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直面歐洲經典油畫原作的解讀,既是一次對于西方藝術史的重新閱讀,更重要的是觀者個人對藝術教科書理解的一次自我印證與修正。本月上海有兩個重量級的油畫展:《魯本斯、凡.戴克與弗蘭德斯畫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和《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家門口的學習機會怎能錯過。我校美術教師在周末趕赴上海參觀學習,走近大師作品,向大師學習。
《魯本斯、凡.戴克與弗蘭德斯畫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有100件油畫、版畫與掛毯,涉及肖像、風景、靜物等種類,主題涵蓋宗教、神話和歷史,完整的展現了十六、十七世紀尼德蘭南部地區繪畫發展的歷程。弗蘭德斯繪畫是西方藝術史上巴洛克時期重要的藝術流派,其作品在中國屬首次大規模展出,魯本斯、凡.戴克是這一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師。面對來自油畫故鄉的歐洲古典油畫,其表現技法、審美風尚是老師們觀展時最為感興趣,議論的最多的話題。
相比之下《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則更象是藝術史上的一場革命風暴。莫奈被稱為法國印象派之父,早期作品《日出.印象》頗遭非議,“印象派”則由此而得名。莫奈從最初對客觀物象光色的迷戀與再現,慢慢轉移到了畫家內心主觀形色的抒發表現。其晚年的《睡蓮》系列,其揮灑寫意的線條,骨子里已于東方尤其是中國的藝術精神相契合。從再現到表現,從寫實到寫意,從莫奈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畫家的不斷覺悟與對自身的不斷超越。同時,印象派的誕生也揭開了二十世紀歐洲現代繪畫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