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簡介
一、悠久的書院文化史
曲江書院—鐘靈講院—紫陽書院—信江書院
據記載:康熙三十三年(1694)郡人欲為知府張國楨建生祠,張不從,改為曲江書院。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府周鐓元對書院重加修葺,更名鐘靈講院。乾隆八年(1743),知府陳世增又擴而大之,建紫陽樓以禮朱熹,更名紫陽書院。乾隆四十六年(1781),知府康基淵又建藏書樓,更名信江書院,直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為廣信府中學堂,共有二百零八年的書院文化史。
二、百年現代教育史
自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改稱廣信中學堂迄今,上饒縣中學已迎來110周年華誕。百余年來,上饒縣中學歷經滄桑,屢經變遷。
1912年廣信中學堂更名為信江中學校。
1914年秋省府欲合信中、鵝湖師范為第四師范,信中因不從而停辦。
1916年春復校稱廣信七縣聯立信江中學。
1919年改稱省立代用信江中學。
1922年秋改稱江西省立第十中學。
1927年春省立第四師范并入改稱江西省上饒中學校,同年冬改稱江西省立第六中學,私立辛酉初中并入。
1935年復稱江西省上饒中學。
1938年為避日寇轟炸,遷址上饒縣八都,同年冬遷回信江書院。
1939年4月遷址上饒縣應家口。
1946年遷回信江書院,同年秋玉山臨時中學并入,并在原址考棚設分校。
1948年春分校結束。
1949年秋上饒縣立初級中學和私立祝同學并入全稱江西省上饒聯合中學,次年改稱省立上饒中學。
1954年秋在上饒靈溪祝同中學舊址設分校。
1955年2月改稱江西省上饒中學,同年八月遵照行署(55)教行字第47號通知將上饒中學一分為二,在茶山寺設一中,原信江書院舊址為上饒縣中學。
1962年市縣合并后,上饒縣中改為上饒市第二中學。
1964年市縣分開后復稱上饒縣中學。
1972年被定為江西省重點中學。
1983年上饒縣中學隨縣西遷至新縣旭日鎮育才路29號。
三、三十年滄桑巨變
從一九0二年的信江書院到今天的江西省重點中學,上饒縣中學已走過一百一十年。百年老校厚重的文化積淀,新縣中人的開拓創新精神,讓上饒縣中充滿無窮的魅力 ;先進的辦學理念,縣中人的勤勞與智慧,為上饒縣中的騰飛添上了搏擊云天的雙翼。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也給歷經坎坷的上饒縣中學帶來了新生。30年來,上饒縣中人傳承百年名校的優秀文化,發揚艱苦創業的光榮傳統。在育人的舞臺上放歌,在教改的激流中沖浪。勇立濤頭唱大風,開拓創新展英姿。乘改革春風,銳意進取;采百家之長,自鑄教魂。探索符合上饒縣中學實際的發展道路。譜寫了一曲曲蔚為壯觀、動人心魄的輝煌之歌。辦學條件日益改善,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形成了如下具有縣中特色的教育教學理念:
校 訓:嚴 誠 博 恒
校 風:關愛 協作 敬業 奉獻
教 風:教書育人 為人師表 嚴格要求 循循善誘
學 風:尊師重教 文明禮貌 全面發展 奮發向上
管理模式:統一領導 分層管理 條塊聯動 以塊為主
辦學理念:傳統立校 師德立人 尊崇個性 和諧發展
辦學目標:合格加特長
指導方針:重常規 抓重點 做亮點
教學理念:重基礎 重自學 重過程 重方法 重精髓
教學原則:以研促教 以學定教 以練促學
教學措施:適當集中 反復循環 閱讀訓練 因材施教
近年來,上饒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確立了“教育興縣”的戰略方針,作出了“建設宜學西城,打造教育名縣”的戰略部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十年間,先后共投入三千萬元,用于改造校園環境和添置現代教育設備。使原來矮小破舊的校舍、坎坷泥濘的道路、雜亂的建筑布局,得到徹底的改觀,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現在的上饒縣中學,環境幽雅,綠樹成蔭。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科技樓、多功能報告廳、毓秀圖書樓、塑膠田徑場布局合理。湖心亭、噴水池、雕塑、樟園、地理園、稼軒詞碑、花壇等景觀點綴其間,顯得幽雅巧致。天文觀測臺、百兆互聯網等現代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整座校園,洋溢著既古樸清新,又現代時尚的文化氣息。
學校占地面積144705平方米,生均校園用地面積27.96平方米。校舍面積76625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積14.80平方米。學校在校學生5176人,現有95個教學班,其中高一30個班1648人、高二32個班1755人、高三33個班1773人,平均班額數55人。現有教職工338人,其中特級教師1名,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并結業4人,參加“國培”2人,有省級學科帶頭人、省級骨干教師及參加骨干教師省級培訓并結業共38人。研究生學歷56人。中高職稱教師105人,中一職稱教師76人。1名教師榮獲“省級優秀班主任”。圖書總量23萬余冊。生均圖書擁有量45冊。現有多媒體教室105個,微機室5個,視頻編輯室及錄播室1個,物理實驗室6個,化學實驗室5個,生物實驗室4個,裝備通用技術教室2個,學生心理咨詢室2個,心理咨詢教師5名,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一個,形成了以田徑運動場為中心包括籃球場、乒乓球場等設施在內的體育活動場所。無線網進了校園,多媒體進了教室,一線教師全部配備上網本電腦。
在先進的辦學理念領下,上饒縣中領導班子團結廣大教職員工,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勇于改革,敢于創新。學校的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二00九年以來,連續四年,高考上二本線人數過千人。2012年,我校在原高三老師部分被上饒中學招聘等不利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經過年級領導和全體高三老師的團結奮斗、奮勇拼搏,高考再續輝煌:取得了上一本線360人,上二本線1058人,雙雙排全市第一;600分以上65人,排全市第二;一人被北大錄取的佳績。連續四年衛冕成功。2005年以來共有18人錄取清華、北大。
教研成果累累,成績斐然。近年來,上饒縣中自主研發的“學案生成教學法”通過省級科研課題立項,自主開發的新課程教輔叢書《新學案、新理念》正式出版,自主編寫的中華傳統美德讀本《雕刻心中的天使》也出版發行。一大批教師在各種競賽中脫穎而出。學生在各學科競賽中的成績驕人。
上饒縣中多次受到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團中央及省市縣人民政府的表彰和獎勵。2002年以來,連三屆被評為“江西省文明單位”,近年來,上饒縣中學榮獲“全國第三屆‘和諧校園’先進學校”“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培養優秀體育人才試點中學”“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團體一等獎”“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江西省藝術教育示范學校”“江西省第十二屆文明單位”“江西省信息技術教育裝備先進單位”“江西省園林學校”“江西省綠色學校”“上饒市十大和諧校園”等命名及榮譽稱號。
四、縣中的明天更美好
為不斷完善教育設施條件,促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不斷滿足上饒縣廣大群眾的就學需求,推進教育全面協調發展,上饒縣決定實施縣中校園整治工程。
該項目建設規模及建設內容為:1、縣中主入口—北大門,寬三十米,高十五米;2、校內路網改造1626米;三、景觀及校園廣場720平米;四、學生宿舍2500平米;五、學生食堂操作間360平米;六、校園南邊圍墻380米等。本項目投資估算為1633.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