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介紹
山東棗莊三中數學教師郝新秀講三角函數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三角函數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節課,它是本章的基礎,主要是從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生成過程,從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
在《課程標準》中:三角函數是基本初等函數,它是描述周期現象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數學和其他領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課程標準》還要求我們借助單位圓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正弦、余弦、正切)的定義。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時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學生在初中階段曾經研究過銳角三角函數,其研究范圍是銳角;其研究方法是幾何的,沒有坐標系的參與;其研究目的是為解直角三角形服務。以上三點都是與本課時不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發展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發揮其正遷移。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借助單位圓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正弦、余弦、正切)的定義;能根據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求出具體的角的各三角函數值;能根據定義探究出三角函數值在各個象限的符號。
方法與過程目標:
在定義的學習及概念同化和精致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類比、分析以及研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定義的學習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數(正弦、余弦、正切)的定義。
難點:引導學生將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同化,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定義。
五、教學方法與策略:
教學中注意用新課程理念處理教材,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師生互動,教師發揮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揭示本質、經歷過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高一學生認知特點,本節課采用“啟發探索、講練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學。
六、教具、教學媒體準備:
為了加強學生對三角函數定義的理解,幫助學生克服在理解定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本節課準備在計算機的支持下,利用幾何畫板動態地研究任意角與其終邊和單位圓交點坐標的關系,構建有利于學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聯系表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數形結合地進行思維。
相關視頻
-
-
運用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棗莊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