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介紹
河北秦皇島三中地理教師張建講自然界的水循環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陸地水體的各種類型以及各種水體之間的相互轉化規律,了解目前人類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是淡水資源,其數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環的類型、主要環節以及海陸大循環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水循環,能夠繪制“海陸間水循環示意圖”,并用簡練的語言表述水循環的過程及意義。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2)通過學習水的若干運動轉化、更新規律,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科學的理念、發展的觀點指導個人行為。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陸地水體的有關知識,增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資源觀,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2)通過水循環運動的學習,認識自然界水的動態平衡,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
1.以海陸間循環為主,將三種水循環的過程和環節綜合在一幅示意圖中,使學生綜合把握水循環。學生在學習后,應能繪制簡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
2.重點把握水循環的地理意義:維持地球上各水體之間的動態平衡,促進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新,對氣候、生態、地貌產生深刻影響。
相關視頻
-
-
專訪秦皇島市第三中學校長盧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