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
1546次查看
陳東永發布
“樹德樹人、卓育英才”,作為中華名校,多年來,成都市樹德中學一直致力于培養未來社會的領軍人物和領袖人才。為此,學校設計了領袖人才培養計劃,開設了以 “卓越人生”為主題的校本課程,其中,“卓越人生”講壇作為校本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和其校本他課程一起為使學生成為高層次的甚至是領袖級的人才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成都市樹德中學校長陳東永介紹說,在互聯網時代,需要更多的人和事進入學生的精神生活,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價值多元的時代,需要一種更加正面和向上的教育力量去引領學生;相比知識的學習,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中,更需要去塑造精神、培育人格、鑄就信仰。設計“卓越人生”校本課程,開啟“卓越人生”講壇,邀請社會各領域的杰出人士、領袖人物主講他們的人生故事,分享他們的奮斗與拼搏、智慧與胸襟、感悟與啟迪,讓學生從中汲取成功人生必須具備的素養與品質、精神與信念,為學生的成長打開視野,厘清方向,從而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基于這樣的思考,樹德中學設計并開發了以“卓越人生”為主題的校本課程。
而此課程的目標也是希望激發學生成功的愿望,培養學生領袖氣質,強化立大志、成大器的價值取向,以及實現從純粹知識學習向追求人格健全、思想道德與精神提升,為使學生成為領袖級的人才打下堅實基礎。“卓越人生”采用講壇的課程形式,主要邀請的是優秀校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杰出人才、文化名流等,通過一系列報告和講座,解讀領袖人才的奮斗目標、意志品格、素質要求、能力構成、習慣特點、成長經驗、人生智慧等。課程每學期四次,以三年為一個周期。
據介紹,三年以來,蒞臨卓越人生講壇的開講嘉賓有中科院院士趙爾宓,青年企業家龔曉思,著名作家阿來,戲劇家、辭賦作家、雜文家魏明倫,法國騎士教育勛章獲得者李培西,科幻小說家劉興師、當代著名文化學者,世界級華裔學術大師之一張隆溪,著名詩人流沙河、著名油畫家高曉華等,他們為樹德留下了非常精彩的報告和珍貴的精神財富。
據了解,樹德中學“卓越人生”講壇始于2010年11月,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七期,在樹德中學,“卓越人生”和其他校本課程評價方式相同,根據學生參加情況、筆記、提問、心得等內容計算學生的學分。
我是中國作家中迄今為止學歷最低的,高玉寶都比我好,我連一張小學畢業證都沒有。我不但沒有講課的經驗,連聽課的經驗都很少,所以到了樹德這樣的講壇就緊張。”
——第八期主講嘉賓著名雜文家、辭賦作家、戲劇家魏明倫(2012年4月10日)
張教授圍繞著“人文知識的重要性”,談到了在這個注重科學的時代,科技帶來的好處和局限性。同時他也認為中國的人文精神強調得還不夠,他說:“文理學科培養的是基本技能,但人文學中的哲學、文學、藝術、歷史、語言、宗教等對于中學生是尤其重要的。”而后,張教授回憶了他高中畢業后的自學經歷,并向當代學生提出了幾條建議。他認為:興趣發展很重要——興趣要有方向性;閱讀也很重要——文學本身就讓人欣賞,多讀書培養分析、批判的頭腦。
——第十七期主講嘉賓 當代著名文化學者,世界級華裔學術大師張隆溪(2013年12月21日)
自然科學是自然現象的因果關系,而人文學是對文化現象的理解。人文首先是要理解世界的各種文化現象(前提是保留好各種文化遺產),其次是對這些文化現象進行研究和解釋,然后是培養批評的精神,審視不足以求發展。有時,看見這個世界我就擔心,因為他在比較盲目的發展。各地都要求盡快實現現代化,太重視手段,也許會忘記目的。現代化的目的是創作美好生活,而人文可以帶來美好生活。”他認為,學好人文學有助于培養人的批判精神——這也是東方學生所缺乏的。然后,他提出人文學所面臨的危險——如果沒有人會記得莎士比亞、魯迅、司馬相如會是怎樣,他幽默的話語中卻透露出了無限的擔憂,這也正是一名學者所具有的博大和深刻。
——第十七期主講嘉賓瑞典著名漢學家羅多弼教授(2013年12月21日)習生嚴卉
“樹德樹人、卓育英才”,作為中華名校,多年來,成都市樹德中學一直致力于培養未來社會的領軍人物和領袖人才。為此,學校設計了領袖人才培養計劃,開設了以 “卓越人生”為主題的校本課程,其中,“卓越人生”講壇作為校本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和其校本他課程一起為使學生成為高層次的甚至是領袖級的人才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成都市樹德中學校長陳東永介紹說,在互聯網時代,需要更多的人和事進入學生的精神生活,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價值多元的時代,需要一種更加正面和向上的教育力量去引領學生;相比知識的學習,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中,更需要去塑造精神、培育人格、鑄就信仰。設計“卓越人生”校本課程,開啟“卓越人生”講壇,邀請社會各領域的杰出人士、領袖人物主講他們的人生故事,分享他們的奮斗與拼搏、智慧與胸襟、感悟與啟迪,讓學生從中汲取成功人生必須具備的素養與品質、精神與信念,為學生的成長打開視野,厘清方向,從而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基于這樣的思考,樹德中學設計并開發了以“卓越人生”為主題的校本課程。
而此課程的目標也是希望激發學生成功的愿望,培養學生領袖氣質,強化立大志、成大器的價值取向,以及實現從純粹知識學習向追求人格健全、思想道德與精神提升,為使學生成為領袖級的人才打下堅實基礎。“卓越人生”采用講壇的課程形式,主要邀請的是優秀校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杰出人才、文化名流等,通過一系列報告和講座,解讀領袖人才的奮斗目標、意志品格、素質要求、能力構成、習慣特點、成長經驗、人生智慧等。課程每學期四次,以三年為一個周期。
據介紹,三年以來,蒞臨卓越人生講壇的開講嘉賓有中科院院士趙爾宓,青年企業家龔曉思,著名作家阿來,戲劇家、辭賦作家、雜文家魏明倫,法國騎士教育勛章獲得者李培西,科幻小說家劉興師、當代著名文化學者,世界級華裔學術大師之一張隆溪,著名詩人流沙河、著名油畫家高曉華等,他們為樹德留下了非常精彩的報告和珍貴的精神財富。
據了解,樹德中學“卓越人生”講壇始于2010年11月,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七期,在樹德中學,“卓越人生”和其他校本課程評價方式相同,根據學生參加情況、筆記、提問、心得等內容計算學生的學分。
我是中國作家中迄今為止學歷最低的,高玉寶都比我好,我連一張小學畢業證都沒有。我不但沒有講課的經驗,連聽課的經驗都很少,所以到了樹德這樣的講壇就緊張。”——第八期主講嘉賓著名雜文家、辭賦作家、戲劇家魏明倫(2012年4月10日)
張教授圍繞著“人文知識的重要性”,談到了在這個注重科學的時代,科技帶來的好處和局限性。同時他也認為中國的人文精神強調得還不夠,他說:“文理學科培養的是基本技能,但人文學中的哲學、文學、藝術、歷史、語言、宗教等對于中學生是尤其重要的。”而后,張教授回憶了他高中畢業后的自學經歷,并向當代學生提出了幾條建議。他認為:興趣發展很重要——興趣要有方向性;閱讀也很重要——文學本身就讓人欣賞,多讀書培養分析、批判的頭腦。——第十七期主講嘉賓 當代著名文化學者,世界級華裔學術大師張隆溪(2013年12月21日)
自然科學是自然現象的因果關系,而人文學是對文化現象的理解。人文首先是要理解世界的各種文化現象(前提是保留好各種文化遺產),其次是對這些文化現象進行研究和解釋,然后是培養批評的精神,審視不足以求發展。有時,看見這個世界我就擔心,因為他在比較盲目的發展。各地都要求盡快實現現代化,太重視手段,也許會忘記目的。現代化的目的是創作美好生活,而人文可以帶來美好生活。”他認為,學好人文學有助于培養人的批判精神——這也是東方學生所缺乏的。然后,他提出人文學所面臨的危險——如果沒有人會記得莎士比亞、魯迅、司馬相如會是怎樣,他幽默的話語中卻透露出了無限的擔憂,這也正是一名學者所具有的博大和深刻。——第十七期主講嘉賓瑞典著名漢學家羅多弼教授(2013年12月21日)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陳東永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中國四川成都市寧夏街樹德里4號
電話:02886630297
郵箱:2512312@qq.com
和陳東永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四川成都市樹德中學校長—陳東永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