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校長管理中心
用戶名: 密碼:

領導專家:毛維杰

中國校長獨特展示平臺http://www.sport-novelty.com

專家簡介

毛維杰— —

出生年月:1950/1/1

出生地:未知

學習經歷:
未知
主要職務:

莫言文學館館長,莫言摯友。

語言記錄:
未知
分享到:

詳細介紹

毛維杰:莫言文學館館長,專注研究莫言二十余年,莫言摯友。

相似教學之由來

我們能否找尋到一個我們教師在常態的教學中感興趣的行之有效的,能放在操作層面上的我們自己的辦法和理論?

我不斷地發現老師們經常用學生先掌握的東西去解析新的知識,這個新舊知識有個很好的鏈接關系就是它們之間存在相似的東西——相似性。

我忘不了那件啟發我研究相似教學理論的事情,那個水平高超的導游。

1997年的一個燕子歸來、東風浩蕩的與過去相似的春天,當時正是香港回歸的那年,我到濟南參加校長培訓班的培訓,我們幾個高密的校長在課余時間,來到了泰山以北,濟南以南長清縣的有小泰山之稱的一座山,山上有一處風景在靈巖寺。我們聘請了一位導游為我們服務。她說,歡迎老師們來到我們靈巖寺觀光旅游,我叫齊輝,齊魯大地放光輝,多好記啊!再后來我們來到了一個寺廟中,看到里面有四尊泥塑,是晉朝的作品,晉朝的作品是很稀少的,雕塑的藝術水平是很高的。文革的時候這里是空軍的一個彈藥倉庫,所以得以保留。泥塑被稱為“天下第一塑”(字是大師劉海粟寫的),中間塑著兩個青年和尚,一個伸出一個手指,另一尊伸出兩個手指,看樣子盤腳打不住坐,口吐唾沫,聲音雀起,呈誰也不服誰爭論狀。兩老和尚左右各一,側面向外,形態不一,呈不屑一顧狀。導游為了加深我們對這里的印象,活躍氣氛,說:“大家看,1000多年前,兩名思想激進的青年和尚‘說一不二’,就在爭論‘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了,預測鄧小平同志‘一國兩制’的理論了。”我一下了對這個導游肅然起敬了,多么活躍的話語!今天的治國理論,仿佛從遠古走來。心游萬仞,視通萬里。我們教學正是要追求這樣一種境界。

她從和尚的姿態動作相似遷移到鄧小平理論,激活了我們游覽的氣氛。齊輝,齊魯大地放光輝。這個名字也是這樣記憶下來的。這個事情對我的啟發很大,我們課堂的活力是靠什么來啟發呢?學生依靠什么來記憶?相似,這不是很好的教學途徑嗎?

后來看了英國的一個作家叫伍爾夫,她的一部很有名的小說《墻上的斑點》,這是一篇很奇特的意識流小說,是她在一個冬日的午后坐在壁爐前,發現墻上有一個斑點,對它產生種種猜測、聯想、而寫成的。最后才知道墻上的是一只蝸牛。這不是相似的遷移聯想嗎?現代派的藝術創作的思維也是相似的思維。

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寶蓮燈》,沉香聽了土地神的話,去請孫悟空幫忙打二郎神,孫悟空后來同意了幫助沉香,說了一句臺詞“我不把他打的滿臉桃花開,你是不知道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啊”。這個片子播出后,這句臺詞引起了我家的小學生的興趣,她告訴了我,我也感到很好,我想小孩為什么對此感興趣呢?還不是因為語言的意境的相似性嗎?還不是因為這樣的話語跟兒童的話語的相似性嗎?

第一章 初識相似之教學

1、 簡單的相似理論。

簡單化,方便化是人們為之不懈追求的目標,我們的每一項發明都是為了使事情變的更簡單和方便。

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的繁雜導致的直接后果是我們一線的教師無所適從。看似教育教學流派紛圣,百花齊放,其實是奢華與浮躁。我們經常在日常的評課過程中說到某某老師在這一堂課中應用了什么什么方法,好像是辦法越多越好。多而雜,但無用。我們教育戰線基層的老師呼喚教學理念的簡單化,簡練點,明確點的理論我們最歡迎。我們要說大實話,講大道理的教學理論。別玩太高深的,洋化外來的,要讓我們普通一線的教師看得懂,聽的明。教學過程本來就是把深刻的道理淺顯化,把高深的學問簡單化的過程。簡單的才是最美麗的。

相似教學是簡單平易的。我之所以為相似教學自信地鼓而吹,就是因為它的簡單,它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容易運用,所以我鐘情于它,十年一覺相似夢。這個理論一說就明白,就像是我們身邊的東西,很容易接受。

我們認為真正的教學理論,都是平易的,平常的,平民的,民族的,本土的。相似理論也是本土的、民族的、同時也肯定是國際的。其實相似教學的操作誰都會自然而然地運用,老師教學會用、學生學習會用。只是沒有特別地注意罷了。

人們對事物發展的規律發現越多,越有對事物特性簡單而自然的解釋。合肥工業大學的周美立先生講如果不同系統中要素組成和運動規律等特性都有極大的相似性,則系統特性具有簡單性,處理問題可以簡單化。事實上,自然界存在著根本的簡單性。

2、本土的相似理論。

教學的路子,怎樣走,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葉圣陶老先生都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們都是走的自己的路。蘇霍姆林斯基創建了帕夫雷什中學,陶行知創辦了曉莊師范。尼爾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譽滿全球的夏山學校的創始人,夏山學校是現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學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滿了無窮的活力,被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這些學校都是本民族的,是其教育思想的彰顯,是本土的,唯一的。

我們的新時期的課程改革、課堂教學要有自己本民族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自己改,改自己。每個學校,每個老師要做到用本土的理論聯系自己的實際,要實現自己教學的本土化。《中國教育報》2005在5月15日,發表了郭華教授的《中國教育研究需要中國氣派》一文,闡發了她對中國教育研究的一些看法,摘錄如下:

郭華比喻道:教育譯著就像是一扇教育研究的窗戶。我們當然需要窗戶,但窗戶只能起到窗戶的功效,它終究代替不了門。教學論研究要走到自己的本土實踐中,而不是安享窗戶帶來的陽光。

郭華指出:譯著或譯叢當然有意義,這一點應該沒有任何疑義。但用他人的思考來代替我們自己的思考,用他人的理論來作為我們自己的理論,用他人的實踐來代替我們自己的實踐,甚或用他人的實踐來規定我們的實踐,那就有了問題。

我們閱讀、理解外域的教學論思想,似乎是與國際接軌,似乎有了讓他人傾聽我們說話的資本。但是,這種情形下,我們的教學論能有地位嗎?我深深被郭華的文章打動,郭華指出了我們教育的病根,對我們20多年的教育的發展敲響了警鐘。20年來我們的教育領域里的報刊雜志里有我們自己的民族的理論嗎?我們的大大小小的不同類別的學校里有我們自己的民族的理論嗎?我們的不同學校的老師有自己獨特的理論嗎?我們有的是報紙刊物,有的是學校,有的是老師,我們有的是論文,我們有的是外來的莫名其妙的洋理論洋詞語,可是我們缺少的是自己的東西。美國的、前蘇聯的、西方的東西充斥了我們的思想,我們失去了我們教育理論的領地。

3、 獨特的相似教學。

以前我們主要強調系統知識,注重先有系統,再從系統中提取可供使用的知識,相似教學主張先掌握關鍵知識——相似塊,知識無須一一地學習才能系統,系統知識需要借助相似塊的相似性,類推以求,觸類旁通,聞一知十。世界是按照自相似或全息的原理構成的,一滴水就能夠映現出整個的太陽。我們今天之所以能看電視聽廣播,就是由于電磁波的每一個點上都攜帶著電臺發出的全部的信息,由此我們才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完整的圖象、聽到完整的聲音。所以我們要認識這個世界是不需要出門的,只要把我們身邊的空間中的信息翻譯或顯示出來,整個時間和空間就會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老子說:不出門而知天下,不窺牖而知天道。過去教學中強調教師中心,學生中心,或者是雙中心。但我們認為,人的認知的規律是一樣的,無論你是教的規律還是學生學的規律,所以我們認為以規律為中心才是正確的。只有圍繞規律,圍繞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才能科學地認知,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第二章 相似的自然規律

我們必須搞明白一個問題,就是相似教學中提到的這個相似性,相似規律是自然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客觀的規律。不是我們隨意杜撰出來的。有了這樣一個初步的認識,我們才能信服相似教學是正確的、可行的。只有思想上認識了,才能自覺地嘗試相似教學,自動地應用相似教學。我們生活在科學的世界,我們更生活在規律的世界,每一件事都有其規律可循。科學活動本身就是遵循規律,運用規律的勞動創造。如果我們不遵循規律而動,我們會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我們生活在當今的世界,地球變暖,災害頻發,是我們人類沒有相似與自然,破壞環境的結果。教育教學最終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學生認識我們周邊的世界,科學地運用自然的規律,和諧地詩意地在地球上棲居生活。

用相似的觀點看待世界:用一句形象的話說就是,大小不一,形態各異,赤橙黃綠青藍紫分門別類的相似塊按照一定的規則,有規律地運動著,成就了這個辯證統一的世界。簡而言之,世界是由運動的相似塊組成的。相似塊是組成世界的單位。在自然界中,大至宇宙星系之間,小至每個原子運動的形式,都存在著大量的相似之處。這些都是我們目前物理、化學等理科開設的課程內容。

第三章 相似的社會規律

我們再來探討對人性的認識。認識我們自身的動物性,對于我們更好地認識生活,和諧生活也很有意義。我們為什么喜歡綠色?我們為什么要搞城市的綠化?人為什么見到大海就心曠神怡?人的動物性使然。由于人是從森林里走出來的,人長期與綠色森林為伴,對綠色產生偏愛,這種偏愛,已經內化為基因,代代相傳,以至,我們今天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喜歡綠色了。我們生活在城市當中,棲息在鋼筋混凝土之中時間久了,我們就要想著走出去,到鄉下,到田野中,到水邊,去爬山,到樹林中,走遍世界各地去旅游,為什么啊?這里的根本的原因是我們要回歸到本來的自然中去。尋覓我們的心靈的家園,尋覓我們原始的根。孩子為什么喜歡聽故事?孩子為什么喜歡聽動物之間的故事,而不太喜歡聽成人之間的故事?孩子為什么喜歡看卡通片?孩子為什么喜歡小伙伴?老師給孩子上課,總喜歡編個故事,為什么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動物?喜歡這樣做的老師才能做到與孩子的天性相似,真正駕馭了教學的規律。尤其是我們的幼兒教師要特別的注意自己的教學,不要搞得自己的教學太成人化化,太成熟,一定要順應我們的孩子的天性。我們當老師的不要忘了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看魯迅《風箏》里寫的那個弟弟撈不到放風箏的痛苦的表現:“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 對于這些司空見慣的問題,如果我們老師僅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那我們就不可能變不自覺的行為為自覺的行為;如果幼兒園的教育經常把“天性”拒之門外,那我們就是在摧殘孩子。老師必須了解并運用這種相似性,只有這樣的教學才是人性的教學,才是有深刻的理論基礎的教學。只有認識到這點我們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敬畏大自然,擺正人類自己的位置。我們正在把我們的環境糟蹋到可怕的程度,并且自我感覺良好。只有認識到這點我們才能保護好我們地球生物的多樣性,真正從思想上愛護我們這個太陽系中獨有的綠色的家園,持續性地發展我們人類自身。呵護地球是教育的永久責任。不同的文化對我們的生物基礎經常造成無比巨大的影響,以至于將人類的基本相似性都掩蔽了。這經常導致不必要的不幸沖突及損害,使我們自以為每一個社會都是一個完全不同種族的集合體,彼此水火不容。過去許多人類行為方面的研究,都專注于觀察各地的風俗習慣及各類細節。這些研究往往強調我們表面上的差異而忽略了我們更為基本的共同點。盡管我們的膚色、宗教信仰及社會風俗有所差異,但從生物學觀點看來,我們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世界上有著不同的人種,東西方有著不一樣的宗教信仰,南北地域中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習慣,我們只要相互包容,求同存異,才能走到一起。只有人類認識到這點才能真正地和諧相處,減少不必要的地區、地域、種族的沖突,遠離戰爭,真正走向和平。

推薦文章

Copyright ? 2013 專家—毛維杰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校長網    免費服務專線:400-606-3393

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韩精品国产动漫欧美在线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 午夜性开放视频久久…爽 | 久久国产91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