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國務院參事、人大附中校長、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劉彭芝致辭
2013年9月14日至15日,由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創新方法研究會主辦,中國教育電視臺、哈佛辯論委員會和全美演講與辯論聯盟(NFL)協辦的“第一屆全國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在人大附中正式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山東、湖北、陜西、黑龍江、寧夏等全國20個省市區55所全國知名中學的82支參賽隊伍,將在這里進行最終對決。
決賽開幕式于9月14日上午8點在人大附中舉行,開幕式由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主持,本屆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組委會副主席、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人大附中副校長周建華,科技部人事司原司長、創新方法研究會常務理事、顧問劉志欣,中國教育電視臺總會計師范帆以及國務院參事、人大附中校長、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劉彭芝先后致辭。
為什么要組織全國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劉彭芝會長從新探索、全面提升、能力培養三個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她說,全國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為中學生搭建學術交流的平臺,必須切合中學生的特點。只有把有用和有趣結合起來;把有意義和有意思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吸引中學生,激揚創新思維,產生文化效應。我們舉辦學生學術辯論,就是想在這種結合上探索一條新路。
理論是什么意思?就是既要有理,又要善論;學術是什么意思?就是既要有學問,又要有方法。理和論要并重,學和術要兼顧。我們舉辦中學生學術辯論,就是倡導理和論并重,學和術兼顧,全面提升中學生的理論修養和學術水平。
組織這項活動,對同學們的演講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抗挫能力、創新能力等等會有很大的提升和鍛煉。
開幕式現場
第一屆全國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歷時9個月,自2012年12月于南京拉開第一輪區域聯賽序幕以來,吸引了全國二十多個省的近百所頂尖中學優秀學生的參與,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持續最久、影響力最強的中學生辯論聯賽。本次辯論聯賽以美國校園最為通行的公開論壇式辯論(Public Forum Debate)為辯種,借鑒全美演講與辯論聯盟(National Forensic League, 簡稱NFL)的賽制,強調“以賽代練”,學生分為兩人一組,須進行多輪的小組賽才能進入區域的淘汰賽,而兩輪區域聯賽的獲勝者(根據積分),則將進入最終的決賽。英文專場的區域的獲勝隊伍,還于2013年6月和8月代表中國參加NFL在美國和韓國的總決賽,這也是中學學生首次參加最高規格的英文辯論比賽。
本次總決賽分為中文專場和英文專場兩個部分,參加總決賽的52支英文隊伍、30支中文隊伍,是從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廣東等賽區的兩輪區域聯賽以及中文專場全國選拔賽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總決賽辯題為“中國是否應該大幅度加強轉基因食品銷售的控制”。
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組委會副主席、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人大附中副校長周建華發言
出席開幕式的外國朋友
參賽學員與劉彭芝校長現場互動
本次辯論聯賽距當年轟動一時的獅城舌戰剛好20周年,如果說過去的辯論比賽吸引的更多是大眾媒體的眼光的話,這次聯賽則引來的更多的是教育界的理性關注和反思。顧名思義,學術辯論強調“學術”,要求所有參賽選手對于一個復雜社會性話題進行長期的調研、思考和論點闡述。比如,兩輪區域賽的辯題是“中國是否應該擴大使用核能(China Should Increase Its Use of Nuclear Power)”,學生要為這個話題進行半年的研究和分析,并參與不少于20場的比賽,才有可能最終勝出。因此學術辯論帶來的教育價值是一般以演講口才為主的辯論比賽,不能媲美的。
據悉,辯論在西方中學乃至大學教育中,已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廣泛存在于校本課程和課外活動之中。學生通過有系統的學術辯論的訓練,將大大提高其邏輯推理、批判性思考、公開演講和辯論、團隊合作、快速閱讀、心理抗壓等諸多能力和素養。正是因為辯論的教育價值,促使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創新方法研究會、哈佛辯論委員會、全美演講與辯論聯盟和狄邦教育管理集團聯合開發、引進學術辯論教育項目,并聯合中國教育電視臺共同組織本次比賽。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http://www.centv.cn/)將對9月15日的總決賽進行全程網絡直播,其社區頻道還將對聯賽的主辦方、參賽選手進行深入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