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0/23
1640次查看
楊格良發布
高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一輪,陜西省鳳翔中學校長楊格良回顧學校新課改的歷程,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任重道遠。在課改實踐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和困惑。
一、新課改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困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確立,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培養,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欣喜之余總讓人感覺到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講,可概括為“放不開,把不準,形式化”。
首先,是教師思想顧慮太多,怕課改影響教學,故而放不開。在推行新課改的過程中,沒有比較成熟的模式可循,教師不知怎樣改為好,加上傳統教學思想和模式的阻力大:學生習慣了被動接受教學,主動學習、自主學習不夠,啟而不發,老師和學生都感覺在教學效果上比以前還差些;家長擔心課改會影響學生成績,新課改剛開始時,學生不適應,擔心成績上不去,主動求知精神不強的學生確實成績有所下降;教師沒有真正完全轉變教學觀念。
其次,教師對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內涵與要求鉆研不夠,把握不準。新課改后,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新課標要求構建“三維”教學目標。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是在把教材上的知識準確無誤、完整全部地教給學生,不是讓學生在會學上下功夫,仍在延續著教知識的老路子,學生學的是死知識。新教材給師生教學留有較大空間,教材是要學生通過活動得出的結論,教師因為習慣的原因,卻直接給予了學生,這樣就人為地縮小了學生思維的空間,縮短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扼殺了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態度及對學習的興趣。
二、新課改下解決課堂教學中相關問題的主要途徑
要解決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靠單打獨斗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必須是學校、教研組、教師三者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達到課改的要求與目標。
第一,學校積極營造課改氛圍,優化過程管理。
課堂教學是學校對學生實施教育教學的主要形式,要真正體現新課改的要求,就要從三個層面上著手。一是落實“三個嚴格”。要嚴格教學計劃、確保有序;嚴格教學常規管理,確保穩定;嚴格督促檢查,確保落實。二是引導教師加強學習,實踐反思。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學校加大經費投入,組織教師去外地參觀學習,組織教師學歷提升,組織教師上崗前培訓,組織人人過關的“達標課”、“優質課”,開闊教師視野,增強示范效果,強化課堂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率。三是建立科學的過程管理機制。學校嚴格按課程標準開設各門課程,督促教師嚴格落實教學常規要求,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只給指導,不給壓力。
第二,加大教研力度,探索出最佳的教學模式與方法。
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加強集體備課。通過集體探討,確立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所采用的教法與學法,以及為提高教學質量所選用的教學手段等。認真落實“周說課”制度,每周的集體備課,主講人陳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程序,并說明設計的理由;備課組的其他教師,要根據自己所準備的研究材料,提出補充與修改意見,做到人人發言,廣泛而深入的認真研討,在此基礎上形成教案,真正實現集思廣益,凝結智慧,資源共享。
三、加速理念更新,勇于實踐反思
做好新課程改革,理念是先導。學校要求并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課改的文章,深刻領會新理念的實質。吃透理念精神,實現理念指導教學,教學體現理念。在研究教材、設計教學過程及教學評價時,要時時體現新理念,教學行為與新理念的有機結合是深化新課改的必由之路。
總之,教育工作是培養人的事業,目標和任務就是努力提高人的素質。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將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要積極穩妥。從應對當前的高考來講,高考指揮棒的理念逐年在變,我們的教育教學的思路也必須改變。改革不是否定,而是繼承與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努力,為有效地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實質,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進行卓有成效的工作。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楊格良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陜西省鳳翔縣東關小南街
電話:
郵箱:849875623@qq.com
和楊格良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陜西鳳翔中學校長—楊格良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