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芳菲四月天,琴聲朗朗妙峰傳。
武漢音樂學院鋼琴系匡昉副教授帶著她的高足們,伴著和煦的春風,來到了長沙市第十一中學的校園,舉行了為期兩天的音樂會和鋼琴專場講座。
自十一中與武漢音樂學院合作辦學以來,匡教授多次代表學院來到十一中為學生授課、講座,每次都受到極高的贊譽。這次匡教授和幾位研究生高足,以音樂會與講座結合的方式,為我們再次帶來一場精神盛宴。
《來自春天的回報》專場音樂會于4月21日下午4點在十一中音樂廳舉行。我校主管藝術教育的章捷副校長在音樂會上致辭,向匡教授一行表達了衷心的感謝,也寄語十一中追求藝術的莘莘學子們:“所有內心仰望理想的人,都在踏實前行,一步一個腳印地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音樂會由彭智斌、盧媛、毛音嘉三位武漢音樂學院青年老師和研究生演出。其中彭智斌和盧媛兩位都是畢業于十一中的高材生。他們帶來了中國音樂作品和西方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考慮到中學生的年齡層次,作品的選擇風格多樣、技巧精湛,卻又簡明易懂,讓學生感同身受。
毛音嘉老師演奏的肖邦《夜曲》和貝多芬《悲愴》奏鳴曲,在座的鋼琴專業同學大都學習過,也在專業匯報上展示過。基本上都只是表現出作品的基本技術構成,有部分同學甚至未達到譜面的要求。在毛老師的演奏中,我們不但聽到了音樂的本質,還感受到他對作品獨特的詮釋。
彭智斌老師演奏的《序曲與舞曲》,這首中國現代音樂作品,是許多國內外重大鋼琴比賽的必彈曲目。《序曲》主題旋律抒情優美,中段又有極強的戲劇性。《舞曲》節奏強烈、粗獷、奔放。彭老師的演奏,讓不熟悉這首作品的學生,深切的體會到中國作品的魅力。
盧媛老師,音色優美寬厚的女中音。中學生接觸女中音較少,聽到盧老師的演唱,都被那寬厚嗓音所透出的深沉的情感所打動,特別是《我愛這土地》,歌中所唱:“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在音樂會結束后,還久久縈繞在耳畔……
4月22日上午8點半,匡教授生動又別開蹊徑的專題講座更是為本次音樂會的出彩,注入了華彩樂段。
比如,對于彈奏練習曲常出現的錯音問題,匡教授以“半瞎、半聾、半傻、半殘”來形容。先是讓學生忍俊不住的哄堂大笑,繼而啟發學生深切反思,感受基礎錯誤對鋼琴練習深遠的負面影響。又如,針對每位上臺來演奏的同學所暴露的毛病,匡教授不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位同學的問題所在,并隨即由點到面,從每位學生練習的誤區,引發至大部分同學應糾正的習慣錯誤。不但給予練習思維上的指導,還作出了練習方法與技巧的示范。她語言生動,妙語連珠,加之配以形體動作,讓學生明確直觀的感受到正誤的對比。再如,對于中國鋼琴作品《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匡教授則以原生態民歌唱腔,讓學生從中體會民族音樂的情感表達。而對于巴赫、貝多芬、肖邦的作品,匡教授從歷史背景、作曲家經歷各方面來闡述,讓學生自己琢磨音樂技巧和情感該如何結合表現。
講座即將結束,同學們意猶未盡,應音樂教研組組長鄭進老師要求,校友彭智斌再次登臺,為我校師生演奏了一曲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片段,高超的琴藝贏得長久不息的掌聲,以至將本次活動推到了最高潮。
講座課后,同學們就平時自己練習的困惑求教,匡教授一一作答,并表示,面對十一中同學的求學熱情,非常感動,爭取安排更多時間到十一中來。十一中音樂組的老師們也請教了匡教授諸多教學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獲益良多,并初步商定好下學期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又是青青校園一個難忘的芳菲四月,不盡使人心生感嘆:
春色不用渲染,萬物復綠的盎然生機,讓人們陶醉在洋洋暖意之中;
音樂不用渲染,回歸本真的質樸詮釋,讓人們沉浸在妙曼旋律之中;
教育不用渲染,以生為本、恪盡職守,讓學生成長在潤物無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