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早春的草色并不是遙看近卻無,正好相反,而是遙看近卻濃。”葫蘆島一中學生對韓愈的詠春名詩《早春》提出了這樣的質疑。
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也有人認為文學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名句被指違背常理
4月26日,記者在互聯網的“葫蘆島帖吧”上看到了一個名為《最騙人的一首詠春唐詩》的帖子,對唐代詩人韓愈寫的詠春名詩《早春》提出質疑: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首詩是人們常見的最差的一首詠春詩,最差的地方就是違背了生活常識。詩中的‘草色遙看近卻無’與事實相悖,如果你在早春季節到郊外就會發現,草色并不是‘近卻無’,而是‘近卻濃’。我已經連續幾年到不同的地點觀察早春的草色,結果都是到了跟前綠色才明顯。”
帖子里還說:“斗膽地猜測,是韓愈自己坐在辦公室里看到外面的草地和柳樹,瞎寫,寫出了這首詩。
記者聯系上了這個帖子的作者——葫蘆島市某高中二年級的一個學生。“我就是覺得這首詩寫得不對,為人們不加辨析地胡亂推崇感到奇怪,所以才寫了那樣一個帖子。”這名學生說。
體驗:近處草色更明顯
記者看到,這個帖子后面有三個跟帖,兩個認為炒作,一個人認為帖子所說的有一定道理。
記者采訪了葫蘆島市作家協會的賈女士和蘇女士,兩人表示,韓愈詩中的說法應該是正確的。
為了證實這種說法,兩人和記者一起來到了郊外。4月27日的葫蘆島,路邊的小草剛冒出嫩芽,記者看到,遠望并無草色的地方,到了跟前卻能看見枯草下面露出來的綠色。
賈女士和蘇女士也有此感受,“看來,僅僅從生活常理上看,韓愈說的真是與事實相反。”
作家:名句不能用常理判斷
作家協會的宋女士認為,《早春》是文學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即使與生活常理不符,也不影響這首詩的藝術價值。”宋女士說。
作家劉先生說,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名句是不能用生活常理來判斷正誤的,比如人們常用“比東海深”來比喻感情深,用泰山比喻道德高尚,但事實上,東海遠遠沒有馬里亞納海溝深,泰山只有1500多米,但是這并不影響這些比喻想要表達的意義和這些比喻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