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第十七中學始建于1974年9月,建校之初稱為油田勘探中學,由油田勘探指揮部主辦并負責管理。1980年9月更名為大慶市第十七中學,1999年2月晉升為市級重點中學, 2003年7月與原大慶第二中學合并,整合成新的十七中學,2005年10月晉升為省級示范性高中,隸屬于大慶油田教育中心。
走過三十余年的歷史,十七中學由最初僅有一百來名學生、十余名教職工的簡陋中學發展為現在頗具規模的省級示范性高中,校園總占地面積19.5萬平方米,教學設施先進,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相對獨立,功能完備。建有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體育館、圖書館等館舍,還建有400米跑道塑膠田徑場、室外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及單雙杠聯合運動器械等體育設施;擁有多功能廳3個,計算機室4個,有按國家標準配備的理、化、生實驗室12個;建有先進的機器人實驗室、汽車原理室和航模科技活動室;教師人人配有筆記本電腦,班班實現多媒體教學;校園網、校園閉路電視臺、廣播室、舞蹈室、琴房、畫室、剪紙室、心理咨詢室等輔助設施一應俱全。
時代翻開新的一頁,十七中學的辦學有了新的起點。濃郁的文化氛圍、品牌的德育管理、成熟的教學模式、突出的科技創新活動已成為十七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走進十七中的校園,你看到的不僅僅是規劃合理的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和先進的各項教學設施,更多的是環境中折射的文化氛圍:孔子的雕塑,給人深刻的思索;處處鐫刻的名言警句,給人精神的碰撞;刻有“儒雅”的泰山石,給人心靈的滋養;“超越” 火箭的模型,給人奮發的啟迪。各種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的的打造,致力于形成“三雅”的目標:“男教師儒雅,女教師高雅,中學生文雅”。
德育為首、教學為主,這是十七中一貫堅持的方針,在德育之路上,學校勇于探索,不斷創新。在過去“整體德育”模式基礎上,構建了“整體+體驗”模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十七中德育品牌。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進行全程關注、全天候關心,管理嚴中有愛、愛中有情,讓孩子在體驗中不斷地感悟,不斷地積累,最后內化成一種習慣。曾先后獲得國家級“德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 國家級“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優秀成果展評活動先進學校”、“省師德先進單位”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德育榮譽稱號。
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一直都是十七中學一種自覺的追求,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立足基礎、面向全體、著眼能力、培優補弱”為原則,從最初的分層次教學到“知、會、實、精、變、省”六字要求的提出再到“四步目標教學法” (明確任務,確立目標;師生合作,攻克目標;訓練檢驗,達成目標;總結反思,提升目標)的創建,教學模式不斷完善。改革的是課堂,成長的是教師,受益的是學生。學校現教師中有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91人,省、市、中心級骨干教師、教學能手86人,市、中心級兼職教研員7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43人。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近幾 十七中學的科技創新活動在大慶市乃至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學校早在1992年學校就成立了航模小組,培養了一批業務過硬、勇于奉獻的科技輔導員隊伍。現在已形成了完整的管理體系,成立了車模、航模、艦模綜合實踐實驗室、操作室,連同剪紙室一起形成了學校綜合實踐與科技創新活動系列,多年來,學校在的綜合實踐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在市、省和國家級各類比賽中屢獲殊榮,多名學生因此而獲得高考中的加分獎勵。
積三十年成果,鑄明日輝煌,十七中學將昂首闊步,前進在絢麗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