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升國旗
高二35班趙一權、毛悅主持朝會
國旗下演講——《志存高遠,創造輝煌》(高二35班龐暉)
附:國旗下演講講稿
志存高遠 創造輝煌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們到底該怎樣活著,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有價值、有意義呢?
關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許多名人都曾作過精辟的論述。比如,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說過:“人生無益于人類,便是無價值的。”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在他們看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完全取決于你對人類、對社會有沒有做出一定的貢獻。這就是說,當我們剛剛踏上人生旅途時應當志存高遠,心存一份終身為之奮斗的“旅行指南”。
“志”,是個很有趣的字眼。其上的“士”歷來被用作對人類的美稱,如壯士、烈士等。而當一個人在“心”上一直想著要做“士”時,也就是胸懷有“志”了。“志”是人生的目標、志愿,對人生有著指導作用,可使生命不在糊里糊涂中被虛度。而“志”也有許多種,有小有大有好有壞有近有遠……
有的人志在活得開心幸福、悠閑自在;有的人志在賺很多錢,享受人生;有的人志在做未嘗試過的事,不斷滿足自己的新鮮感。雖然這些志都無可厚非,不能說不好,但它們只是小志,只因個體的存在而存在。
一些人立志報國,一些人志在為國爭光。他們中有的是民族英雄,有的是國家戰士,有的是科學家,有的是運動員,還有的是工人、農民、企業家等普通人……他們都把自己的人生與國家聯系起來、與民族掛起鉤來,做事首先想到的是,是否有利于祖國、有益于民族,甚至心甘情愿為國為民獻出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這樣的“志”就是大志了。
還有些人,愿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奮斗,愿為全世界的和平而努力。這些人將自己的生命融入整個世界的發展之中,志在不斷燃燒自己,為世界的前進加速、為全人類服務,這就是更偉大、更具深遠意義的“志”了。
到底何種“志”更有利于創造人生的輝煌呢?歷史告訴我們,史實提醒我們,只有大志、遠志才能使人生更輝煌。革命烈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為國獻身,可歌可泣;周總理日理萬機,為國為民“甘為孺子牛”,令人敬仰;白求恩大夫只身遠渡重洋來到中國,表現出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這一切不正說明了志當存高遠嗎?
遠大的志向,能指導你前進,時刻為你照亮前進的道路;能給你勇氣、力量,以克服人生道路上出現的一切困難、險阻。它更是一顆火種,能使你的人生充滿光明、煥發光彩。
同學們,身為世紀之交的接班人,愿我們都能立下高遠之志,在人生的漫長途中,開辟一片自我的天空,創造一份屬于自己的輝煌!
附:心靈驛站講稿
寬容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是寬容。
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寬容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品德。他無處不在。在自然中因為有了海洋的不棄滴水,才有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波瀾壯闊,因為有了高山的不棄寸土,才有泰山的高聳入云。歷史長河里,因為有了齊桓公的不計前嫌,才有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因為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才有了蜀國天下三分有其一。有人因失去寬容而痛哭流涕,有人因得到寬容而欣喜若狂,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寬容,也希望自己擁有寬容這一美好的品德。因為寬容是春天第一縷溫暖大地的陽光,是久旱后的第一場甘露,是風雪中的第一顆火種,是盲童看到的第一種色彩,是上帝派到人間的第一位天使,是枯木長出的第一片綠葉。
寬容如水。通常的“寬容”,即原諒他人一時的過錯,不錙銖必較,不耿耿于懷,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寬容如水的溫柔,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時的敵視,使人們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同時,也看清了自己。
寬容似火。因為更進一層次的寬容意味著不僅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愛與真誠來溫暖別人的心靈。心平如水的寬容,已屬難得;雪中送炭的寬容,更可貴,更令人動容。寬容,不僅融化了彼此的冰凍,更將愛的熱力輻射進對方的心窩。選擇寬容,也就選擇了理解和溫情,同時也選擇了人生的海闊天空。
寬容是詩。寬容是一首人生的詩。至高境界的寬容,不是僅僅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處理上,而是升華為一種對宇宙的胸襟,對人生如詩般的氣度。寬容的涵義也不僅限于人與人的理解與關愛,而是內心對于天地間一切生命產生的曠達與博愛。生活,往往紛繁,又常常平淡。正因為寬容如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凈;正因為寬容似火,使平淡通過鍛燒日趨鮮明;更因為有這詩般的寬容,才賦予人生以藝術,賦予生命以永恒。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