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簡介
桂林一中的前身是國立"漢民中學"(胡漢民是中國國民黨元老)。為抗日救國培植青年學生,著名文史學家、詞曲學家、教育家任中敏先生于1937年在南京創辦了漢民中學,并擔任校長??箲鸨l后,學校被迫于1938年2月遷至廣西桂林穿山,1944年日本入侵桂林,任中敏校長親率弟子遷徙數千里,輾轉永福壽城,最后到貴州榕江繼續辦學,1945年抗戰勝利后再度遷回桂林重建學校。為了籌措辦學經費,任中敏校長多次到東南亞華僑中募捐,為學校修建了擁有400米環行跑道、足球、籃球、排球、體操占地30多畝的大操場,修建了可容1000人的大禮堂,可供600人住宿的宿舍。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當時在校學生中僅僑生就有200多人,流亡生200人。據桂林文史資料記載,1941年至1943年間來學校講演過的名人就有:詩人柳亞子,地質學家李四光,教育家梁漱溟,戲劇家田漢、歐陽予倩和李濟深、熊佛西、鄭顯通、卜紹周等。徐悲鴻(在學校的辦公室上了電影)、李仁、徐眉生還到學校兼課。郭沫若來校參觀,即興賦詩贊揚任校長辦學精神:“平原門下士,任昉最名流。衣缽能傳否?風去郁未休。鵝湖新講座,虎觀舊陽秋。粗糲儒酸好,能先天下憂”。1949年全國解放,黨和政府接管漢民中學,鑒于它教育教學質量高,聲譽很大,于1950年春把漢民中學改為桂林市第一中學。
一中成立后,政府以此為桂林市的教育基地,委派一批老黨員和一批懂教育會教學的骨干,充實一中的力量。學校從嚴治校,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建立了農場、工廠;組織了劇團、歌詠隊、樂隊,球隊。每天5節正課外,早晨有20分鐘早操,下午有45分鐘的文體活動,晚上有90分鐘的自習,1-2周有一次勞動課。學生在班主任和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開展各種活動。40年代蜚聲西南,50年代名震八桂大地。這不僅是因為它每年有一大批學生考上北大,清華,整個班考上大學,而且還向國家輸送了兩名體操明星,一名八一隊籃球隊員,一名香港中樂隊隊長。1959年9月,廣西教委在一中召開全廣西“勞衛制”達標現場會,當時的教育部長楊秀峰親臨視察,肯定一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出高素質人才。40年代社會曾流傳一句順口溜:“讀了兩年考西大,讀滿三年考清華”;50年代有一句口號:“過長江,跨黃河,直抵清華園”,反映了社會對一中的高度贊譽。60年代越南阮文追少年軍校千余名中學生與一中共同辦學,兩國同學親如兄弟,友誼延續至今。
從1937年走來,一中人繼承學校的光榮革命傳統,繼往開來,開拓進取,以教育強國的創業抱負,勵精圖治的獻身精神,愛國敬業的道德情操,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團結協作的和諧氛圍,追求一流的精品意識,為國家培養了成千上萬德才兼備的各類拔尖人才,他們中間有省(部)級、地(廳)級干部和各類專家學者,遍布世界各地的碩士博士。如: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原北京大學副校長沈克琦,中國工程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高伯龍,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學院院士羅星照,世界著名心理學家陳大柔,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國策顧問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粟明德,中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香港中旅集團總經理、深圳華僑城主任馬志民,湖北科技精英、武漢大學生物系教授汪向明,商務印書館哲學研究室主任、副總編輯、兼西方哲學史會常務理事、中國馬恩列斯著作研究會駐會干事、《黑格爾全集》編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科學社會主義卷編委高淞,暨南大學副校長經濟學教授、工業經濟博士生導師云冠平,湖南農科院疏菜研究所所長,蔬菜學碩士導師,人稱辣椒大王的張繼人,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吳時錚等。越南校友中有現任越南國家副總理兼教育培訓部部長阮善仁,越南國家發展銀行行長阮光勇,以阮之潘為代表的一批軍隊大校軍官等黨政軍領導人。
一中的校友們情系穿山,經常有人遠隔重洋從四面八方回來探望母校謝師訪友,他們自發編印的《校友通訊》已刊出110期,從通訊上的一首小詩可以看出他們對母校的懷念:“少年稚氣夸言志,救國興邦夢寐求。名校良師錘煉苦,穿山腳下幾春秋”。動人的故事很多,校園內弘毅峰(螺螄山)下的碑刻足以為證。
現在的桂林一中于2006年6月1日搬遷到原桂林旅專校址辦學,占地面積80畝,目前是桂林市最大的高完中,有高、初中教學班50個,在校學生2332人,有2名越南同學。教職工188人,高、中級教師116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2人,自治區級優秀教師4人,國家A、B、C類人才、教學能手12人,碩士研究生5人。學校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有達到國家比賽標準的塑膠與運動場和體育館,2007年成功舉辦了中國、日本、韓國青少年乒乓球比賽,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均達到自治區示范性標準,初中、高中教學樓、教師辦公室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為辦學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造就了一支業務精良,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他們努力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辦學理念,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信念、特長的培養,全體教職工樹立了質量是立校之本的思想,注重教法,研究學法,大膽進行教學改革,積極投身教育科研。教風嚴謹,學風良好,校風活潑,近年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經濟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法國佩比里昂大學等國內外高校輸送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學校首批被授予教育部”創建以校為本科研制度建設基地”,2003年成為廣西普通中學一級學校,自治區科技教育示范學校,傳統體育運動田徑項目傳統學校,體、衛、藝工作先進學校,連續十年榮獲自治區愛科學月先進集體,桂林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桂林市文明單位等30多項光榮稱號。學校田徑,航模,舞蹈,美術等興趣小組多次在全國,全區比賽中獲獎。 2000年和2001年高考中一榜上線率突破百人大關;2002年學校取得了高考本科、重點上線率居市區普高第二名,??频谝幻暮贸煽儭4撕蟮膸啄昃3制椒€態勢,2007年高考中考成績引人矚目,除了高考中考成績穩居榜首外,莫文龍同學以優秀的成績和良好的體質被中國航空航天大學錄取,引起了社會的轟動。
我校2008年高考一本二本上線取得重大突破:本科上線人數為115人,本科上線率為40.2%,文科上線率為37.9%,理科上線率為42.3%。我校小班教學成效顯著:一班本科上線率為94%,二班本科上線率為71%,三班本科上線率為78%。我校2009年高考再創輝煌,本科上線123人。其中一本上線5 人,二本上線73人,本科上線率44.24%。我校實行小班教學模式,成效顯著。理科小班一本上線2人,上線率5.3%,二本22人,上線率57.9%,三本上線35人,上線率92.1%;文科小班一本上線3人,上線率7.6%,二本上線18人,上線率46.2%,三本上線35人,上線率89.7%;藝術班二本上線28人,二本上線率65.12%,三本上線32人,三本上線率74.42%。在桂林市同級學校中,我校高考成績名列第一。
目前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精神振奮,信心百倍,以黨的十七大報告為指南,以德育為載體,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本校特色為途徑,打造一中教育品牌,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