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nèi)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活動伊始,四名主持人用中、英、日三種語言進行主持,盡管不能完全聽懂,臺下小觀眾們或眨眼或點頭表示贊許。活動依次分為科技成果展示、外國語言展示、師生書畫攝影作品展、學生文藝表演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以不同的方式贏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歡迎。
機器人操控、火箭放飛--科技魅力綻放光彩“大家平時是否喜歡機器人?對于機器人操作的原理是否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近距離了解一下機器人。”舞臺上隨著市三中通用技術研究組組長兼科技輔導員郝正達老師的提問,九名機器人學生愛好者拿著四件機器人作品走上舞臺。
被編入相應程序的蜥蜴機器人,通過對周邊事物的光感應,對身邊的物體實施進攻,當一名學生愛好者的手接近蜥蜴機器人時,機器人敏銳地張開嘴向目標咬去……當多次操作成功后,臺下的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此外,具有聲音感應的小狗機器人會根據(jù)聲源尋找發(fā)聲物,編入相應程序的蝎子機器人會對目標物投射子彈,身形稍顯龐大的機器人會對存在的小型目標物進行精準射擊……每一個機器人表演過程,都十分精彩,操作過程中,郝正達還為觀眾揭示其中隱含的科學原理,讓觀眾贊嘆不已。活動還邀請了小學生代表上臺,共同放飛火箭。通過一定科學原理制作出的十枚火箭擺放在臺下,發(fā)射器則握在臺上學生代表手中,倒計時結束后,隨著“倏”地一聲,只見箭頭處一陣青煙,火箭早已躥升到兩三百米高空,隨后,天空中出現(xiàn)多個緩緩下落的微型降落傘。那是火箭中內(nèi)置的降落傘,在升空達到一定高度后,降落傘會自動脫落,并因末端的重力慢慢降落。
飛機模型和飛行游戲則是較為簡單的模型游戲,當提出學生可上臺參與時,學生們迫不及待地跑上空置場地和舞臺,很快一個由40人組成的飛機模型小組和一個有20名小學生參與的飛行游戲很快就召集滿了所需的人員。“大家用手轉動手中的飛機模型,在心中默數(shù)200下,然后按我說的放飛飛機模型。”郝正達在臺上指導道。當學生們準備就緒后,空置場地上出現(xiàn)一道壯觀的景象,40支飛機模型在學生們放手的那一刻,以各種姿態(tài)在空中飛舞、盤旋、上升,然后緩緩落下。學生們看到奇觀后,興奮不已,而不少沒有參與的學生則躍躍欲試,撿起地上的飛機模型嘗試起來。飛行游戲則更為簡單,僅僅是對飛機模型握住的姿勢和放飛的力度進行改進,就可以讓飛機在空中停留較長時間以及飛出較遠距離,小學生們在初中生的指導下,與初中生們共同放飛了手中的飛機模型。
“實際上,我們學校開展科技活動并不止這些,如今年的科技文化節(jié),科技類的活動‘飛奔吧,雞蛋’,就是用自制的小車載著雞蛋,看誰的能開得最遠,而雞蛋最后破碎,這就綜合了工程設計、數(shù)學、美學以及創(chuàng)新等多種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各方面的才干。”郝正達介紹,類似這樣的科技活動,我們每年都在舉辦,而且每一屆都會有提高和進步。此外,市三中的課題研究小組,以學分制的形式,激勵學生完成學分,并開展各類課題研究,其范圍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完成較好的課題可選送到省級甚至全國參賽,僅2012年就有十幾個課題獲得全國以及省級的多個獎項,今年也有5個獲得省級獎項。引以為豪的是,今年我校有兩支團隊共14人進入全國第四屆青少年技術設計挑戰(zhàn)賽,并獲得名次,而在全國賽中脫穎而出的一支團隊還將在今年7月份赴法國巴黎,參加世界級比賽。航模興趣小組的一名學生在晉級省級航模比賽成功后,也將赴海南參加全國比賽。這些優(yōu)秀的學生,都將有機會保送到重點大學。與外教互動、外語表演--語言交流樂在其中
“Holle,everyboby,my name is ***.I'm from America,my mather is America,my father is America.”來自美國的外籍教師在臺上自我介紹時說道,逗得臺下觀眾哈哈大笑。活動現(xiàn)場,來自英語國家的4名外籍教師和6名小語種教師紛紛登臺,用英、德、日、俄、西、法等多國語言做了自我介紹,雖然大部分語言沒有聽懂,但臺下觀眾還是給予熱烈的掌聲。
為讓小學生體驗到外語的樂趣,外教分赴臺下十所小學的“根據(jù)地”,手把手教授外語語言、外語歌曲,并配以動作,使得場地上歡聲笑語不斷。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里,外教們要教授學生幾個詞,包括組名、口號等,還需配以特別的手勢。
水城縣四小的學生們見到白頭發(fā)、白皮膚、藍眼睛的叔叔向他們走來,馬上響起一片尖叫聲,但羞于表達,不少學生只是對著外籍教師笑一笑,面對“藍眼睛”的提問不敢“接招”。鐘山區(qū)第十五小學的學生則更為大膽一些,與黃頭發(fā)、大胡子的外籍教師交流起來,并跟著“大胡子”大聲練起英語來,雖然并沒有完全聽懂“大胡子”在講什么。在表演環(huán)節(jié),“大胡子”舉起右手喊了一句“Agen”,學生們也毫不猶豫地大聲跟著說“Agen”,“大胡子”無奈地笑著甩了一下頭。
教授法語的老師,則教學生們用法語說出了自己組名和口號,贏得不少掌聲。第二環(huán)節(jié)的外語歌配舞表演難度不小,外語老師們想盡各種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們學會歌詞,并能簡單地表演。
市實驗二小的學生們被金頭發(fā)、格子衫的外籍大男孩吸引住了,美妙的催眠曲、生動活潑的表演動作以及雙膝及地與孩子們齊高的教學態(tài)度,都深深打動了孩子們,即便歌詞不準、唱腔走掉、動作不齊,但大家卻很認真地學習。在中央空置場地表演時,孩子們少了幾分膽怯,多了一些天性,在外籍老師的帶動下表演得比較出色,獲得其他小組的羨慕和肯定的掌聲。鐘山區(qū)第十六小學的學生以一曲日語版的《爸爸去哪兒》征服全場,鐘山區(qū)實驗二小則以英語版的《歡樂頌》配上手拉手轉成內(nèi)外圈的舞蹈得到不少掌聲,水城縣四小星期歌的歌詞雖簡單,卻以聲音洪亮獲得好評……
整個表演場上,搞笑的動作、憋足的歌聲、認真的態(tài)度、別出心裁的表演都幻化成一陣陣風鈴般的笑聲,飄蕩在校園上空,久久回蕩。藝術作品展示、文藝表演--文藝活動精彩紛呈
科技和語言展示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學生們還參觀了書畫、攝影以及手工藝作品展。用廢舊塑料瓶制作的空中花園,用長短不一的竹簽制作的小木屋,用沙石和塑料紙制作的長城,用紅色木棍、沙石以及廢棄塑料板制作的世博館……一件件栩栩如生、工藝精湛的手工作品吸引了學生們的眼球。
“哇,太棒了。”“好漂亮的四合院啊!”“這是四大發(fā)明之一的火藥哦。”……在一長條80余件作品中,學生們不是發(fā)出感嘆聲。“這些作品都是平時學生課堂上做的,我們只選取了部分比較優(yōu)秀的,每個學生都能拿出自己的作品來。”郝正達介紹說。
操場上,由市十三中搜集到的各個小學的作品也呈現(xiàn)在學生們眼前,逼真的美術素描作品、蒼勁有力的書法作品、精于構圖和光線運用的攝影作品,都讓學生們大開眼界。
而我校學生們也在科技文化節(jié)中開展了相應的活動,書法作品、繪畫作品、攝影作品進行了集中展出。益智類的象棋、五子棋比賽,于5月27日開展。活動最后,我校初一學生表演了多個歌舞、合唱、小品節(jié)目,活動在一曲合唱歌曲中落下帷幕。
而對于我校來說,科技文化節(jié)才剛剛開始,特別是文藝類活動,于5月28日進行校園“十大歌手”的評選,5月29日是“30周年校慶”詩歌朗誦比賽,5月30日是初二年級的文藝表演,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精彩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展開、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