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簡介
奉化中學,創辦于1901年,始稱龍津學堂,是浙東地區最早創辦的學校之一。1958年始稱奉化第一中學,校址在現市政府所在地。1962年學校遷至奉城鳳山東麓錦溪河畔。2000年在奉城縣江之畔、桃源路北端易地新建,2001年9月順利遷入新校舍,校名恢復為奉化中學。校名幾度更改,校址幾度更換,但奉中人自強、進取的優良傳統沒有丟棄,幾代人的不輟進取,幾代人的卓越努力,譜成了百年光輝的篇章。
歷史給奉化中學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先輩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誠、愛、勤、樸(誠信、博愛、勤奮、樸素)”的校訓、 “高、嚴、勤、苦”的學風、“嚴、細、實、活”的教風成為奉中的優良傳統。多年來,經過幾代奉中人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把優良傳統和現實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奉化中學現有的教育教學特色。
先進的設施 修業的佳處
作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具有百年歷史的浙東名校,有良好的辦學基礎,隨著新校舍的建成,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優美的校園環境:氛圍育人。縣江滔滔,自校園旁流過。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鋪設草坪、培植花卉,栽種了月季、冬青、雪松、丹桂、等50多種植物,校園內綠樹成蔭,四季常青四季有花。在醒目處懸掛名人格言警句的壁掛,在宣傳窗內刊登了能體現校風、學風、教風的內容。幽雅、和諧的人文環境起到了隱形教材的作用。先進的教育設施:科技育人。新校園現代化教育設施將更具規模,更上品位。校園占地面積1332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59000平方米,包括有行政樓、教學樓、藝術樓、實驗室、圖書館、配備獨立衛生設備和空調的學生公寓、食堂、體育館和一個有標準400M塑膠跑道近5000人看臺的高標準運動場。所有行政班級均有多媒體設施,建有校園網、校內閉路電視網、廣播系統、通訊系統、安全監控網、電視演播廳、和科普天文暸望臺,有圖書館、教師資料室各一個,學生閱覽室和設備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各兩個。先進齊全的設施,豐富的藏書,種類繁多的各類報刊雜志,開放的網上學習交流,為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積極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出色的師資 嚴謹的教學
“教育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高質量的教師是決定生命運動的血液”,學校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努力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先后完成了校園網、校園音響系統、廣播系統的建設,不斷添置教師資料室的各類資料,為所有一線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
2、加強師德建設。學校組織教職工系統學習了一系列教育法規,力求使教師從理論上明確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制訂了《奉化中學教師職業道德實施細則》,并具體提出了“多改變自我,少埋怨環境;多互助,少互斥;多學習,少批判;多挑重擔,少推卸責任”的四多四少工作目標和要求。在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的同時,并把教師師德和個人的晉級、獎懲掛鉤。逐步凸現了“愛生、敬業、務實、創新”的奉化中學教師形象。
3、完善制度,明確教師的工作目標。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范圍,制訂了《奉化中學各部門職責制》;明確班主任的工作目標,制訂了《奉化中學優秀班主任考核標準》;根據教職工的崗位特點和職稱特點,分層次確定了各自的工作目標,制訂了《奉化中學教職工工作考核條例》。
4、多元化評價教師的成就。學校從教師的德、能、業、績多個方面來評價教師,除了同組教師互評、學術委員會評議外,每學年還有學生對教師的不記名評議。
5、關心教師的繼續教育,使他們不斷有源頭活水來。制訂了研究生班進修條例,每年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選拔一定數量的優秀教師參加進修。同時鼓勵教師參加省市各級教研活動和業務培訓,鼓勵教師加強和兄弟學校教師的業務聯系。在此基礎上邀請各類專家學者到學校講學,與華師大、寧波市教科所簽定長期合作的協議,又充分利用學校已有教育資源,切實開展“校本培訓”。
6、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根據學校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較多的實際情況,學校采用相應的措施加快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采用師徒掛鉤以老帶新的辦法,規定師徒的權利義務,定期考核。通過拜師課、匯報課、示范課、優質課、校級教壇新秀、特級教師跨區域帶徒等活動加強他們的業務學習和評比,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級業務培訓、進修和競賽。學校領導盡管平時工作很繁忙,但堅持下課堂聽課。在每學期期末,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對任課老師開展學情調查,內容涉及上課質量、備課深度、教態、學生信任度等。
7、結合人事制度改革,適當加強教師之間的競爭。結合校長負責制實施細則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學校先后制訂了《奉化中學名師工程實施意見》《奉化中學內聘高級教師、一級教師試行辦法》《奉化中學校籌工資發放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從外省市引進教育人才,同時對現有教職工隊伍在逐步優化、保持穩定的前提適當增加流動的力度。
目前全校現有37個班級,178位教職工。教師中有碩士9人,研究生班結業的教師70人,在職研究生進修16人;目前為止中高級教師占專任教師的77%。有浙江省特級教師2人,寧波市名教師6人,獲得浙江省特級教師、省教壇新秀、寧波市名教師、奉化市名師、奉化市學科骨干等稱號的教師近一半。可以說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數量眾多的教師隊伍正在形成,影響正在日益擴大。
發揮主體性
實現自律性
奉化中學不僅注重學生的成績,更注重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出色的工作能力的培養。學校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個性教學活動,在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鍛煉培養了他們的個性特長及實際工作能力,成就顯著。
1、讓學生自己“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校極力避免直接空洞的道德說教,而是采用誘導式,讓學生自己思考抉擇。先后組織學生對校園內存在的不文明現象、奉中學子應該具有的形象特點、奉中學子應該具有的公共道德等一系列內容展開大討論,使他們認識到平時學習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以及存在這些不良現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整改意見,目前學生對“十無(墻上無鞋印、球印,地面無痰跡、垃圾,教室整潔無臟物,公共設施無損壞,用水用電無浪費,談吐無臟話,穿著大方無奇裝,團結友愛無打罵,完成作業無抄襲,考風端正無作弊)”達成了充分共識,并總結出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范。
2、讓學生參加學校的管理工作,樹立主任翁精神。學校設立了學生校長助理,利用校長信箱、校長熱線、不定期座談會等渠道,加強學生與學校的溝通。每個學期期末由學生不記名地對所有任課教師進行評價,他們的評價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評價。成立膳管會對學校的食堂進行監督。
3、鼓勵學生的自律與成人成材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開展“四五六工程”(“四”指四個一百:看一百部愛國主義電影,唱一百首愛國主義歌曲,讀一百部愛國主義文學作品,學習一百個英雄模范、先進人物事跡。“五”是指五心教育:把忠心獻給祖國,把愛心獻給社會,把關心獻給他人,把孝心獻給父母,把信心留給自己。“六”指走訪學校六個德育基地)。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營建校園文化廣闊舞臺,引導學生參與高雅、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使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情操。汶川地震發生后,組織師生積極捐獻、募集賑災款24.7萬元,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4、從場地、器材、知識輔導等多方面為學生發揮主體性創造條件。各類學生社團的成立和管理中教師只起顧問作用,學校引導他們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并為它們的存在與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學校規定雙休日向學生開放圖書館、閱覽室、體育館、計算機房、實驗室。通過業余黨校,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廣大青年學生開展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道德情操教育與社會實踐。
5、對學生展開多方位的正面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改變以往單憑學業成績的模式。學校利用各類積極分子、各類標兵、校園三星等榮譽,利用宣傳窗、廣播、校報、奉化日報等渠道,樹立學生身邊的榜樣進行宣傳,如2000屆學生毛捷被選為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
優異的質量 豐碩的成果
世紀鑄名校,百年育英才。不少知名人士如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俞濟時等曾在此就讀。百年樹人,桃李滿園,活躍在海內外的數萬名校友,牢記“誠、愛、勤、樸”的訓誡,獻身于民族的昌盛、祖國的繁榮、人類的進步,為世人所稱譽,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網絡少帥”丁磊等。
園丁勤耕,桃李爭艷。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以來,奉化中學歷年考入大學、特別是考入全國重點大學的人數在全市都是名列前茅的,2000年還有一位學生成為寧波市理科狀元。2005年有兩位學生分獲寧波市文理科狀元。2008年有一位同學被清華大學保送,3位同學獲清華大學錄取加20分資格。在學科競賽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4年,獲得全國級獎勵的有18人次,獲得省級獎勵的有88人次, 1998、2003年化學等教研組榮獲奧林匹克賽集體優勝獎。2007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我校12位學生全部獲獎,兩人或全國一等獎,四人獲全國二等獎,六人獲全國三等獎。
端正的辦學思想,良好的校風,雄厚的師資,精良的設施,高質量的教育教學,為奉化中學贏得了極好的社會聲譽。多年來,奉化中學充分發揮了重點中學的輻射作用,在組織教學研究、指導培訓教師、發揮設備效能等許多方面,為全市的教育發展作出了實際貢獻。學校于1980年被省教委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97年經省教委評估后認定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2001年通過省一級重點中學的復查。先后被評為寧波市示范性文明學校、寧波市校園文化建設示范點、寧波市中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全國學習科學千所實驗學校、寧波市一級園林式單位、寧波市現代化教育技術示范學校、寧波市環保模范單位、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浙江省綠色學校、省首批和諧校園、浙江省百年名校、全國特色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