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天津市實驗中學為了秉承用西方音樂作橋梁拉近中西友誼的交流傳統,于2013年1月29日至2月7日,實驗中學熱風交響樂團,應“奧地利中國藝術節”組委會邀請,赴奧地利金色大廳參加交響之夜的演出。金色大廳座無虛席,表演盛況空前,掌聲不斷,給當地藝術愛好者送去了精美的文化大餐,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
熱風交響團于教皇之國-梵蒂岡開始了為期10天的旅程。教皇之國梵蒂岡、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羅馬古城、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薩、水都威尼斯、坐落于阿爾卑斯山谷之中的因斯布魯克、音樂神童莫扎特的出生地薩爾斯堡均留下了我們學習參觀訪問的足跡,在奧地利雷丁市的李斯特文化中心我們進行了本次出行的首次演出,維也納瑪迪斯國際音樂學校的指揮大師親自為我們排練《命運之力》,熱風藝術團董明越等同學也為大師和音樂學校的學生們演奏了準備好的樂曲,受到了一致好評。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熱風交響團全體樂團團員為當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演奏了兩首中國樂曲《春節序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從觀眾們的掌聲中我們可以知道演出大獲成功。
這是一次音樂之旅,西方音樂源于古希臘羅馬時期,可以說西方音樂是外來文化,正確認識西方音樂文化是當下全球化大背景下的青年認識和發揚中西文化的有利途徑,這就要求我們在關注自我的同時要關注西方文化,正確、全面的認識西方。使全球化不是標志而是深入人心的交流方式。交響樂正是首當其沖的交流形式。看一場音樂會便可融入其中,聽著交響樂腦海中出現歐洲古典建筑,身心浸潤于厚重濃烈的歷史長河,縱情演繹永遠屬于自己的人生畫卷。交響樂有如橋梁,連接了中西文化,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拉近中西學生友誼并永遠屹立于歷史長河上。這樣的交流正可以緩解文明的沖突,塞繆爾·亨廷頓曾說:“文明的沖突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建立在文明之上的國際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戰的最可靠保障。”藝術是人類文明最燦爛的結晶,用藝術健全和左右人們的頭腦,也正是踐行“德智體美勞”五字方針的有效直接途徑。
這是一次藝術之旅,從欣賞美到創造美是明白美領悟美的自然規律,創造美、創造美好生活才是欣賞美的最終目的,一味欣賞,不懂創造和領悟是毫無意義浪費時間的舉動。掌握這個自然規律并懂得運用就是對美的完美詮釋。這次歐洲行我們感受了歐洲文化與其特有的美,先后到訪三個著名的天主大教堂,欣賞到歐洲的藍天白云、一望無際的綠洲、遍布各地的小森林,身心浸潤于清爽的空氣中。團員們并沒有離開家,而是在一個大家庭中其樂融融、溫馨無比地度過了難忘的10天。
當中國樂聲響徹維也納金色大廳,熱風交響團這些交流使者的喜悅溢于言表。曲終,觀眾們經久不息的掌聲讓我們無一不為中國、音樂、天津、實驗中學感到驕傲,也為本次歐洲行譜出了完美的尾音。
學生心聲
● 短短十日,暢懷之樂,也勞頓艱辛。一路顛簸,大家同餐共飲,有困難大家一起解決,對生病的同學各位老師都給予了高度重視,本組同學輪番照顧。
● 我們有幸來到了維也納著名的一所音樂大學,那所學校的校長親自為我們上了一節大師課。在他的指揮下,我也漸漸明白,我們所演奏的并不僅僅是簡單的音符,而是一個故事,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
● 印象中,最美的是水上城市,威尼斯,濃郁的歐式建筑風格,卻又有自由的感覺,湛藍的水給人安逸的感覺,到處能看到精致的面具,顏色多變,樣式不同,給人快樂、幸福的感覺,不禁想留在這個充滿歡樂與美好的地方。
● 小時候,我對旅行的構想很簡單:一個人拿著地圖,掛著照相機,帶著零錢,穿行于各景點之間,走累了在廣場曬曬太陽,在公園喂喂鴿子,在街邊聽聽藝人們的表演……而這一次的旅程卻不止讓我享受了那份向往已久的輕松愜意,它更讓我體會到了我們一個團體的凝聚力,讓我懂得珍惜我們這個大家庭的親切與和諧。
● 詩一首:一抹輕云清晰了遠方的黎明,一陣樹影模糊了近處的風景,一縷斜陽喚醒了這城市的樂音……帶著興奮與憧憬,帶著責任與使命,實驗中學熱風交響樂團一行人,一同抵達維也納——金色大廳!金碧輝煌,燈火叮嚀;琴瑟丁丁,鐘鼓傾情;中國經典,中將演繹;指揮棒起,音樂降臨。當掌聲爆發,經久不息,當全場感動,眼眥晶瑩,當余音繞梁,意猶未盡,我們終于,圓滿了與維也納的約定!《春節序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像被風揚起的蒲公英,一多熱情,一束恬靜,一站透明的心境……
● 音樂,其實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同文化歷史的集中表現。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風格的音樂。比如《春節序曲》給人一種樂觀合家歡聚、喜迎春節、辭舊迎新的場景,而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則給人一種氣魄宏大、音域寬廣、節奏明顯的特點。而我們應該理性地分析這兩者的異同,并提高個人的音樂素養。
● 在維也納,我發現街道上有許多和音樂相關的店鋪,樂器店、CD店、樂譜書店等等。毋庸置疑,西方音樂有理論、有規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響文獻,易于流傳,這單單從技術上說。而從藝術方面說,西方音樂大都十分深刻嚴肅,突出主觀與客觀的對立,提現了一種壯美,一種精神。
● 天津的1月底,應該是歐洲的風蕭水寒之時。身裹厚厚的外衣,從北京登機,經過幾頓簡單的熱餐,10個小時后,到達了莫斯科機場。機場不大,窗外下著犀利的小雨,涼意襲人。3小時后,轉機飛往羅馬。飛機穿行在斑斕云霧中,晚上,鳥望羅馬,一片燈火輝煌。傳說中的羅馬,究竟是何廬山真面目?
● 我最喜歡的是剛走進大門處的兩個小天使捧圣水缸的雕塑。眾多的統治者、勇士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威嚴、冷峻、痛苦的回憶后,再看到這天真可愛的小天使,一種安慰、美好的感覺油然而生。
● 金色大廳果然名不虛傳,音響效果非比尋常。即使在二樓后排,也可以聽得清楚舞臺上的細微聲音。
● 這次海外出訪活動使我深切地體會到了文藝復興對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其對人類的貢獻不亞于工業革命。從這一大的歷史脈絡中我發現了藝術的發展起源于人們對生活的向往,熱愛生活的情感便在熱愛藝術中體現出來。而藝術也可以在傳播過程中解放人們的思想,在科學方面也可以激發人們對新理論的思考。
● 在寫字臺的玻璃板下壓著一張照片,里面裝著的不僅是詩一般的風景,更多的是我一輩子難以忘懷的記憶。有人說,一張照片背后是一段故事,可我說,一張照片背后是我們道不盡的回憶……
●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夢幻,但隨著日子的一天天臨近,這一切卻又是那么的真實。
● 在觀眾期待的掌聲中,具有中國節日色彩的樂曲《春節序曲》立刻讓整個音樂廳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接著,一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又將整場演出氣氛提到高潮。演出結束,但觀眾的掌聲遲遲沒有結束,大家紛紛起立,為這個來自中國的交響樂團鼓掌歡呼……
●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去自然風景區,可陶冶情操增長見聞;去看名勝古跡,可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去繁華的大都市,可目睹現代化的人間百態。維也納,一個音樂圣地,作為一個音樂人,到過金色大廳演出也算是沒有什么遺憾了。
● 坐船前往威尼斯,隔著窗戶,拍下這座神奇的水城。果然是,江湖傳說千百年,此一見,她在水中央。小巷、水路、鬧市大街,構成了威尼斯全部的交通網絡。迷路是在威尼斯經常會遇到的事情,那些錯綜復雜的小巷,蜿蜒曲折的水路,像一縷縷彩色的夢幻,纏繞著這座古老的水上都市。
● 演出的時候,當我看到提親的一瞬間;當我的手碰到琴弦的一剎那;當我拉出第一聲響的一霎時……我醉了,我沉醉在音樂的海洋中,我的感情也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起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化。
● 圣彼得廣場,那天空中盤旋的白鴿和數不清的海鷗的景觀壯不可言,圣彼得教堂中更是雄偉,屋頂雕刻的人物都是活靈活現,再加上那尖頂,那更是相稱,內景就更別說,那清晰地壁雕,把每個人物都體現的栩栩如生,內部屋頂上的壁畫則是由達芬奇等幾位著名畫家共同完成,吸引人的注意。
● 早上,收拾好行李,打開房間的窗戶,外面的空氣很清新,草也很綠,我在窗口站了一會兒,便起身下樓吃早餐,第一次吃到正宗的西式早餐,感覺還不錯。
● 這一次對音,比每一次都認真,都精確,不敢有一絲馬虎,終于,擺臺的“人馬”上去了,我們深吸了一口氣,主持人上去了,我們又深吸了一口氣;到我們上臺了,我們猛吸一口氣,靜靜地走上臺,望著臺下的觀眾,我們舉起了樂器,清脆的聲音響徹金色大廳的每一個角落,充滿中國文化的聲音傳進每個人的耳朵,大家似乎都很賣力,努力地演奏著:成敗在此一舉!兩區結束,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成功了,成功了,我們默默走到臺下,剛到后面,每個人興奮地大喊,高興地大笑,一切都結束了。
● 能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是無數人的夢想,是無數愛好音樂的人向往的圣地。我們能代表天津,代表中國來到世界矚目的藝術殿堂展現中國青少年的風采,我感到無尚光榮。記得我上小學六年級時,曾在一篇作文中幼稚地寫下我的雄心壯志:總有一天我會將我美妙的樂曲奏響在維也納金色大廳,今天我的愿望終于實現了。維也納,我們期待再次相逢。
● 我是第一次做飛機,平時總是能看到天空、云彩的圖片,然而從機艙窗戶看下去的時候,才知道云朵飄在腳下的美麗不只是圖片中表現的那么單一,很立體,就好像真的可以踩在上面一樣。
● 我們的歐洲之旅大概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不過遠比我描述的還要美好和豐富得多,這一路上大家也學會了團結,互相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