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學校首頁|加入收藏|加入網校

廣東廣州十三中

校訓:志勤嚴責

當前位置:校長網 >> 校園簡介 >> 廣東廣州十三中

站內公告:

2025-03-24正確教育集團聯合數秦科技發布AI

2024-12-12正確教育集團榮獲新華網第十五屆

2024-12-06正確教育集團董事長王偉榮獲騰訊

學校校訓:

志勤嚴責

學校簡介

廣東廣州十三中

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是一所具有百年底蘊且擁有兩個校區的完全中學。學校位于廣州市著名的文化教育街-文德路,校園環境幽雅,翰墨飄香,承載了百年的育人重任。高中部校區校址一帶古稱番山,番山是廣州老城區最高的山崗,它一直是廣東文化教育的“圣域”,從宋朝開始就有在番山設學課士的最早記錄。高中部地處番山之中,秉承了廣東文化的英氣。初中部坐落在禺山附近,兩校區優越地理位置彰顯了學校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人文積淀。

十三中前身為私立教忠學堂,創辦于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光緒27年,清廷鑒于內外憂患日益嚴重,下令廢科舉興學堂。光緒28年(1902年),在籍翰林丁仁長、吳道容,舉人汪兆銓等紳士在廣府學宮孝弟祠(今市13中)籌建了一所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新式學堂——教忠學堂。

孝弟祠曾留下很多墨士文人的足跡。對近代中國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文化巨人康有為,8歲時在孝弟祠接受啟蒙教育,33歲重返孝弟祠教冬課。教忠學堂成立后,清末名流翰林丁仁長任監督(即校長)。1906年,教忠學堂改為教忠師范學堂。辛亥革命以后,又改為私立教忠師范學校。抗戰期間,學校幾經遷徙,在澳門、郁南連灘等地創建分校,繼續秉承“為國力學”的校譽。1952-1953年,政府先后將教忠中學、萬川中學、力行中學合并為一校,1953年正式改名為“廣州市第十三中學”。2006年,學校又與前身為誠信中學、機電職中的39中合并,2010年7月,學校與25中合并。如今的大十三中學,是擁有初、高中兩個校區的省一級學校。

二、繼往開來,成績喜人

自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市、區人民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學校對校園全面規劃,重新設計并建造了形態優美,寓意豐富的學校大門,改建了實驗室,對體藝綜合樓進行功能的改造,興建了100米直線跑道以及塑膠運動球場。設備先進的各教學功能室,很好地滿足了新課程對教育教學的要求,學校在各間課室和教學專用室都建有多媒體教學操作平臺,極大地優化了課堂教學條件。整個校園環境幽雅,整潔美觀,綠樹參天,鮮花常開。

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學校在堅持教育教學改革,構建、實踐“激勵教育、自主發展”模式,在推行素質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1988年全省完全中學分類檢查中,我校是受省教育廳表彰的全市唯一一間市屬普通中學;1993年我校因實行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達標優秀而受市的表彰獎勵;1994年10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市教育委員會正式批準我校為首批的“廣州市一級學校”;1997年和1998年分別被評為廣州市、廣東省首批 “綠色學校”;教學質量穩步上升,2001年獲高中畢業班工作評估一等獎,2004年高中、初中畢業班工作評估雙一等獎,高考升學率逐年提高,重點、本科比率均超市下達的指標數,實現100%升學。我校還先后被定為國家教育部科學規劃“九五”和“十五”重點課題實驗學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教育(EPD)”項目成員學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廣州市學校三星級(最高等級)民主管理單位。2006年我校再接再厲,榮獲廣東省一級學校稱號,這標志著我校發展跨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2010年,我校被評為廣東省健康教育促進學校金牌學校。在2011年,我校以優秀等級通過了“第五批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評估、“提升廣東省500所普通高中辦學水平”驗收,初三畢業班以進步幅度最大和同組第一名的絕對優勢獲得越秀區初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和進步獎。高三畢業班獲得了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二等獎。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體現出13中人應有的昂揚斗志和力爭上游的拼搏精神。

近幾十年來,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學校的校舍、設備和辦學規模都得到增添和擴充,學校兩個校區,高、初中共50個教學班,教職工214人。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成績斐然,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學生參加全國、省、市級各類學科競賽累計獲得過600多項次獎勵,其中我校連續三年組隊參加廣東省 “頭腦奧林匹克”競賽獲一等獎,參加第十二屆中國上海“頭腦奧林匹克競賽”獲特別獎。我校學生參加全國初中應用物理知識競賽、全國“華羅庚杯”少年數學決賽獲全國二等獎等獎項,初中學生美術作品還在《廣州日報》教育專欄中展示。

學校擁有善于管理的中層干部隊伍,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一支優質高效的行政隊伍。214位教職員中有專任教師166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其中高級職稱57人,研究生學歷及課程班學習(含在讀)48人,南粵優秀教師4人,南粵教壇新秀2人,市優秀教師、班主任37人,市骨干教師3人,越秀區名教師2人。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學校每年教師到國內、國外學習、培訓、考察,以鼓勵教師成為新時期學者型、專家型的教育家。

三、春風化雨,人才輩出

一個世紀以來,我校師生默默耕耘,樂于奉獻,為祖國輸送了數以萬計的人才,不斷為現代化建設大軍注入新鮮血液。

創校伊始,學校即成為當時愛國青年求學的地方。孫中山先生得力助手之一,著名近代愛國志士朱執信先生就是我校第一屆學生。據《廣州市志卷十九》記載:朱執信 “光緒二十八年考人廣州一所新式學校教忠學堂讀書,和學友共同集資購閱新學書報,并組織‘群智社’,探求新知識,議論中華民族前途。”1904年,朱執信應廣東省留日考試,名列第一,以官費東渡日本留學。

三、四十年代,抗日高潮風起云涌。我校一大批進步學生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進步團體“中國青年抗日同盟”,在中共黨員、教忠中學教員的虞煥章(即楊康華同志,解放后曾任廣東省副省長)的幫助指導下,學校學生盧子賢、王磊、張江明,胡明等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黨支部,直接由中共廣州市委領導(我校是當時中學中建立黨組織較早的學校之一)。在1935年 “一二·九”運動中,學校的黨組織領導并組織了學校愛國學生青年參加廣州青年學生的抗日示威游行,我校學生的愛國表現,為學校的光榮校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教忠學生的“愛國為民,求學進取”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后人。

這批學生中許多人在解放后仍活躍在各行各業,為現代化建設盡心盡力。如:胡明(國務院原副總理薄一波同志夫人,曾任國家輕工部二輕局局長)、王磊 (曾任廣東國防工辦副主任)、張江明(曾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50年代也是人才濟濟,如曾任北京航空學院副院長、廣東江門市五邑大學校長、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特別獎等稱號的葉家康;入選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獲香港杰出成就獎的平面設計師靳棣強;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港口及航運局船只維修輔助設施委員會會員,香港房地產建筑業協進會監事的司徒宏;亨受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政府特殊津貼”,受聘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技術中心客座教授,在飛船神舟2號、3號中負責某科研項目的攻關工作的梁澤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廣州專業作家,國家一級編劇,廣東省特等勞動模范林驥等校友。

60年代的學生中,有擔任云峰畫苑董事長、國際收藏家交流協會會長、滬港文化交流協會首席藝術顧問、世界杰出華人基金會會員、美國皇家百圣大學榮譽文學博士,被中華愛國國典編委會評為香港特別行政區 “中華愛國英才”的郭浩滿;現任美中文化交流總會永遠名譽主席、中國民主統一黨名譽主席、國際美術家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資深顧問、中國將帥墨跡展組委會副主任、廣東葉劍英基金會副會長的卓文波;現任廣州市現代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第八屆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中華教育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員、廣州市特級教師協會理事長、曾榮獲廣州市勞動模范,廣東省優秀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廣州市優秀專家等稱號的謝國生;現任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長,廣東省政協委員,國家《清史》項目《清代稿鈔本》項目主持人,廣東省青少年事業發展基金會監事會副會長。中國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圖書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曾任廣東省清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的李昭淳等。

70年代后畢業的杰出校友,更是不勝枚舉。他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揮灑著青春與活力。現任廣州市副市長的貢兒珍;出任廣州市公關協會常務理、廣東省維護社會治安基金會副會長的麥捷驊;曾被評為廠、輕工系統的五好工作者、熱愛企業職工、先進生產者、優秀工作者和廣州市三八紅旗手,廣東省、廣州市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的謝慕貞;光榮地代表“三八帶電班”集體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全國電力系統先進生產工作者、現任廣東申網公司廣州供電局輸電部黨總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廣州市勞動模范譚惠霞;曾任廣東省女記者協會會長,廣東省教育記者協會會長,現任《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社委、主任記者、廣州市第十屆青聯副主席、廣東省青少年事業發展基金會常務理事陳心宇等校友。

還有許許多多不能在此列舉的杰出校友!

回顧建校近百年的歷程,學校從私立到公辦,從學堂到現在成為一所有一定規模的、在社會上有一定聲譽的省一級完全中學,是在黨和人民政府、上級教育行政機關的關懷和支持下,學校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實行教育改革,推行創新教育的結果。

百年學府,大成德馨。多少十三中人把青春與年華奉獻在這里,多少十三中的學子在這里揚起理想的風帆,起航遠征。“為國力學、厥修乃來”,他們的拼搏努力,成就了今日之十三中。歲月如歌,星火不滅。作為一所有110年歷史、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今天,迎來了教育發展的大好時機。我們以“繼承、和諧、創新”為辦學理念,以“樹正氣、講和諧、重規范、強基礎、促質量、創效益”為辦學方向,在規范中求和諧,在和諧中求優質,在優質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以“全員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的三全德育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逐步形成 “奉獻、勤奮、自信、自強、創新”的校園精神,走出了一條“以德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和諧發展”的新路子。

凝心聚力、揚帆競發,十三中人將牢牢把握教育發展契機,煥發新精神、激發新動力,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為把十三中打造成一所環境優雅,校風淳正,師資優異,質量過硬,有鮮明育人特色和先進教育發展模式的南粵一流的優質品牌學校而奮發努力!

廣東廣州十三中 廣東廣州十三中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文德路83號 電話: 020-83335285 傳真:
技術支持:校長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 | 伊人蕉影院久亚洲高清 | 一二三区在线播放国内精品自产拍 | 欧美日韩中文精品在线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