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對教學改革無限憧憬的心情,2014年5月22日我校一行六人在楊科長的帶領下,參加了在青島二中舉行的C20慕課聯盟“翻轉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
學習篇
為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交流與研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慕課工作進展,由華東師范大學慕課中心主辦,青島二中承辦的“學校慕課建設與翻轉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于2014年5月22日至23日在青島二中舉行。所謂C20慕課聯盟(高中),其中的C即China(中國),20是指20所國內著名高中;慕課(MOOC)是英文“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縮寫,即大規模公開在線課程的簡稱。本次研討高中英語、數學、地理、物理學科“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
什么是翻轉式課堂
翻轉式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IT技術發展對教育帶來的變革。教學過程一般分為"知識傳授"和"知識習得"兩個部分。在傳統教學中,課堂上老師主要在進行知識傳授;知識習得主要依賴學生在課后自己完成。在翻轉式課堂中,學生在課堂前通過網絡多媒體課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在課堂上,老師主要是通過答疑解惑、問題討論、知識運用等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習得。
5月23號青島二中展示了四堂“翻轉課堂”的教學公開課:數學、物理、英語、地理課,我們分文理兩個小組分別聽了這四堂課, 英語課(閱讀課:英語的地位)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學生課下觀看老師制作的視頻及TED演講視頻,完成閱讀材料,理解視頻及材料觀點——來到課堂上先與其他同學小組交流,解決材料當中存在的問題,各組小組長負責組織討論并幫助同學解決問題,老師盡可能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存在的問題,如有代表性的問題,當堂集體解決——老師提出幾個問題檢查學生是否對文章有了充分的理解——老師請學生猜測文章可能的來源,利用當今網絡中點贊、評論等功能,讓學生對文章進行評論。由此引發出學生的不同觀點——學生分組辯論“高考是否應該取消高考”——深層次討論“如何提高我們的英語教育”——拓展:學生給教育部寫一封表達自己對于高考取消英語及提高英語教育的觀點。
地理課(第三節 工業區位的選擇)的教學流程是這樣安排的:課前學生完成教師的導學案學習——課前幾分鐘視頻播放本課相關內容的學習視頻(網上找的)——釋疑·問題反饋(提出兩個問題)——拓展·頭腦風暴(結合工業區位因素知識,在全球范圍內創辦一家工業企業,分享你的創業夢)——嘗試·學以致用(評價青島鋼鐵廠的區位條件)——實踐·出謀劃策(在青島范圍內,給青鋼選新址,開模擬聽證會:青島市政府代表,青鋼總經理,董家口周邊居民代表),教師總結——課后作業(選一工業區,研究其發展變化,寫一篇研究性報告)。
然后聽課的老師、專家就這兩堂課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這兩堂課教師都是起引導者,學生是主體作用。學生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但是如何保證學生的課后學習時間?青島二中每天下午只上兩節或三節課,雙休不補課,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得到了保證,課前學習內容是老師提前把資源放在教室里的電腦上,由學生統一安排時間觀看。也可學生在自己家里觀看課前學習資源。學生也可用手機、平板、微信看。
也有老師提出翻轉課堂對文科、理科有所區別:文科基礎知識容易些,所以課堂重知識的應用、拓展。理科基礎知識難些,可能圍繞某微視頻有很多問題要答疑解惑。
翻轉課堂可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課堂要求教師要有更多的教學機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不固定的,大家都在且行且思考且體驗中。
下午1點至2點半,青島二中校長孫先亮作了題為《在創造價值中升華課堂的生命意義》的報告:
一、翻轉課堂在探索中前行
(一)、積極推進教學微視頻制作
(二)、開展“生命課堂”,嘗試“翻轉課堂”教學
(三)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慕課中心,
思考:教學理念轉變 思維方式轉變 改革意識增強
翻轉課堂下要注意:教學目標的界定、資源準備、教學時間安排、是否需要一個固定模式
現代教育特點:全球性、開放性、互動性、定制性、實踐性
二、教育的最大任務是為學生創造價值
三、確立課堂教學的新思維方式
(一)確立系統教育的思維方式:系統地認識教師、系統地認識教育、系統地看待學生、系統地認識課堂
(二)確立教學的量子思維方式:非線性思維和混沌思維方式
(三)確立以學生為導向的思維方式
四、學科價值的深度研討
轉變理念:學科交叉的研究
五、基于學科的學生發展基地建設
六、學生學術素養提升
下午3點華東師范大學慕課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作了《慕課與翻轉課堂》的專題報告,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教育是什么?課堂為何要翻轉?
二、翻轉課堂是基于微視頻的教學
三、翻轉課堂著眼于綜合素質
四、翻轉課堂的技術要求
慕課突破了傳統班級授課的限制,突破了教育的時空限制,實現了課程資源的全球共享、全民共享,助推教育的均衡與優質化。在這場革命中,教師首先要做的是革新觀念,改變自己。最后,陳教授就翻轉課堂中的教師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科自身的邏輯,構建知識圖譜;第二,根據目標及相關教學內容優化表現方式;第二,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進階問題;第四,設計在線師生與生生互動的途徑與方式。
心得篇
通過青島之行的學習,我對“翻轉課堂”加深了了解,也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意義以及目前困惑等方面進行了簡單總結。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其實并不神秘,它只不過把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顛倒,即“反轉課堂”或“翻轉課堂”。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知識傳授是老師在課堂上進行,然后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實,我覺得這種教學模式我們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過實行,只不過以前我們知識傳授部分是通過學生提前做導學案、看課本等形式進行,而現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是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微視頻,讓學生掌握知識,提出問題,然后通過上課練習提升,答疑解惑。這樣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而展開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
通過我的學習,我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總結為以下三個環節:
環節一:課前,教師就下節課教學重難點制作5—8分鐘的微視頻(網上搜索的也可以),上傳至網絡共享。學生放學回家后或課后通過網絡獨立學習基本知識。
環節二:學生通過學習后,把產生的疑問和困惑通過網絡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制作上課教學課件;
環節三: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師生互動解決疑難問題、思維碰撞、知識運用、拓展、提升等。
(一)、翻轉課堂是什么?
是一種手段,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
是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環境。老師是學生身邊的“教練”,不是在講臺上的“圣人”。 是學生課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是課堂的內容得到永久存檔,可用于復習或補課。是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學習的課堂。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教育。
翻轉課堂不是在線視頻的代名詞。翻轉課堂除了教學視頻外,還有面對面的互動時間,與同學和教師一起發生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不是視頻取代教師。不是在線課程。不是學生無序學習。不是讓整個班的學生都盯著電腦屏幕。不是學生在孤立的學習。
(二)、翻轉課堂的實施步驟:
1、創建教學視頻
首先,應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以及視頻最終需要表現的內容
其次,收集和創建視頻,應考慮不同教師和班級的差異
第三,在制作過程中應考慮學生的想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2、組織課堂活動
內容在課外傳遞給了學生,課堂內更需要高質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境中應用其所學內容。包括:學生創建內容;獨立解決問題;探究式活動;基于項目的學習。
(三)、翻轉課堂是如何改變學習的:
1、翻轉課堂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
2、翻轉課堂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
3、翻轉課堂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深入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意義
1.提升學生能力:通過我的學習,我發現實行翻轉課堂最大的意義在于轉變了師生傳統角色,真正實現了“教師教”為“學生學”,實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
2.教學資源的傳遞與共享
3.便于學生隨時查閱
三、對于目前推廣翻轉課堂的幾點困惑:
1.教學硬件設施的保障
2.我們的學生看視頻的時間、地點等條件,自學能力等因素
3.教師的教學信息化素養
4.時間分配及課時教學進度的制約
四、對于目前我校實施翻轉課堂的設想:
根據目前我校實際情況,翻轉課堂實施還不夠具備充足條件,而我們可以實行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利用周末雙休的時間,讓學生回家看視頻,完成知識學習,返校后課堂解決疑難。另一種是教師把教學重難點分別制作成微視頻,上傳至網絡,學生利用假期進行學習。
總之,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感謝學校領導對數字化校園建設與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的大力支持。我們將時刻準備著迎接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