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簡介
悠悠瀏陽河,風流綿延,幽遠文昌閣,瀚墨流香。迅速崛起、聲譽日隆的長沙市示范性高級中學——瀏陽市第五中學,坐落在美麗富饒的瀏陽河畔。學校創建于1956年下學期,初為鎮頭完小附中。1958年9月27日,瀏陽縣政府正式下文成立瀏陽縣第五初級中學;1969年春,增辦高中,并更名為瀏陽縣第五中學。文革期間由于極左路線的干擾,1976年下學期,五中與七中合并為“五·七大學”,本部設在七中,五中變成該大學的附屬農場,五中辦學曾一度停止。1977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教育帶來了春天,五中恢復辦學。1992年瀏陽撤縣改市,瀏陽市第五中學方成今名。2000年瀏陽高中布局調整,百年老校瀏陽七中并入五中,實現強強聯合。五中人負重奮進,自強不息,加快發展步伐,遂有今日之規模。學校占地面積65畝,校園綠化率達45%,現有教職工152人,38個教學班,2200余名學生。
詩意校園,育體健心強之苗
“蓮池丹桂牽花徑,高樓水塔聳云端”、“春賞杜鵑鋪滿地,秋來丹桂沁人心”,這是五中學子對五中的贊美。高樓大廈,參天大樹,綠色草陂,歐式路燈把五中的校園點綴得精巧別致。晚霞輕吻夕陽,學生可以獨坐池邊小凳,靜賞池中游魚,怡然自樂。星光輕伴月華,學生可以漫步校園小徑,聆聽秋蟲輕鳴,心曠神怡。同時學校文化建設獨具特色。學校繪制了二十四孝和世界名畫的校園文化墻,有承載儒家思想和“校園之星”的燈箱電話亭,有世界名校介紹,有師德標兵、優秀教師評選的宣傳展板等宣傳陣地,有每月一期的五中校報,每年一本的校本掛歷等文化陶冶。我們積極組織開展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隆重舉辦校園文化體育節、校園歌手大賽、學生藝術節、新生軍訓等活動。并首開先河,將多種體育器材開放式放置在操場,供師生在任何順手的時間隨時使用。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傳情達意的人文空間,使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更是學生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
自強不息,長強盛繁茂之枝
改革促發展,發展求高效。瀏陽五中歷屆領導班子勵精圖治,全校師生同甘共苦,僅用十年時間,先后投資近8000萬元,在文昌閣建起了一棟教學樓、三棟科教樓、兩幢學生公寓、兩幢教師宿舍、一幢綜合服務大樓、一棟圖書館綜合樓、一棟體育館。裝備了四十個班班通多媒體教室、一個電子閱覽室、一個紙質閱覽室、兩個電腦教室。教學監控系統、校園局域網、寬帶網到戶到教室,修建了塑膠跑道、塑膠籃球場,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添置了路健設施,安裝了空氣源熱水系統,熱水送到了學生每一間寢室,教室、辦公室、學生寢室都安裝了空調,校園實現了綠化、凈化、美化、亮化,辦學條件日趨完善。勤勞智慧的五中人,讓五中這棵大樹長得枝繁葉茂。
更新理念,開特色教育之花
五中領導班子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為辦學宗旨,以“以德治校、以人為本、剛柔相濟、科學管理”為管理特色,以“一切以教師發展為本,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以學校發展為本”為工作理念,以“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為拼搏精神。
學校一切以教師的發展為育才之本,特別注重教師隊伍的優化建設。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職稱比例,都達到了優化組合,全校152位教職工老中青之比約為1:3:6,其中高級教師31名,中級教師78名,長沙市級骨干教師7人,瀏陽市級名師2人,瀏陽市級骨干教師9人。學校積極提高教職工的思想道德素養,并通過 “三·八”紅旗手、“五·一”勞模、“師德師風先進個人”等評選活動,樹立起身邊的典型。學校積極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采用“請進來教,走出去學,坐下來研”的建設方針,先后多次組織教師前往省內外名校觀摩學習。教師們取長補短成長快,繼續教育充電忙,教研教改熱情高。
學校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分層教育,因材施教,注重特色教育。品德教育形式多樣:學校不但堅定不移地抓好生活細節,促進學生習慣的養成。如不準學生嚼食瓜子、檳榔、口香糖,提醒學生不要把手插在口袋、扶肩搭背走路,交代請假學生回家到校要給老師和家長打電話報告平安,嚴令禁止在校園內攜帶和使用手機等,而且制定并實施了網吧警校聯動管理辦法、十二分學分制管理和學生就讀資格管理辦法等嚴格管理的制度。學校推行“三無聲”制度,學生做到無聲自習、無聲集會、無聲就寢,效果很好。每周一次的升旗德育講話,激情宣誓,同時表彰四位優秀學生,并授予優秀學生獎章。有每年一次的訪貧問苦等常規做法,還有不定期舉行的“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等激越勵志活動。特長培訓有聲有色:學生參加各項競賽成績斐然,近三年來,數、理、化、生奧賽有266人獲市級以上獎勵,語文和英語能力競賽有226人獲獎,且有18人次獲國家級獎勵。在沒有招收任何特長生的情況下,獲得2012年市田徑運會團體總分第一名。音體美學生高考專業上線率在全市一路領先,2013年有兩位同學被北京體院錄取,一位學生被中央美院錄取。
質量上乘,結社會精英之果
有耕耘必有收獲。在全體教職工辛勤汗水的澆灌下,學校鮮花滿園,碩果累累。學校連續十四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居全市普通高中前列,高一會考,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多次榮獲市“教學質量評價優勝單位”,曾三次迎來高中教育工作現場會的勝利召開。學校也相繼通過了“長沙市示范性高級中學”、“湖南省現代技術實驗學校”、“湖南省園林式單位”、“長沙市文明標兵單位”、“長沙市綠色學校”等驗收,獲得了“省信用單位”、“長沙市模范集體”、“優秀領導班子”、“目標管理一等獎”、“省黨建先進單位”、“長沙市心理健康示范校”等集體榮譽,創下了五中新的輝煌。
“人杰輩出,俊彥流芳”。五中自創建至今,先后有近30000名學子從這里騰飛,走上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條戰線,各個崗位。他們的足跡踏遍長城內外,他們的聲音響徹五湖四海,其中有國家部司級首長,有省廳級領導,有省市軍區司令、政委,有縣處級、科局級干部,有大批鄉鎮基層骨干,有企業家,有廠長、經理,有人民教師,有解放軍武警戰士,更有戰斗在一線的科技精英、勞動致富帶頭人等,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艱苦創業,開拓創新,他們用行動踐言:五中育我成才,我為祖國爭光。
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與困難同在。五中人深知發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才是生命線。五中人一定會奮力譜寫特色辦學、和諧育人的動人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