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學校歷史源遠流長
自1724年清朝右翼宗學開始,北京三中至今歷經了4個世紀中288年的滄桑歲月。啟功先生有幅題字如此描述這所百年老校的氣度:遠自雍乾世,人才輩輩強。當年曹雪芹在這里曾工作過十年并醞釀《紅樓夢》:“人民藝術家”老舍在這里上課的教室至今保留。如此悠長而光輝的校史,在京城眾多學校中屈指可數。如今,三中正將自己豐厚的歷史底蘊和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緊密融合,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在課程改革、校園文化、德育創新等方面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培養更多全面發展、具有特長的優秀學生。
深厚的文化底蘊 傳統與現代教育相融合
作為一所有著近300年歷史的中學,北京三中的歷史底蘊可謂得天獨厚。作為曹雪芹曾經工作過并醞釀出傳世名作《紅樓夢》的地方,北京三中的文化傳統也自然流傳至今。
知名學者羅常培、于光遠;文化界名人蘇民、藍天野、徐城北;科技界專家鄭克揚、燮中羽;曲藝界笑星馬季、笑林、石富寬、崔琦;體育界名人齊祖潭、吳中量、龔培山等都曾就讀于三中。
學校高中部東區三進四合的古典庭院,院落中的古槐、垂花門、抱鼓石依然烘托著書院風采,顯現宗學的源遠,映出教澤的流長。學校在其中建立了校史室、曹雪芹紀念室、老舍紀念室,定期開放,由學生會承擔義務管理、講解的任務,利用學生的入學等機會對學生進行愛校教育、愛國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西區設有現代化教學樓和綜合樓,理化生實驗室、通技教室、計算機教室、演播室、心理咨詢室、學生閱覽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游泳館、地下體育場館、信息中心等一應俱全。
注重師資隊伍建設 高水平保證教學質量
在校長石玲玲看來,“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多年來,三中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為學生成長、教師成才服務;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及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依法辦學、民主治校,以穩定和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促進學校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而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主要體現在:追求個性發展、體現多元價值、強調主體教育、注重民主公平這四個方面。為了落實課改精神,北京三中在扎實落實國家課程的同時,開展了家庭實踐活動、十四歲生日會、十八歲成人儀式、辯論賽、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籃球賽、午間體育項目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及對外國際交流活動。
基于“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生命線”這一指導思想,三中的領導和老師達成以下共識:即學校發展之本在教師,教師生存之本在學生。由此,學校要求一線教師要“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另一方面學校大力加強各個服務部門的責任意識,以服務教學、保障一線為原則,規范工作流程,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滿意度。
在學校教師的培養方面,學校充分發揮骨干的作用,倡導同伴互助,以“提高常態課課堂質量”為主題,在所有的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中開展了展示課活動。同時,學校非常重視校本培訓,通過組織畢業年級新任教師、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不同類型的學習培訓,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隨著青年教師人數的增加,學校大力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堅持不懈地開展師帶徒活動,并簽訂相關協議,規定徒弟每月上一次匯報課,教學處每學期組織座談交流,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
三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保證了該校教學質量一直穩定在市、區較高水平,高考本科升學率保持在95%以上。
發掘學生潛能 引入積極德育
“進三中的孩子,道德品質都很正。”對于三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校長石玲玲顯得很有信心。
2010年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了四個堅持,即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德育為先,堅持能力為重,堅持全面發展。結合北京三中的德育工作情況,也考慮到未來學校德育的發展,北京三中構建了一套“積極德育體系”。
所謂“積極德育”其實等同于“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主要發揮的就是讓學生發現自身優勢的功能。積極德育是注重修身立德和人格成長的德育。它從學生具體的生活出發,在學生的學習、勞動、生活、文化活動等方面,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體系、有執行力的德育推動,使學生品德水平獲得持續地提升。其特點是:主動性、系統性、全方位、力行為主、持續推進。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多元評價,在實施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建設積極德育體系。學校開展了“自我管理、自我評價、自我轉化”的工作,通過榮譽升旗手、家庭實踐大賽、十四歲生日、十八歲成人儀式、歌詠比賽、辯論賽、朗誦比賽、運動會、春季實踐等等活動,大大調動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還為學生開展了“融入新環境”、“生涯規劃”等校本課程,讓學生能夠發現并了解自己的長處。
學校邀請優秀的心理老師到校為校內老師舉行“積極心理學”方面的講座,培養具有“積極心理”的老師。
堅持傳統 充分發揮學生特長
學校以“全面育人、辦有特色”為辦學方針,“內強素質、外塑形象、上承傳統、下顯科創”為辦學思想,確定了“求真、文明、勤奮、健美”的校訓。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三中一直十分重視體育和民族藝術教育。該校是市體育傳統學校(排球)和藝術傳統校(京昆、曲藝、民樂、武術、舞蹈、書法、美術等)。
學校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積極開設興趣小組和校本選修課。初中階段開設了輕松學法律、性格解碼、書籍設計等興趣小組;高中階段開設了人工智能初步、生涯規劃、旅游的魅力與學問、淺談紅樓等校本選修課。
學校尊重學生的特長發展,并為學生有特點的發展提供可能。在學生特長的發展方面,不僅有優秀的具備專業知識的教師作為軟件保障,學校還將打造風雨操場,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硬件保障。學校大力開展科技活動,15位科學家、院士受聘為該校科技導師組成了強大的導師團。學校創辦有學生刊物《不舍》(初中部)和《問得》(高中部),教師刊物《問道》。
目前,北京三中全體教職員工正在為創辦“具有精品意識,形成發展特色,在市區產生更大影響力”的學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