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南開,南有南武”,廣州市南武中學建校于1905年3月,既是海珠區最古老的一所中學,也是廣州市歷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被譽為“海珠文明的搖籃”。學校坐落于美麗的珠江南岸、千年古剎海幢寺旁,分南北兩個校區,占地共3.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現有60個教學班,教職工220人,在校學生3000余人。
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使南武積淀起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又賦予她蓬勃的現代活力。21世紀以來先后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示范學校、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州市文明單位、廣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廣州市安全文明校園、廣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榮譽。
南武的教育,如山一樣穩重,是因為他有古風?藍韻?拓潛的歷史底蘊;
南武的教育,如水一樣靈動,是因為它有堅忍﹑奉公﹑力學﹑愛國精神!
學校有一支精良的干部教師隊伍:領導班子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現任校長陳祥春為兼職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家書院兼職研究員、華南師范大學客席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專家、廣州市首批優秀中小學校長培養對象、廣州市教育系統首批創新學術團隊負責人、海珠區首批名校長;吳仉蓉是中學物理特級教師、第二批廣東省中小學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在197名專任教師中,中高級教師共有155人,占78.7%,其中高級教師65人,占33%,有研究生學歷的33人。有39位(49人次)教師分別被吸納到市、區不同學科中心組和學科學會中,成為學科或教育科研的帶頭人。其中,有10人(14人次)分別擔任副組長、副會長以上職務。三年來,我校教科研取得多項成果,我校科研室被授予廣州市“學習型教研組”的稱號,教師共有471人次的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比武獲得區以上獎勵;有254人次獲市級獎;有34人次獲省級獎;有83人次獲國家級獎。
校園環境幽雅,古樹參天,綠樹成蔭,學校典型建筑物體現“古今文化的輝映”與“東西文化的交融”,“古榕苑”演繹著南武的古風魅力,“英語城”散發著南武的藍韻風采。國家級示范高中教育教學設施的高標準配置,為發展學生特長、拓展學生潛能提供了多彩的舞臺:千兆校園網絡系統、100多個電腦教學平臺、600多臺電腦,智能化用水設備、校訊通、用電控制系統、播音視頻系統,初顯“數字智能校園”雛形;歷史室、音樂室、心理輔導室、通用技術室、生物探究室、微格教室等專用場室的設計、裝潢、配置,領廣州學校之先;藏書15萬多冊的圖書館完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獨有的學生活動中心,供學生課余和周末學習、健身、休閑、閱讀用,活動中心有優質宿位(4-6人一間,空調、獨立沖涼房、衛生間),有舒心的閱讀室、自習室各90平米 ,有乒乓球室、棋藝室、書畫室、作品展覽室、形體訓練室各100平米,專業物業公司智能化封閉式管理;A級學生食堂,供應早晚餐,海珠區獨一無二。
學校秉承革命烈士陳天華之語——“堅忍、奉公、力學、愛國”為校訓,致力于拓潛教育研究,目前正在進行省級課題《拓潛教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科思維培養的研究》的研究,促進教學方式由以教師的教為主向以學生的學為主轉變,知識型課堂向思維型課堂轉型。長期的思維課堂教學,確保了我校教學質量和高考成績呈現強勁上升態勢:學校曾培養出廣東省高考理科狀元和單科狀元,連續多年在廣州市高中畢業班綜合評比中獲一等獎;2011年高中畢業班綜合評比海珠區排名前茅,本科上線率54%;2012年高考本科上線率72.3%,增幅達18%,增幅位居全市示范性高中之首,黃從聃同學以634分的成績獲海珠區理科狀元;2012學年上學期全區期末聯考,高一、高二總分均居海珠區前茅。高一級3人進入全區總分前10名,聯考9個學科有5學科的第一名被我校6位同學獲得(其中2人化學并列第一都是我校學生),葉圣桃同學以九科總分970分的成績獲海珠區總分第一名;初中畢業班連續七年獲海珠區初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學生總分平均穩居海珠區公立學校前2名,2012年中考7科總平均分海珠區第2位,莫子文同學以總分768分的成績獲得2012年度海珠區中考狀元,有3名同學進入海珠總分前十名。三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成績突出:學生有474人次獲區級獎;學生有560人次獲市級獎;學生有73人次獲省級獎;學生有109人次獲國家級獎。
秉承優秀傳統,延續南武校脈,學校不斷地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2011學年,南武中學確立了“質量立校、教師強校、研訓興校,文化名校”作為今后五年的發展戰略,牢牢繃緊“教育教學質量”這根生命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課堂有效教學,促進課堂教學由“知識型”向“思維型”轉變,教育教學質量呈強勁的上升態勢。自2012學年起,學校努力探討教育國際化特色之路,開設“中美高中課程探究實驗班”(簡稱“CCAE實驗班”),著力培養適合到中美優秀大學深造、蘊潤民族情愫、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高中畢業生。2013年《古風?藍韻?拓潛教育特色課程》已被市教育局批準立項,《名校橋美國大學國際課程》已向市教育局報批。學校借中西合璧的教育風韻,秉承“育人為本,拓展潛能”的辦學理念,學校全力打造“古風藍韻”拓潛教育特色課程,致力于通過中西文化交流,開拓、發展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文雅南武學子。
“文雅南武學子” 是“合規范、有特長、敢擔當、能發展”的時代驕子,是具備國際視野、現代文明素養的嶺南傳人。“文雅南武學子” 內涵特質包括熟練的中外語言運用能力、典雅的交往禮儀品行、藝術的人際溝通技巧、鮮明的團隊精神。 做“文雅的南武人”學校提出 “十字銘”:班集體修煉“4個字”,凈,干凈、潔凈。靜,安靜、清靜、寧靜。敬,尊敬、敬愛、敬畏;競,百舸競流,友好競爭;個人修煉“6個字”,止,追求一種崇高的境界;定,有一個奮斗的目標、前進的方向;靜,鎮靜不躁,用心專一;安,即安心得理,沉穩不膚淺;慮,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考習慣;得,即有所成就,懂得事理,格物致知。“十字銘”是自管自育德育的精髓、要義。
百年滄桑,弦歌不輟。目前,全校師生以“精雕細琢打造精品,千錘百煉爭創一流”的態勢,朝著“把南武建成開放性、實驗性、學術性、省內外具有較高美譽度的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和廣州市歷史文化名校”的發展目標昂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