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6/4
2274次查看
劉金水發布
劉金水前不久到上海參加教育部中學校長的培訓。在黃浦江畔的萬里長風中,他突然意識到,在創新這條路上“由點到面”跋涉了10多年后,章丘四中迎來了一個新的“時間窗口”——進行頂層設計、整體上構建創新型學校文化。他把創新型學校文化細分為創新型精神文化、創新型制度文化、創新型行為文化、創新型環境文化等4個方面,親自調兵遣將,落實推進。
天地大課堂,萬物好老師
好的教學改革,一定不單單是校長或管理層的單方面的、從上而下的部署和要求,它更需要與教師、學生的雙向互動。來自教和學第一線的創新,往往比管理層的戰略與規劃更有生命力。
2009年,一位叫王晶華的地理老師,一次無心插柳的活動,把章丘四中的創新教育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又涂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下面,讓我們用第一人稱,再現王晶華老師當時的問題、思考和探索。
……接下來學習太陽高度角,不少學生不知道東西南北,不知道山的陽坡,不知道正午太陽在正南方……不要懷疑學生的素質,因為他們都是學習拔尖又聰明,一點就通的孩子。
在課本上我們講喜馬拉雅山南坡郁郁蔥蔥,講安第斯山迎風坡是多雨的森林,背風坡則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亞沙漠,講澳大利亞大分水嶺以東是迎風坡又有暖流經過,植被是如何的茂密……
但這么多年沒有一個學生問我,為什么山東的山卻大都是陰坡(北坡)植被長得好;沒有一個學生問我,為什么千佛山北坡郁郁蔥蔥,南坡相對荒涼;沒有一個學生問我,為什么明水的錦屏山、古月山……都是北坡長得好?
除了課本、電視和網絡,我們的學生還能看見什么?
有一道地理題,并不復雜:
讀華北地區地形圖,實際調查發現乙坡(北坡)植物生長好于甲坡(南坡),其原因為乙坡的:
A.光照較強,輻射收入多
B.蒸發較少,土壤水分條件較好
C.氣溫較高,且日變化大
D.降水較多,水源充足
這道題,稍微有點地理和自然常識,都很容易給出正確答案,但很多學生答錯。
他們應該是大自然的孩子,可是從初中開始他們的生活中就只剩學習了,我們的教育悄悄蒙上了他們看自然的眼睛,卻給了他們厚厚的眼鏡!
課后,我心血來潮,說國慶期間我們全家要去爬山,天文社團的同學可以跟我們一起去。
學生沸騰,全部要求參加。
學校師生赴意大利進行交流學習
這次爬山,他們學著用手表定向,學著用太陽的方向定時間,見到了豐收的棉田,他們不會再堅持山的迎風坡降水多且向陽因此植被長得好,他們發現山的陰坡郁郁蔥蔥,并且思索出是因為土壤水分保存得好,他們理解了一天中太陽高度的變化、影子長短的變化和地方時……
在那片石灰巖懸崖處,我從太古代一直講到新生代,從海綿寶寶到三葉蟲到魚類到兩棲類到恐龍到類人猿,從蕨類植物到銀杏蘇鐵到被子植物,同學們聽得好認真啊!
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對知識、對同伴、對生活、對家鄉、對地理學習都有了新的體驗和認識。這些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把生活和書本結合起來,才是智慧的學習方式。這次活動結束后,我要求學生寫出“地理實踐性學習總結報告”,并把大家的總結報告和照片出了一期板報。問題如下--
1. 通過這次登山你對生活有哪些新的認識、體驗和感悟?
2.你知道的野外定向方法有哪些?
3.如何借助手表定向?借助手表定向往往受到哪些條件限制?
4.如何根據太陽高度的日變化推測時間?
5.民居的特點與方向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這樣?
6.山的坡向與植被生長有什么特點?與書本所學知識有何不同?為什么?
7.你看到了哪些植被?有哪些生物種類?
8.山林的溫度、濕度、氧氣含量有什么特點?
9.山區的農田有哪些特點?
10.你了解了哪些作物的收播季節?
11.你知道明水有哪些農作物?
12.其他。
好的教學改革,一定不單單是校長或管理層單方面的、從上而下的部署和要求,它更需要與教師、學生的雙向互動。
這看似是一次簡單的師生秋游,但劉金水卻看到了其中大有學問:“學生有兩個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是已有的知識,一個是已有的生活經驗。如果新的知識不能與這二者結合,很難同化,學生理解不了。王晶華老師組織的這次野外地理課堂活動,溝通了書本學習、實踐學習,學生非常興奮,情感、興趣、價值觀,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還有一個重要的收獲是,隨著深入自然、深入社會、深入生活,實踐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豐厚的創新土壤,激發了學生更強烈的創新欲望,從此,學生創新的課題更廣闊了。
于是,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被章丘四中命名為“基于學科教學的實踐性學習”,而且還被拓展到歷史、化學、生物、政治等多門學科中去。
為此,章丘四中還辦起了名為《探索者》的系列雜志,并按學科分為“地理???、“生物專刊”、“化學??薄到y、持續地進行“基于學科教學的實踐性學習”的探索。
在一期化學???,我們看到了如下的主題:
為人類提供能量的化學反應;
衣食住行與有機化學;
放射性同位素與醫療;
放射性同位素在考古方面的引用;
食物的保存與影響化學反應速度的因素;
拿走亞硝酸鹽,留下安全美味;
自己動手做果凍;
生活中的化學--苯;
…………
2012年10月初,高一年級兩個班的同學在地理老師、生物老師、化學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一個名為“天地大課堂,萬物好老師”的“古月山學科綜合實踐性學習活動”。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也應邀欣然一同參加。
對于這種全新的教育形式,張志勇非常重視。他評價:“透過這些,我們才真正體會到列寧所說的:實踐的品格永遠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只有借助于實踐,人們獲得的經驗,才能通過體驗和內化,真正轉化為自身的智慧?!?
基于此,張志勇認為“基于學科教學的實踐性學習”是“解決中國教育瘸腿的破冰之旅”,并“希望章丘四中勇當恢復和重建我國學校教育實踐學習傳統的開路先鋒”。
目前,“基于學科教學的實踐性學習”已經被山東省教育廳列為重要創新加以推廣。
國內教育界紛紛發現了章丘四中的重大價值--在我國傳統教育思想、傳統教學方法模式一時難以大幅改變的情況下,中小學教育如何回應時代要求,培養創新人才,章丘四中的探索提供了有效快捷的經驗。
這其中,包括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創新教育需要專門的教師,而全國所有師范院校均無創新專業或課程,中小學亟缺創新教育師資?;诖?,教育部該基金會與章丘四中合作建立“全國青少年創新教育實驗學校”和“創新教育師訓基地”,為各地中小學培養創新教育師資。每年暑假,各地的老師便匯聚而來。目前,章丘四中的創新教育經驗已在全國200多所學校落地生根。
扎實的探索和成效,讓章丘四中榮譽室里的榮譽已經數不勝數--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科研興校示范單位、中國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明示范基地、全國創新型學校、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力培養示范學校、全國課改名?!?
目前,章丘四中的創新教育,已經走過了6個階段,形成了6個板塊的課程體系,而且依然在闊步探索。據我們所知,從2013年開始,學校已在高一開設了《人生規劃》課程,并將其制度化、規范化、全員必修化。
前不久,劉金水到上海參加教育部中學校長的培訓。在黃浦江畔的萬里長風中,他突然意識到,在創新這條路上“由點到面”跋涉了10多年后,章丘四中迎來了一個新的“時間窗口”--進行頂層設計、整體上構建創新型學校文化。說干就干,一個詳細的工作方案出現在他的電腦中。他把創新型學校文化細分為創新型精神文化、創新型制度文化、創新型行為文化、創新型環境文化等4個方面,親自調兵遣將,落實推進。
想必,幾年后,章丘四中又會給大家新的驚喜和經驗。
“培養心懷夢想、勇于擔當、樂觀進取、善于創新的現代公民”,這是章丘四中的辦學目標。采訪結束時,我們突然發現,章丘四中和劉金水這些年的發展和實踐,恰恰就是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一位校長的性格,往往就是一所學校的性格?!痹诎倜}泉畔,記者對于這句話,更多了一些理解。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劉金水校長在八屆二次教職工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下一篇:暫無文章
劉金水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山東省章丘市明水白云路40號章丘第四中學
電話:053183213558
郵箱:1310809521@qq.com
和劉金水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山東省章丘四中校長—劉金水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