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中學坐落在美麗的東海之濱,寧波甬江口岸。始建于宣統三年(1911),校內建筑群的主軸大成殿,歷經滄桑巨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兩百余年前,梓蔭山麓曾辦蛟川書院(后改名鯤池書院),光緒三十二年停辦后即興建鎮海縣中學堂,至今已走過整整一百個春秋。解放前,縣中艱難跋涉,歷盡坎坷,然而薪火相傳,弦歌不絕。抗戰勝利后,私立辛成中學拔地而起,與縣中比翼齊飛。1956年,鎮海縣這兩所最著名的初中合并而成完全中學。1960年,由于辦學成績卓著,學校出席了全國文教戰線群英大會,被授予“全國先進單位”稱號。翌年,郭沫若為學校題寫了校名。1978年,鎮中成為浙江省十三所重點中學之一,1981年又列為省首批十八所重點中學。以后,學校聲譽日隆,陸續成為省第一所通過評估的合格重點中學(1991年),第一所實施高中會考全科免試的高中(1994年),第一所通過評估的一級重點中學(1995年)。近十年來,鎮中在校園文化建設、特長生培養、新課程改革、國際化辦學、高考成績等各方面,都實現歷史性突破和超越,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多個國家級榮譽。學校現有29個普通高中教學班,1300余名學生,140余名在編教職工。校園占地面積90畝,建筑面積近4萬平方米。校園內建有教學樓、實驗樓、體藝館、圖書電教館、學生公寓、餐廳、400米塑膠跑道田徑場、室內冷暖游泳池及屋頂網球場等高標準教育教學設施。圖書館藏書(包括《四庫全書》等)達十萬余冊,千兆校園網和多媒體系統覆蓋了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場所。辦學至今,鎮中引以為傲的不僅僅是出類拔萃的成績,更有其背后種種突出的優勢:優秀的教師隊伍是鎮中最寶貴的財富。學校始終把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專長明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作為工作重點。在140余名在編的教職員工中,中高級職稱占了82%以上,包括獲全國和省市級勞動模范、先進教師等榮譽稱號在內的名優教師達30多人。鎮中素以優良的師德風尚聞名遐邇,是寧波市首批師德群體創優先進單位。學校要求“學生的學習是輕松型的,教師的工作是創造型的”,廣大教師敬業樂學、團結互助,無私奉獻,堅守“學生在,老師在”的信約,以校為家,無人從事第二職業,無人搞有償家教,因此備受學生、家長、社會交口贊譽。獨特的校園文化是鎮中最厚實的資本。走入校園,猶如置身如畫的江南園林。這里蒼松如蓋,綠草如茵,池魚唼喋,石橋臥波,樓閣古樸典雅,亭臺飛檐斗拱,環境優美別致。更為吸引人的是,校園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這里匯集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遺跡,共有17處之多,其中三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們與鎮海海防遺址一起被列為全國36個共青團中央命名的“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和中宣部公布的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另外,校園文化活動異常豐富和活躍,現有在校注冊的學生社團、興趣小組近50個,70%以上的學生至少參加1個社團或興趣小組。歷史積淀深厚,人文氣息濃郁,師生一邁進學校,不但感到自然景色幽靜美麗,還能強烈地感受到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和現代各種文化活動的氣息,從而得到一種無形的激勵和浸潤。科學的管理體制是鎮中最強大的動力。學校始終把建設、健全既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又切合時代發展需要和學校辦學實際的管理制度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依據“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教師工作的獨特性,實踐“人文管理”、“彈性管理”,實現“自覺管理”。通過教代會和工會會員大會審議,學校先后出臺了“彈性作息時間”“教師聘齡津貼”“優質長效獎勵”等系列管理制度,保證學校有長足的發展動力。在課程管理和德育層面上,嚴謹治學,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行最優發展模式,開展課堂教學創新活動,并通過學生社團、主題文化節、社會實踐、網絡交流、研究性學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開發學生多元智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并使德育工作產生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學校以“勵志、進取、勤奮、健美”為校訓,堅持素質教育,努力減負增效,積極采取高水平差異發展的戰略,培養創新人才。不僅高考成績、競賽成績卓著,而且涌現出一批批具有突出個性特長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學生,每年都有多名聲樂、器樂、舞蹈、美術、體育、科技創新等特長生,被中央教科所列為“首批特色高中創建學校”。學校注重發揮名校的示范輻射作用,堅持每年為教育相對落后的地區和學校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代培學生與教師。受助地區遍及貴州普安、青海西寧、麗水青田、溫州平陽、寧波大榭等地。作為教育部影子校長培訓基地學校,學校兩次接納來自云南、甘肅、寧夏、新疆、貴州等地十幾名校長來校進行為期1—2周的培訓,為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整體教育質量奉獻自己綿薄之力。百年辦學,鎮中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其間有許多德才兼備的高材生,如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團領導人之一張人亞,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沈何,中科院院士李志堅、賀賢土、沈自尹,著名美籍華裔作家於梨華等。他們為民族的振興、祖國的繁榮和人類的進步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目前,鎮中在科學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拓寬思路,務實創新,正向著由區域名校向全國名校、世界名校的目標邁進。 遵照黨的教育方針和“三個面向”指示精神,把學校建設成“管理高要求、設施高標準、教師高水平、學生高質量的、有特色的、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示范學校”,爭取首批進入全國示范高中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