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著特殊政策,廈門外國語學校(簡稱“廈外”)目前已經有100余名高三學生被保送大學語言系,其中3人保送北大,2人保送清華。
廈外是具有向重點高校直接輸送保送生資格的全國17所外國語學校之一,每年有20%即大約160名應屆畢業生有保送大學語言系的機會,即他們不必參加高考。
廈外副校長孫巧平說,截至目前,已經有100名學生通過外語類保送生考試,獲得國內名校的保送資格,其中包括清華大學2人、北京大學3人、復旦大學11人、浙江大學12人、外交學院5人、人民大學3人、北京外國語大學9人、上海外國語大學21人、華南理工大學9人。
在國外大學錄取方面,廈外已經有9名學生通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該校設立的考點直接通過綠色通道考試被多倫多大學錄取,還有6名學生被法國魯昂高等工程師學院錄取。
不過,孫巧平說,廈外學生并非只靠特殊政策,他們的素質在外語類保送生考試中也經受得住考驗。
學生們說,外語類保送生考試,考的知識面相當廣。譬如,有問對高考改革、君子不器、專才和全才的看法。清華的作文題是“目的和手段能不能相互辯護?例如,好的目的能否為壞的手段辯護?”而北大的物理科考試問了一個很感性的問題:有些人認為世界是神創造的,為什么是錯誤的?
被保送北大朝鮮語專業的葉陳寧被問到一個問題:有人說周國平是盜版的尼采,你怎么看?葉陳寧說,這是無法通過突擊準備獲得的。這位愛讀書的小姑娘講出了自己的理解:尼采是睡著的人,是詩人,是熱切的、游離的;周國平是醒著的人,是哲人,是冷靜的、從容的。
被保送北大印尼語專業的賴坤元說,在北大筆試中,課堂上學的故事、歷史、時政評議能使其“一展拳腳”;在面試現場,經歷過學校辯論賽、“模擬聯合國”活動的廈外學生,能夠輕松頂住壓力,克服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