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街上遇到突然昏厥的人,那么,除了醫生等專業人士,現在還可以祈禱身邊有廈門一中學生出現——廈門一中日前啟動普及醫學急救常識實施計劃,要教會全校師生包括心肺復蘇在內的9種急救術,而且,“人人都要過關”。
校方說,第一期心肺復蘇急救術培訓后,第二天就在一名女生癲癇發作時,派上用場。
廈門一中副校長歐陽玲說,我們不僅希望急救術能在孩子和他的家人遇到緊急情況時派上用場,當他們走上社會,也能幫助周圍的人。
據信,這種全員急救術的培訓,在廈門的學校中還是頭一回。
為何培訓?
遇到身邊同伴突然倒下,很多人不知所措
在學校啟動了急救術全員培訓后,廈門一中保衛科科長徐建兵經常被人問:“為什么?這好像不是學校管的事哦。”
遇到身邊同伴突然倒下,很多人不知所措,是廈門一中啟動這一特殊培訓的源頭。徐建兵說,不僅學生,老師也不知道怎么辦。
還有一幕也給老師刺激——出外野炊的學生削紅薯時不小心削到手指,嚇得臉都白了,也不懂得止血,只會一個勁地叫老師。
歐陽玲說,雖然廈門一中有自己的“110”,遇到師生突發疾病,校醫會在第一時間趕到,但是,我們也在思考,孩子離開了學校,怎么辦?
她說,學校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也要為他們的未來做準備。
怎樣培訓?
普及九種急救術,要求“人人過關”
上月底,廈門一中啟動普及醫學急救常識實施計劃,它的要點是:分期分批,請來174醫院的專業人士,為全校師生普及九種急救術,分別針對:頭暈常見情況,昏厥(如低血糖、腦中風等),抽搐,氣道問題(如異物卡喉等),外傷,溺水急救,電擊,中毒,呼吸停止、心搏驟停。
徐建兵一再強調,廈門一中急救術的普及,要求“人人過關”,沒有一個人能“逃脫”。
從校方制定的培訓計劃看,全校300多名教師和5000多名學生,都要分期分批接受培訓。目前,已完成對“先前部隊”的培訓,即班主任、體育老師等100多位老師,以及每個班的四名學生。
心肺復蘇是目前的一個培訓重點,這是因為心搏驟停有“黃金8分鐘”之說,因此,第一目擊者對心跳呼吸驟停者進行有效心肺復蘇至關重要!
徐建兵自豪地說,我們可不是紙上談兵——廈門一中購買了10套心肺復蘇的人體模型,每個人都要輪流“按心口”,口對口進行人工呼吸。千萬不要以為“假人”不會說話,按的姿勢或是力度不夠大,或是太大,人體模型連接的指示燈會發出警告。
大規模的培訓下學期展開,“先前部隊”將作為“指導員”,學校已經決定從體育課上撥出專門的課時,供學生學習急救術。徐建兵說,今后廈門一中的新生訓練,也有可能從目前的五天增加到七天,新增的兩天都將用于急救術的培訓。
效果如何?
一名女生癲癇發作,獲急救
從計劃看,急救術的培訓也不是“三月來,四月走”。徐建兵說,除了心肺復蘇,其他的急救術今后還將分專題培訓,一個個突破,例如,遇到骨折怎么辦,如何包扎等等。此外,不時地還要復習。
培訓很快派上用場。上月29日首批教師培訓后,第二天,一名女生因為癲癇發作倒在地,口吐白沫,老師不慌不忙,首先找塊布,塞進她的嘴里,以防她咬到自己舌頭。
這項培訓據說無一例外地贏得師生、家長的喜愛。歐陽玲說,她之前已經聽過不少心肺復蘇的介紹,但是,當她蹲在人體模型旁,要為“他”做心肺復蘇時,她慌了神,她發現,她之前學的理論,如果沒有實踐,一點用都沒有。
歐陽玲說,我們不說大話、空話、套話,我們教給學生最基本的保護生命的能力。
急救案例
靠老師教的急救知識
浙江10歲女孩
火災現場救全家
1月14日凌晨4時01分,浙江省玉環縣玉城街道解放塘農場新民小區的一處室外電動車停車棚起火,滾滾濃煙灌進住宅樓,8人在樓道逃生途中遇難。
樓上一戶人家的逃生,全靠10歲的女兒。聽到有人喊,楊女士叫醒了老公,準備和女兒一起從樓梯逃生。10歲的女兒說:“老師上課時候說,遇到火災首先要用濕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夫妻倆立馬跑到衛生間,弄濕了3條毛巾。楊女士打開門,滾滾濃煙馬上沖進了房間。“女兒跟我們說,煙這么大,應該把門關了,把門縫也堵了,待在房間里等待救援。”楊女士聽了女兒的話,放棄了從樓梯逃跑。
因為等待的時間較長,楊女士的老公幾次想要從4樓窗戶跳下逃生,都被楊女士和女兒阻止。
后來,他們從抽屜里面找了一個手電筒,在窗戶邊上畫圈圈,希望外面的消防戰士能夠看到。最終,一家三口都順利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