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3/5
1172次查看
劉紹華發布
席卷全球的“慕課”風暴,如地震海嘯般從高等教育涌向基礎教育,對中國基礎教育將產生哪些沖擊?真的能夠翻轉基礎教育課堂嗎?如何打造更加適合中國基礎教育的“慕課”?在中國教育學會日前舉辦的“教育家沙龍”上,這個話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將對中小學課堂產生哪些影響
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學習質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慕課’是繼班級授課制以來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變革。”華東師范大學“慕課”研究中心主任陳玉琨評價說,與高等教育的課堂有很大不同,基礎教育的“慕課”是和“翻轉課堂”的概念聯系在一起的。它們有可能改變基礎教育傳統教學模式,催生和造就一批新時代名師,讓已成格局的名校、普通學校和薄弱學校的系統重新洗牌。
陳玉琨認為,正如翻轉課堂給傳統教學帶來的變化——課堂上老師的時間不再主要用在講授新課而用在答疑解惑,課堂上學生討論互動、合作學習明顯增多,“慕課”對基礎教育的“教”與“學”會產生強烈的沖擊,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將發生根本改變,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學習質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對教師而言,借助于“慕課”的大數據和云平臺的支撐,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個學生在某個知識單元停留多長時間,在哪里停留,反復回看了幾遍,回答對了幾道題……也知道學生哪方面學習有困難,并及時在課堂上給予更有針對性的反饋、指導,從而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能否破解均衡難題尚待實踐驗證
理論上可以助推教育公平,現實中推廣還面臨諸多挑戰,不能期望它解決基礎教育的所有問題。
網絡上很多關注“慕課”的家長認為,如今中小學的課業負擔已經很重,學生多數時間在學校度過,哪有多余時間看“慕課”?這無疑會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另外,從目前中國農村教育現狀看,很多地方還處于“黑板加粉筆”時代,“慕課”不可能縮小只能加大城鄉教育差距。
“‘慕課’對于現在的中國基礎教育來講,還是比較高端的,理論上可以助推教育公平,但以目前的發展水平來推廣還不太現實,還面臨諸多挑戰。”中央電化教育館館長王珠珠認為,中國的教育信息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讓老師學技術,第二階段是讓老師使用技術能夠去教,第三階段是根據技術發展提供的新要求來變革教學。“目前我們的教師大多數還處在從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會利用網絡資源來進行教學,但還談不上對網絡資源進行整合”。
在王珠珠看來,現實條件也限制了“慕課”的大面積推廣,網速跟不上,教師水平達不到,經費沒有保障,這些都是問題。“對于大多教師來講,在網絡班班通的情況下,目前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最短的時間里把自己的教學目標把握清楚,把知識教好,在多媒體環境下讓學生學好。”
陳玉琨強調說,“‘慕課’把測驗、作業融入課程,能減少實體作業的比例,從理論上講能夠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但這需要教師對教學流程的重新建造,不能仍然按照舊的框架去設計教學、布置作業。”
學校的任務是再造教學流程
對中小學教師綜合能力是個挑戰,關鍵是解決在線學習與課堂學習的銜接,才能做到教師因材施教、學生有效學習。
“‘慕課’并非簡單地制作教學視頻,對中小學教師綜合能力是個挑戰。”在陳玉琨眼里,“慕課”是對中小學教學流程的再造,在制作微視頻之前需要有一個團隊進行研究,他稱之為“知識圖譜”,也叫做思維導圖,呈現出的是一個個知識點,“但是給學生的不能是零碎的東西,一定是整體的,這個概念和那個概念是什么關系,開始就要設計好。”
陳玉琨認為,基礎教育的中國式“慕課”應該是網上學習與課堂學習結合的產物,課堂翻轉以后難點在于怎么組織學生進行研討,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微視頻是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盡管有知識圖譜,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清楚知識的脈絡。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把知識串聯起來,系統化,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深化并進行探究創新,在課堂上直接完成研究性學習。
據陳玉琨介紹,“翻轉課堂”是近年來源自美國、風靡全球的教育模式:教師課前錄制一段10分鐘左右的學習視頻,然后上傳云服務器,學生先學習視頻,然后完成視頻里老師留下的練習。在課堂上,教師先聚焦主要問題,師生互動交流,再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習。
“在學生已經掌握知識點的情況下,第二天的課堂學習才是關鍵。”陳玉琨說,“教師應該考慮如何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怎樣能講解得更有針對性、更能考慮到每個學生學習的需求。這樣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教師因材施教,學生有效學習。”
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需要高度關注
將給整個教育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使知識傳遞更加立體,但目前只是傳統課堂的補充與完善。
“慕課”這一全新教育模式對中國基礎教育的傳統教學提出了挑戰,使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重新審視與思考教育的未來走向。
陳玉琨認為,現階段“慕課”將定位在對傳統課堂的補充與完善。
“‘慕課’的產生是基于美國的文化背景、美國人的價值觀,本土化‘慕課’一定要植根于中國的文化土壤,去研究如何借鑒與創新。”與會專家在這一點上形成了共識,認為“慕課”進入中國必定會存在一個消化和探索的過程,建議學校不一定要大規模地運用,可以先做點嘗試,有了經驗后再推廣。
“‘慕課’的試題、課程,在我看來還是具有實驗性質的,我們要認真消化并進行深加工,而不是照單全收。”北京光明小學校長廖文勝說,目前,“慕課”教程系統還不完善,還缺乏系統的政策法律法規的支持,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尚無法撼動現有的教育教學。
“‘慕課’只是在線學習的一種形式。”王珠珠說,如果現在真要把“慕課”平臺放到網上,網絡通不了,老師也掌握不了。當然,可以鼓勵一部分感興趣的老師進行實驗。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認為,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新生事物,“慕課”使知識傳遞更加立體,給整個教育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慕課”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需要我們高度關注,保持一定的敏銳性。不管是理論上還是實踐方面,都需要積極穩妥地參與探索,最后怎么樣還要靠實踐檢驗,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劉紹華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淄城路540號
電話:05335171271
郵箱:2589787@qq.com
和劉紹華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山東省淄博第四中學校長—劉紹華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