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鄭州16中舉行的鄭州市初中英語教師交流研討會上,16中田凱龍老師的一節趣味英語課,著實讓大家開足了眼界,不少老師連連贊嘆,“這樣的英語課才好玩!”
現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所以,對于學習者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他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使他產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正是基于這一點,田老師一改傳統,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形式多樣的游戲,時而唱歌曲,時而猜謎語,時而機智搶答,時而看圖模仿,讓同學們在活動中邊玩邊學。下課后,田老師說,把枯燥的知識講解融入游戲的歡樂中,既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把知識化難為易,減輕學生的負擔。
隨后,16中昝亞娟老師在講評田老師的課堂時說道,在英語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符合樂學原則。游戲教學法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共同參與,而不是教師自己唱獨角戲,這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應該把教學作為一種藝術,在挖掘素材的同時還要精心雕琢,激活學生學習動機,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探求知識,使知之者成為樂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