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走到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的專題講座活動獲得好評之后,語政體美學黨支部進一步征求和采納支部老師們的建議,提出了將黨建理論學習內容與社會時政熱點緊密結合的新的思路,這種有的放矢的學習方式,更有吸引力和針對實效性。通過解析百姓看得到感受得到的社會民生熱點,自覺的與黨中央的路線保持一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思想覺悟,不斷提高著我們支部黨員老師的理論素養和政治敏感力。
為促進學習活動的系統性和深入性,5月29日,支委再次邀請《時事報告》雜志社的曹勃亞總編,圍繞國際民生這一專題,舉辦了系列專題講座的第二場,題為“新常態帶來新變化”。
講座一開始,曹總編就用一道考題吸引了老師們的目光,“用扣子、鞋子和膀子三個關鍵詞做一次演講。”其實,如果用老師們自己的理解來描述“新常態”,大家一定會聯想起自己很多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變化,我們的國家和我們每個人,每年、每月、甚至每個星期都在迎接著很多新的挑戰。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不了解自己的國家正在發生著那些改變,不能不讓學生知道國家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如何才能堅定對未來的信心,也是老師們將來要給每一個學生傳達的。講座首先從大家最關心的中國經濟說起,提出經濟新常態的三個特征:速度變化、機構優化、動力轉化。針對國際國內的形勢,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三雙”:雙目標、雙引擎、雙結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我國和國際社會都在進行深度的調整,到底未來會有哪些變化?這些問題都是老師們平時不曾認真思考過的。
在場的每一位老師都聽得非常認真和投入,不時地做著筆記。與會的老師有的是聞訊來聽的其他支部的老師,還有不少老師是百忙之中請假來聽講座的,但所有老師都堅持到了最后。曹總編的講座更像是一種交流,不斷的引起老師們的共鳴,會后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適應新變化不斷創新,不僅僅是今后治國之根本,也應是我校每一名黨員教師對自己的新的要求。
的確,從很多普通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二附人正在應對著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腳步和方向,這使我們更加堅信,未來是屬于我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