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校長管理中心
用戶名: 密碼:

校長:王楚奇

中國校長獨特展示平臺http://www.sport-novelty.com

植根校本,打造學校文化獨特魅力

發布時間:2014/2/28

1958次查看

王楚奇發布

高中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非常關鍵的位置,具有獨特的重要性和教育價值。伴隨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學生和社會公眾對高品質、個性化、差異性選擇的學校教育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同時,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基礎教育多元化、內涵式競爭格局的日益突顯,學校個性和特色的彰顯顯得日益迫切和重要,它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發展與卓越,這一點對于歷史悠久的名校而言更成為時代的呼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O年)》提出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目的是要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

一、特色辦學以校園文化為立足和依托

1、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內涵。特色學校必須深深扎根在學校傳統文化中,有穩定的不易被復制的學校核心育人系統。當前,學校文化建設以其潛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一個學校要發展,一定要有一種獨特的學校文化作內涵,已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學校文化是在學校這個特定的時空里通過長期的實踐所形成的體現在精神、行為、校園景觀和制度等方面并被全體成員所認同的共同的群體意識和群體行為規范。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生存方式,是支撐學校存在、發展的根基和動力。學校文化的升華會衍生出強大的學校管理執行力,強大的學校管理執行力會形成出色的學校文化力,而出色的學校文化力又常常能形成學校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文化氛圍濃厚的學校,會成為讓師生興奮、留戀的地方,使師生在學校中能真切的感受到做人的尊嚴和從教的幸福。學校文化重在建設,它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2、校園文化是特色辦學的根基。益陽市一中始建于1906年,得武夷青山綠水的蘊育,受湖湘傳統文化的熏陶,自然環境幽雅,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教學質量優良。百年來,學校人文蔚起,英才輩出,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千計的優秀人才和精英人才。如革命烈士李唐、曾士峨,著名外交家何鳳山,著名教育家周揚、何偉,著名文學家莫應豐、謝冰瑩,著名科學家、院士張孝騫、潘自強、文伏波,著名學者李岳生、李進才,著名藝術家林凡等等。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或以崇高人道主義救助蕓蕓眾生,或以淵博科學知識攀登科學高峰,或以杰出文學才華謳歌人心道德,或以優異領導才能造福社稷桑梓,他們集強勁體魄和崇高品質于一身,在祖國的各行各業發光發熱。學校的歷史文化孕育了校園的主題文化,那就是注重體魄的鍛煉,注重品質的提升,注重能力的培養;學校的主題文化衍生出校園的教育哲學,那就是發揚學校傳統文化,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構建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辦學特色。

二、辦學特色即校園文化的開掘和延伸

眾多歷史名校興衰的例證說明,把悠久辦學傳統和全新的教育理念相結合,是保持并發揚學校特色的又一必要條件。新課程改革無疑是特色辦學的重要平臺。隨著新課程實施的強力推進,我校結合校史校情和課改實際提出了“關注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力求把學校建設成讓學生成才、讓教師成功、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名校。

1、推陳出新的文化德育。德育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所在。益陽市一中作為百年名校,“學紹湘賢”,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校園古木參天,紅墻綠瓦,一代代優秀學子留下發奮求學自強自立的足跡。學校借助豐厚的德育資源,建好了校史陳列館、文化廣場、校史文化墻、詩墻,讓一館一場二墻成為學生文化德育的基地,名校品牌、名人文化,讓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領略名人風采,增強學生愛校護校的熱情,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陶冶。學校還積極拓展文化建設的渠道:一是開展主題教育。每期確定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一周一次國旗下講話,一月一宣傳,一期一次集中活動。二是加強教育宣傳。學校通過一報一刊、一站一網,宣傳學校辦學特色,宣傳學校改革、發展成果,宣傳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三是加強班級文化建設。通過辦手抄報、黑板報,開辟學習園地,建設樓道文化,抓好班團活動的開展,將辦學理念、辦學目標、校風、學風、班風融入其中,充分體現“三風”建設與人文環境的統一。四是創建文明衛生校園。以益陽市創文創衛工作為契機,加強校園文化景點建設,搞好校園美化綠化工作,抓好對學生的文明禮儀、健康衛生知識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一中校園,教師風度翩翩、親和儒雅;學生文質彬彬、遵紀守規,師生平等互愛,其樂融融。課余時間,同學們熱心投身社會投身公益,他們或慰問孤寡,或捐款救災,或義務勞動,人潮涌動的城市,身著校服的一中學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蔚然成風的體育文化。益陽市一中是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文化源遠流長。在市一中,體育鍛煉成了一種風尚,成了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積極投入的群眾性運動。一中人曾戲稱地球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是益陽市一中,而幸福人生從強身健體開始。市一中建立了發展體育運動的長效機制。教職工定期開展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參加各種運動項目俱樂部的教職工在半數以上。面向全體學生,有每日35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有每年一屆的田徑運動會,有每年一次的冬季長跑運動,有每期都有的班級間拔河比賽,男、女籃排球比賽,有即使高三也雷打不動的每天第八節課外活動。學校體育設施齊全,運動場地寬廣,學校還新建了高規格的體育館和田徑場,開設了田徑、足球、羽毛球、籃球、武術、跆拳道等10多個運動項目供學生自主選修。體育教研組教研風氣濃,教師們業務能力強,工作扎實,莊國宏、曹瑞康兩位老師獲全省體育展示課一等獎,公開課《舞龍》、《腰鼓》作為校本課程在全省展示。學生盡情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課間操,同學們姿態優美、動作協調;體育課,同學們生龍活虎,矯健有力;田徑場,跑步的,散步的,如潮似海,笑語喧騰。大體育氛圍熏陶下的一中學生精神抖擻,血氣旺盛,風神瀟灑,學生身體素質好,體育比賽佳績迭出。我校足球隊、羽毛球隊多年保持了全市第一的水平。2008年以來,學生在省以上體育比賽中,獲金牌16枚,銀牌12枚。其中田徑同學獲全國中學生競走比賽女子組第一名。2009年學生參加省傳統校田徑比賽,獲68個參賽隊中的團體總分第二名,同年國家體育總局授牌并資助我校成立了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我校武術、跆拳道2010年參加全省比賽,分別有14人、6人獲省前六名。在2010年省運會上,羽毛球項目我校獲了兩塊金牌,2010年青少年俱樂部被評為全國先進。

3、彌漫校園的文學氣息。益陽人杰地靈,有著悠久而良好的文學傳承,出現了“三周一葉”四位文化名人,一中校園也走出了莫應豐,謝冰瑩等名作家。被這種文學磁場吸引,受這種文學甘露滋潤,一中校園洋溢著一中濃濃的文學的氣氛。被評為全省優秀教研組的語文教研組非常注重學生文學才華的發現與培養。通過對聯征聯、作文比賽、佳作傳觀、讀書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文學創作的熱情和興趣。學校成立了“桃花侖”文學社,社員覆蓋三個年級,有100多人。文學社編寫了寫作活動教程《人面桃花》,定期出刊,定期開展文學講座、文學采風,組織文學創作比賽、征文比賽。學校語文老師中不少鐘情文學,筆耕不輟,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就有三人,他們各有著述,熱心輔導學生。學生們也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績:“桃花侖”文學社成為享譽全國的“百優”文學社,文學社成員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作品300多篇,獲各類獎項20多個。文雅娟是全國小有名氣的少年作家,多次獲全國性作文比賽一等獎,出版了長篇小說《碧海幽靈》,李婷獲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一等獎,曾任文學社社長的漆一枝讀高中時就成為省作協會員,出版長篇小說《落落要的幸福》,高音序同學出版了散文集《高地慢板》。一中學生寫作水平高受到社會廣泛贊譽。良好的文學素養對學校的學風和校風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關注個體的素質教育。我校積極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能力的提高搭建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著力點,找到培植自信釋放個性的舞臺。

一是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

首先我們凸顯考查科目的地位,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校投入資金400萬元,建成音樂室、美術室、通用技術室、電子閱覽室,新增3個實驗室和2個電腦室,添置新電腦300臺,購買機器人10臺,開設了機器人課。同時確保考查科目專任教師的數量及結構。學生實驗開放達100%。在2010年10月及2011年3月省教育廳對我校的兩次督導檢查中,我校學生動手能力強受到省領導和專家的交口稱贊。
其次經常號召學生參加社區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如敬老服務、科普活動宣傳、法制宣傳、人口與保健宣傳、環保與衛生宣傳活動。社區環境建設活動有社區環境衛生,社區綠地領養工作、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維護活動(充當小交警)等。志愿者活動有為社區大型活動提供志愿者服務,在公共活動場所(如旅游景點、公園、圖書館、賓館)參與管理服務(如充當義務講解員、服務員等),參加助殘幫困活動、擁軍擁屬活動,各類義賣活動,學雷鋒做好事活動,植樹節活動,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等。

再者抓好每年一次的高一新生軍訓。學生軍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教育與訓練并重。2009年4月,筆者在全省國防生源基地建設大會上作了經驗發言,我校“抓好學生軍訓,增強國防意識”的做法在全省推廣,我校還被評為“湖南省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二是注重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

我校地處城市中心,有著區位優勢和信息交流廣泛的特點,與國內外學校廣有聯系。在國外,我們與美國麻省北瑞丁公立學校、以色列蒂格瓦市青年大使學校結為友好學校;在國內,我們與多所高校接軌,成為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基地;在省內,我們與長郡等12所示范性高中結為合作學校。我校與這些學校保持經常聯系,互派教師、學生交流學習。如2010年上期我們選派了4名學生到以色列蒂格瓦市訪問,我校學生在以色列的即席演講及特長展示受到十多個國家的專家與學生的高度贊譽。同年11月,以色列又派10名學生來我校訪問,兩校學生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此外,我校注重學生的社會交流,每年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聯誼活動等,收效良好。學生進入大學后,往往表現出超出一般的綜合素質和領導才能,武漢大學曾經連續四屆的學生會主席都是我校輸送的。從我校畢業的清華學子李燕茜代表中國學生參加在加拿大舉行的青年國際峰會,受到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親切接見。

三是注重技能與特長的培養。

我校成立了奧賽、演講、英語口語、合唱、舞蹈、攝影、動漫、美術、書法等20多個興趣小組,讓學生自主選擇,自由報名,有老師專門負責,定期開展活動,培養學生一技之長。憑借優良的傳統和濃郁的氛圍,我校學生外語口語好,運用能力強,每年都有不少同學考入外國語大學,陳家貝獲全國英語口語比賽三等獎。近三年來,我校奧賽培訓獲省級獎勵有71人次,有四個全國一等獎(張一山、鄧羽皋、彭展濤、卜宇超),三十多個全國二等獎。近三年,我校有11人參加“三獨”比賽獲省一等獎,有4人獲得市級以上演講比賽一等獎,有10多人考入中央美院、中央音樂學院。我校藝術類考生每年獲得保送資格的有10人以上。2010年暑假動漫社團赴長沙與幾所名校代表隊PK,大顯身手,廣受贊譽。今年我校學生參加益陽教育系統的文藝匯演獲得第一名。學校每年舉辦藝術節、詩會、演講賽、辯論賽等多項活動,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特長得到發展。我校2008年畢業的學生會副主席楊天天憑手提琴十級證書、市級英語競賽一等獎證書、校園藝術節主持人的風采照等,被北京大學看中,通過考試給予加50分的優惠。楊天天進入高校后脫穎而出,去年上半年,正讀大二的他成了臺灣大學的交流生,還被新東方英語學校簽約聘為該校最年輕的月薪4萬元的教師。

四是注重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是確立了以課題研究為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我校學生的課題研究參與面寬泛,覆蓋到全校每一名學生,高一到高三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分層遞進開展自主性、專題性、綜合性研究學習。在研究性學習中,我們先確定課題研究主題,然后分組合作。在實際操作中,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由組合,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展開輔導,和學生一起分析一起探究,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探究意識。學生參加湖南省研究性學習課題成果競賽活動,2008年獲2個一等獎,1個三等獎;2009年獲2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2010年獲3個一等獎,6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2011年獲4個一等獎,一等獎數量是全省參賽學校中最多的。

二是成立了科技創新小組,由專職教師組織輔導,活動經常,有針對性。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連續三年都有國家級二等獎、省級一等獎。2009年有楊張歡、肖宇、謝依笑獲省一等獎,其中謝依笑榮獲國家級二等獎,2010年謝姣嵐、吳楚璇、林尖、陳曠靈等同學獲省一等獎,其中陳曠靈同學榮獲國家級二等獎。2011年我校崔致遠同學所寫科技論文《蓮藕新害蟲威劍紋夜蛾生物學特性研究》在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創新作品大賽中被評為二等獎。2011年10月,在由省政府設立并首次頒發的面向中小學師生的“芙蓉創新獎”上,我校學生肖瑜男、陳曠靈、謝依笑分別榮獲芙蓉創新一、二、三等獎。

我校以校園文化為依托,實現文化靚校,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辦學特色日益鮮明,學校越來越成為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文化殿堂。我們將一如既往以“品質教育”為追求,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名校發展的新內涵、新途徑、新優勢,走出一條生動活潑的“綠色”辦學之路。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享到:
十八大學習  感悟報告  學習心得  領導發言

王楚奇

省份:湖南 地區:益陽市
學校:湖南省益陽市第一中學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益陽市桃花侖西路650號

電話:07374223347

郵箱:5241152@qq.com

王楚奇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湖南省益陽市第一中學校長—王楚奇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作爱视频 | 午夜高清拍精品福利 | 中文字幕乱老妇女网站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网 | 中文字幕国产第一页 |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