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又逢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式開始。“我至今清晰地記得入場后那聲略顯刺耳的預備鈴聲,它讓我陷入緊張,也讓場外的家長開始焦急等待。”今年28歲的傅穎回憶起當年高考經歷時說,“最終我只過了大專線。唯一幸運的是,正是有了這次失敗的經歷,我才真正長大了,找到了一條新的通往成功之路。”如今,傅穎在鄭州啟德教育當留學顧問,他說:“之所以選擇這份職業,就是希望幫助那些沒能通過高考考取理想大學的學生。”
高考是一道坎,必須勇敢邁過去
“現在再想想當年的自己,有時會覺得可笑。在人生道路上,困難無處不在,高考失利最多只能算是小挫折,但當時自己卻久久不能釋懷。”在傅穎看來,高考就是一道坎兒,不論結果如何,你必須勇敢地邁過去,只要有闖關的勇氣,那就是成功。
“如果能重來一下,我依然會選擇參加高考。至于分數,根本不重要。”傅穎說,當初他就是太在乎分數才會緊張,后來又太在乎上名校才會陷入迷茫,“直到出國留學,才知道世界那么大,路還有那么多、那么寬。”
有理想有能力自信的孩子更適合留學
“很多孩子都是因為高考失敗才被動選擇留學的,其實這是一種誤區。留學本是條光明大道,你應該帶著理想踏上這條路,而不是‘落荒而逃’、無奈跑向這條路。”鄭州大華教育的留美顧問王毅說,“有一定的生活、學習自理能力,性格獨立、開朗,適應能力強且不怕吃苦的孩子,比較適合出國留學。而且高考成績并不重要,只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就可以了。”
對此,傅穎也頗有同感。“我在啟德教育認識了一位姓朱的同學,他是文科生,高考495分,沒能邁進理想大學的校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后,他希望到法國的巴黎第二大學去讀經濟管理專業。盡管這個學校對國際生要求非常高,但他還是以自信和誠信打動了對方。”傅穎介紹,“雖然高考總分不高,但朱同學的數學非常好,申請留學時,他充分展示了自己這方面的優勢,讓對方看到了他的潛力。今年1月份順利拿到了巴黎二大的錄取通知書。”
走出去開闊眼界找到釋放點
那么,這些高考失利后成功留學的孩子,都是怎樣從挫折中走出來、重拾自信的呢?
“家長、親友的關心自然少不了,但關鍵還是要靠自己找到釋放點。比如去旅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么豐富多彩,你會發現自己是如此渺小,而一次高考經歷更是微不足道。如果家里條件允許,還可以到國外去轉轉,在開闊眼界的同時,也能找到新的方向。”傅穎說,“任何時候都不能為了留學而留學,就像我們不能為了高考而高考一樣。我當年出國時就有些匆忙,一心想著趕快離開這個傷心地,所以在選專業方面沒有深思熟慮。我學的是市場營銷,直到在國外上了大學,我才真正從高考的陰影中走出來。回國后,我在深圳一家知名貿易公司工作,盡管干得也算小有成績,但自己卻不覺得快樂,最終我放棄了那份所謂的高薪工作。”
據了解,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總數約為933萬。其中,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報名人數與去年基本持平,往屆生報名較去年減少了28萬名,減幅15%。這些數字意味著什么?
顯然,越來越多的所謂“高考失敗者”沒有再回到那個考場,而是選擇了其他的路。“這幾年留學越來越熱,的確分流了高考和復讀。無論你成績如何,決定選擇哪條路,只要能走向成功就好。”王毅提醒大家,一定要勇于挑戰,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