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學坐落于仙游縣城東北隅的金石山,大蜚山屏其后,木蘭溪繞其前,奇木蓊郁,松石離立,風光幽雅秀麗,自古為登高攬勝、讀書講學之圣地,尤以其悠久而豐厚的文化積淀而名聞遐邇。金石山,教澤綿長,書聲不斷。南唐升元年間,呂祖仙宮內即設帳講學。北宋慶歷年間,著名大學者陳襄在仙宮西廂授徒課經,時問道者千余人,襄獨贊傅楫“金石人也”。山因此得名,石篆“敲金戛石”。南宋紹興二年,理學大師朱熹到此講學。元至正年間,傅氏族人在此興辦“匾之以金石”的學堂。明天啟三年,名士唐大章與福清名儒陳濂等在此講學二十多年。自唐至清,金石山講學授徒風氣之盛,既為當時仙游重教興學、書堂林立之縮影,亦是仙游科甲蟬聯、簪纓鼎盛、人文炳蔚之根由。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仙游知縣陳興祚在金石山興建金石書院。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金石書院奉詔改辦仙游官立金石小學堂,開仙游新學之濫觴,實為仙游一中之前身。爾后,校名幾經更迭,然金石銘訓則一脈相承。1917年,仙游縣立中學成立。1935年,尚公中學、現代中學、仙谿農職合并為仙游縣立初級中學。1950年,仙游縣人民政府接管仙游縣立初級中學、省立仙游高中,并把兩校合并為仙游中學。1952年,仙游中學與私立金石中學合并,正式命名為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學。1959年,審定為首批省重點中學。1999年,評定為福建省一級達標中學。金石山,鐘靈毓秀,英才輩出。僅解放后,仙游一中培養的初、高中畢業生就有六萬多人。先后奪得高考全省理科總分第一名的有3人:1952屆的吳紹玄、1991屆的戴懷宇和1995屆的李臻。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先后獲得莆田市(地區)高考總分第一名的有7人:理工類——1979屆的龔旗煌、1986屆的余晗、1987屆的張榮添、2001屆的林曦和2005屆的肖蕖;文史類——1999屆的王一君和2007屆的林嘉希。眾多校友,成為國家棟梁之材。蜚聲海內外的科學家、將軍、作家、企業家及黨政重要領導人等校友2000多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00多人。成就尤為突出的有“兩院”院士劉思職、陳宜瑜、陳森玉;將軍黃豹、蔡園、阮金秀、余起芬;著名文學翻譯家、童話作家黃衣青,馬來西亞大馬華文作協主席陳春德(筆名云里風);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余壽文,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原副院長鄭金床,北京大學首批長江特聘教授、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龔旗煌;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主席朱蕤,福建省委原領導許彧青、黃明,福建省文聯主席、著名魯迅研究專家許懷中;臺灣實業家張承璜;第十屆漢城亞運會十項全能冠軍陳澤斌等。可謂是群星璀璨,輝映金石,為母校贏得了榮光,為金石山增添了絢麗的風采!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現有教學班50個,學生3000多人;教職員工近300人,其中高級教師102人,碩士研究生12人,省市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40人,獲得全國奧林匹克學科競賽、航模活動優秀教練員稱號的教師7人。學校辦學條件優越,文化生活豐富多彩。1996年,校園面積擴大至180多畝,校舍建筑總面積54962平方米,綠地面積31058平方米。校園內芳草鋪碧,綠樹成陰,花香滿徑,書聲悅耳。現擁有校園網絡中心、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電子備課室、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天文臺和省級示范圖書館等一流的教學設施,實現了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金石之聲廣播電臺、金石文學社、金石藝術團等文化社團長年開展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科技周活動、金石藝術節活動、云里風金石文學獎頒獎大會等各種大型活動定期舉辦,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展示了學生的創作才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開拓了空間。學校辦學成效卓著,教育成績突出喜人。近年,高考本科一批上線率達46%,本科二批上線率達91%,本科上線率達98%。自1999年以來,我校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共60人;參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奧林匹克學科競賽,獲得省一等獎的學生共54人次,獲得全國二、三等獎的學生共13人次,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決賽的學生共14人,成績躍居福建省同類中學前茅。學校先后獲得全國綠色學校,省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省文明學校、省優雅校園、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學校等榮譽。2007年,學校又獲得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單位)的殊榮。千年風雨,百年華誕,仙游一中“敲金戛石”的品質愈加煥發光彩。如今,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讓每個人的個性都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的辦學理念,銘記“敲金戛石,弘毅拓新”的校訓,形成了“團結、進取、文明、健康”的校風,“求是、求精、求新”的教風和“自學、自律、自強”的學風。一中人薪火傳承,與時俱進;金石精神,代代弘揚。百年風采盡展,千秋偉業方興。仙游一中正以百年華誕為里程碑,在新的起點上,以矯健的步伐、昂揚的斗志去搏擊新世紀的風雨,追求新的超越,實現新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