會。將個人追求融入國家夢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上同心同德、共同奮進,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