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6
2947次查看
劉大偉發布
1983年11月,哈爾濱市南崗區首屆青年教師教學百花獎大賽拉開了序幕。
南崗區是哈爾濱市的中心區,教育尤為發達,集中了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教師,本次參賽的選手都是各校通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教學經驗豐富,個個身懷絕技。在上百名參賽選手的名單中,師大附中選派的青年政治教師劉大偉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因為他是所有參賽選手中最年輕的一個,9月份剛參加工作,教齡還沒滿百天。
比賽的結果出人意料,面對眾多的評課專家,劉大偉絲毫沒有怯場,反倒表現出了少有的老練。他的課激情洋溢,情理相濟,傳授知識準確,又貼近學生的生活,把思想性和知識性有機地融為一體。劉大偉用自己的實力征服了所有的評委,獲得了本次大賽的一等獎第一名。在“一炮打響”的背后,是什么蘊育了他非凡的爆發力?
著名教育家傅道春曾對劉大偉進行過跟蹤研究,他認為,成為優秀教師的人,大多不是在勻速運動中“磨”出來的,而是最初就具有爆發力的人,他們往往是“一炮打響”。劉大偉的經歷驗證了這一理論,“一炮打響”后的他從此步入了事業發展的快車道。在經過近三年的探索期后,他開始步入成熟期,其標志:一是他開始注意對教學實踐的理論總結;二是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在這個階段里,他對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已心領神會,對高中教材也已了如指掌。在教學實踐中,他越來越體會到簡單的模仿和對課堂教學的一些皮毛的改革,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我的發展,于是,他開始有了對自身教學理性的分析。認識上的提高,帶來了教學實踐的革命。備課,他有了“三步曲”:第一步,“有它(教材)沒我”;第二步,“有我有它”;第三步,“有我沒它”。上課,他有了“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形動”,即千方百計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上政治課;第二境界是“心動”,即用真情打動學生,刻意創設特定的課堂情感氛圍;第三境界是“神動”,即把教師的觀點變成學生的思想,進而導之以行。處在教學成熟期的劉大偉,在師德上有強烈的進取意識,責任感和使命感成為他教學樂章中兩個最強勁的音符;在教學上,他已經形成了自己獨到的教學風格,實現了教師的職業共性與教師本人的特性和諧統一;在教育理論的運用上,他已經擺脫了教育行為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對教育理論的運用從自發升華到自覺。他先后上各級各類公開課、錄像課70余次,有兩本教學錄相帶由黑龍江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公開發行。他先后共教過5屆畢業班,高考成績均居全省前茅。他注重對教學經驗的科學總結,共發表、交流論文、論著70余篇,他積極參加國家十五重點課題研究,并主持黑龍江區子課題研究工作,多次受到中央教科所等有關部門的表彰。由于教學業績突出,1989年,他被黑龍江省教育學院授予首批“黑龍江省教學能手”,同年,被破格評為中學高級教師,1999年又被破格授予中學“特級教師”稱號。他自覺發揮特級教師的示范作用,曾做為省教學能手講師團成員,到全省各地為當地教師上公開課,以報告的形式傳授教學經驗。此外,他還為省內各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江蘇、深圳等地教師以《今天怎樣做教師》和《與新課程同行》為題為做專題報告20余場,所到之處都受到了同行們的高度稱贊。中國教育報曾以《一個優秀青年教師成長的啟示》為題對他作了專題報道,他的從教經歷被作為青年教師成長的典型,寫入教育部2002年出版的“全國教師繼續教育教材”《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一書。此外,他還曾多次被評為省、市優秀教師,曾經連續兩屆被推選為“哈爾濱市優秀青年教師協會”會長、“黑龍江省優秀青年教師”協會副會長,2001年被授予“哈爾濱市十大杰出青年”稱號、2002年獲黑龍江省“現代園丁獎”、2004年被國務院確認為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劉大偉在教學上的成功,給我們兩點啟示:他多才多藝,個人素質全面,喜歡文學,善長演講,讀大學時就曾經獲得過全國大學生演講比賽一等獎。他外語能力突出,曾獲得哈爾濱市外語能力大賽俄語組第一名。他酷愛藝術,曾是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合唱隊的領唱,在黑龍江省大學生文藝匯演中,他演奏的二胡獨奏《奔馳在千里草原》曾獲得一等獎。一個好老師,他應當“博”一點,“雜”一點,高素質決定了高起點,這樣的老師完全可以縮短甚至跨越“影響質量期”,迅速走向成熟。這是劉大偉的成功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
說起劉大偉,學校的老師們眾口一詞:他太有才了,太聰明了,他做過的事情往往都是幾年以后我們才想起去做的。的確,在學校里,是他第一個學會了電腦打字、第一個獲得哈工大管理學院的外語在職培訓結業證書、第一個把計算機運用于課堂教學、第一個獲得在職碩士學位??????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與時俱進,重視學習并且善于學習,這是劉大偉的成功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
1991年7月,劉大偉被任命為副校長,分管學校德育工作,年僅31歲的他成了省級重點中學中最年輕的副校長。
哈爾濱師大附中是黑龍江省首批重點中學,劉大偉所面對的是一群以高分考入省重點高中的孩子,他們接受的是電視類的快餐文化,他們熱衷網絡世界,他們喜歡耐克、阿迪達斯,他們的心中很少出現崇高、感動這類詞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只愛自己,他們認為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只是上個世紀的神話。這一切使劉大偉陷入了深深的深思。學哲學出身的他對學校德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成為“人”,即通過教育把學生從自然人培養成為懂得愛、珍惜愛、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而要做到這一點,僅有淵博的學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這就對今天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讓學校德育回歸學生生活,是擺脫目前學校德育困境的有效途徑。劉大偉提出了“自主性德育”的理念,倡導把“德育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規范中養成,在活動中發展,在社會中體驗,在參與中培養,在文化中熏陶,在評價中提高。基于以上思路,劉大偉在德育工作中進行了一系列有卓有成效的嘗試:
開掘學生身邊的道德教育資源——讓孩子的心中充滿愛。
如何讓孩子們“荒蕪”的心靈豐潤起來?劉大偉決定從喚醒學生最簡單、最淳樸的情感入手。幾年前,高三?七班的田琳琳獲得了全省作文大賽第一名。放假時,她曾去過農村,目睹了那里的孩子因貧窮而輟學的現象。當她得知大賽組織者要獎勵她一臺價值600元的自行車時,她找到大賽負責同志請求說:“這筆錢花在我身上,只不過是舊車換成了新車,而花在農村孩子身上,卻可以讓兩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該校領導得知這件事情后,當即拿出200元錢,讓田琳琳用這800元錢資助兩個失學兒童。之后,又在升旗儀式上向全校發出了“捐幾分零錢,獻一份愛心”的倡議,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全校同學就捐款近7000元,然后每班選出一名代表驅車趕赴賓縣光恩鄉光恩村小學,資助了15名即將失學的兒童。從此學校創建了學生身邊的“希望工程”。幾年來,師大附中一直堅持在校的每個班級都用同學們捐獻的零用錢資助一名貧困生,目前已經資助失學兒童100余人,師生捐款、捐物已近十萬元。
在對校外的貧困生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時,對校內的貧困生,劉大偉也給予了最大的關愛。每年他都會為那些品學兼優而家里因貧困交不起學費的孩子免去學雜費。目前該校這部分支出已達到20多萬元。2006年以666分的好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建筑系的王曦就是受資助的學生。剛入高中時,鑒于她的家庭情況,學校免去了她三年的學雜費,并定期以獎學金的形式予以補貼。她說:“我在接受學校對我幫助的同時,也學會了幫助并關愛他人,這種愛的教育讓我永生難忘。我會帶著這份如陽光般明媚的心情走進清華,走向未來的人生。”
為學生創設自我教育情境,讓學生們感到祖國離他們很近。
劉大偉說,雖然在德育工作中,我們一貫強調學生是實踐的主體,但多數情況下,學生只是被動的參加者,這樣就難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想使我們的教育內容真正內化為學生的行為,就必須把我們的愿望與學生的需要結合起來。
愛祖國到底愛什么?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是對祖國的一種愛。但把這些溫室的花朵帶進祖國的江河大川,去感受我們國家的變化,去體會火熱的生活,這種愛不是更真實嗎?基于這樣的考慮,每年的暑假,劉大偉都要組織部分優秀學生參加夏令營,主題為《重走抗聯路》、《白山黑水憶英雄》等,營地大都設在部隊營房或農村田間。他們先后去過遼寧的地對空導彈部隊,吉林的阿拉底朝鮮族自治鄉,長白山腳下的武警支隊,近幾年還曾幾次帶領學生遠赴祖國的寶島臺灣。夏令營中,學生們自己搭帳篷、架鍋煮飯,體會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及艱辛,從而在克服困難的實踐過程中鍛煉自己,增強自己的人格力量。
今年的夏令營,劉大偉帶領部分學生踏上了朝鮮的土地,在一周的時間里,同學們參觀了朝鮮的農村、工廠并與朝鮮的學生進行了交流和聯歡。那里的孩子雖然物質生活相對匱乏,但他們依然摯愛自己的祖國,并堅信靠自己的力量一定能打破經濟封鎖,實現祖國統一,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讓我們的學生都流下了感動的熱淚。學生會主席對記者說:“通過社會主義國家朝鮮一行,我才理解了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會更愛我們的國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好日子。”
為了讓德育教育走向社會,劉大偉主持建立了5個德育基地:某部69師炮兵團和沈陽軍區司機訓練大隊學軍基地;市少管所法制教育基地;哈制藥總廠學工基地;呼蘭蓮鄉學農基地。學校規定每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都必須深入每個基地,參觀學習、調查研究、野營聯歡、共同生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了解社會,親近自然,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用多元標準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宜成長的快樂氛圍。
劉大偉認為,人的素質是多樣的,對學生的衡量標準也應該是多元的。在各個學校只比升學率的情況下,他爭取政策,使學校每年招生時都對藝術、體育等方面有突出業績的學生降低90分錄取。學校由80人組成的交響樂隊可演奏幾十首中外名曲,給世界各國來賓演奏獲得好評,而且大家都很驚訝:在歐洲的貴族學校才有的高雅藝術,在中國的中學也會有。近年來,該校曾培養了數十名速滑、田徑方面的國家等級運動員和運動健將,該校學生朱姍姍在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得百米銀牌,學校曾連續數年獲得省中學生運動會團體冠軍。“素質教育”并沒有影響他們的學業,在每年的高考中,該校一直名列我省前茅,升入重點大學的學生比例在90%%以上。近年來,在各種級別的學科競賽中,先后有400多人獲獎,其中有3人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2003年全國數學競賽黑龍江賽區前5名都是該校學生。因業績突出,該校被評為國家級藝術教育、體育教育先進集體,是教育部確認的4所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實驗項目學校,而且是東北三省唯一的一所。
在劉大偉的倡導下,目前哈師大附中已經在學生中培養了四個示范群體:政治上要求進步的學生黨建示范群體,近幾年來,已發展學生黨員20余人,學生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發揚“金牌精神”、品學兼優的示范群體;注重人格完善的學生干部示范群體;在逆境中不斷成長成才,自強不息的示范群體。這些示范群體已成為學生道德發展道路上的路標。
哈師大附中對學生實施的多元化衡量標準,讓每個學生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途徑,因此這里的學生是幸運的,同時也是快樂的。
在教師節慶祝大會上,劉大偉說過這樣一番話:把教師比作春蠶、臘燭太悲壯了,這不應當是教師真實生活的寫照。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奉獻,而是收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我們真真切切的生活的本身。新時期的教師不是臘燭,而是火炬,在照亮學生的同時,也要照亮自己。
的確,對劉大偉來說,育人的過程也是凈化自我心靈的過程,給別人溫暖,自己首先充滿陽光。1993年,劉大偉被推選為哈爾濱市優秀青年教師協會會長,他除了率領全市優秀青年教師通過各種途徑交流教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外,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創立了“現代園丁獎”,由現代集團出資,每年教師節前表彰一批優秀青年教師。十幾年過去了,該獎項已經取得了省教育廳和團省委的肯定,獲得該獎項的青年教師與省級優秀教師享受同等殊榮,使百余名獲獎教師體驗到了做教師的幸福和快樂。二是組織中小學優秀青年教師送教下鄉,他曾先后十余次帶領協會中的名師到賓縣、延壽縣等相對落后鄉鎮,給當地的師生上示范課,傳授教學經驗,推動了城鄉教育的和諧發展。劉大偉本人是第二屆“現代園丁獎”的獲得者,并得到了8千元的獎金。在送教下鄉的過程中,他親眼目睹了貧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于是,拿到獎金的第一個星期天,他專程驅車趕到賓縣聾啞學校,用剛剛得到的8千元資金資助了4名聾啞學生。
劉大偉是一個快樂的營造者,正努力把幸福和歡樂給予他身邊的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同事。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暫無文章
下一篇:新任校長劉大偉校長講話
劉大偉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30號
電話:045186675547
郵箱:522123@qq.com
和劉大偉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黑龍江哈爾濱師大附中校長—劉大偉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