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簡介
牡丹江市朝鮮族中學始建于1945年9月,是黑龍江省朝鮮族中學中建校最早,規模最大的民族中學。我校前身是高麗中學,1946年3月與高麗女子中學合并,同年9月與牡丹江市中學(現牡丹江市第一中學)合并為聯合中學,1950年2月,命名為牡丹江市朝鮮族中學,并在全省范圍內招收高中生。1950年被確立為全省唯一的民族重點中學。1962年6月附設師范部,1976年牡丹江朝鮮族師范學校單獨設校。1986年重新被黑龍江省教育廳命名為省級重點中學。1992年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省重點中學等級檢查驗收,并升格為正處(縣)級單位。
作為黑龍江省東南地區重點中學聯誼理事學校的牡丹江市朝鮮族中學,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中,為黑龍江民族教育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五、六十年代,高考升學率在90%以上,八十年代高考成績曾連續五年名列全省朝鮮族中學榜首,2000年高考升學率達85%。2001年高考升入本科人數在全省民族中學中首次突破百人大關,之后連續7年傳來本科生超百名的喜訊,并出現五年五狀元:即2000年牡市中考狀元、2002年牡丹江地區高考文科狀元、2003年牡丹江市區高考理科狀元、2004年牡市區高考文科狀元(三名高考狀元均被北京大學錄取),2007年又出現了牡丹江地區高考文科狀元。我校共培養了15,763名合格的初、高中畢業生和450名師范畢業生,共向全國各大中專院校輸送了3,263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其中輸送到清華大學8名、北京大學8名、中國人民大學4名、上海交通大學6名、復旦大學4名、哈爾濱工業大學43名、吉林大學30名、中央民族大學65名、同濟大學3名、南開大學2名。
我校高中畢業生深受高等院校和社會歡迎。從省內外高校寄來的獎學金賀信、畢業生的感謝信,使全校師生深受鼓舞,真正開創了牡朝中教育改革的新紀元。
學校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2,570平方米。1964年新建了3070平方米的三層教學樓、1989年擴建了1900平方米的四層實驗樓、1992年擴建2000平方米的宿舍樓、1998年新建了2500平方米的四層高中部教學樓、2003年新建了3100平方米的藝體樓和綜合樓。投入37萬元建設的多功能電教室是省內具備先進電教化設施的教室。學校內設語音室、微機室、電子化階梯式教室、音樂室、樂器室、美術室、閱覽室、圖書室、勞動技術室、會議室和老干部活動室。
學校現有學生1172人,其中高中生有747人。學校共有26個班級,高中班有17個,初中班有9個。教職工有122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10人,高中教師本科學歷達100%;高級教師47人,一級教師53人。曾出現過國家優秀教師1名,特級教師1名,省先進工作者3名,省勞模1名,省抗洪救災先進個人1名,省優秀教師10名,市勞模6名,市優秀教師65名,市級“十佳”教師2名,市“優秀教師標兵”4名、市先進工作者26名,市優秀黨員79名。
學校30歲以下教師有51名,占教職員工的42%,教師平均年齡為33歲。學校重視挖掘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的潛力,并努力提高其自身素質的發展,26名專科學歷的教師到延邊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等高等學府進修或函授學習后獲得了本科學歷。近幾年,我校用于教師培訓資金達到了12萬元。
目前我校有省級教學能手3人,省級骨干教師3人,市級骨干教師8人,市學科帶頭人6人,市教學能手、新秀44人,校級骨干教師21人,6名業績突出的教師破格晉升為高級教師。
只有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學校的教學質量才能有所提高。學校每兩周進行一次教研組、學年組活動,業務學習,政治學習。經常開展“骨干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匯報課”、“一級教師公開課”,評選“優秀課”,“教學能手、新秀”活動,定期舉行青年教師基本技能比賽、教案比賽,三說一課、演講、書法比賽,優秀教案展覽等活動,以提高教師業務能力。通過全體教職工不懈的努力,多次在省、市級教學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2001年9月我校被國家教育部師范司確定為“重大項目重點科學研究基地”,4項國家、省教育科研課題已結題。科研室建設成為市區龍頭,科研管理達到了全市較高水平。“九五”其間,我校獲得了中央教科所外語教學實驗先進集體,“十五”課題規劃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其中《特殊家庭學生品德傾向研究》獲國家級特等獎,正在進行“十一五”省、市級重點科研課題研究。近幾年,我校教師在國家、省、市級發表的學術論文達800多篇。
只有創辦特色學校才能在競爭中占有優勢,并能得以生存和發展。近幾年,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德育工作、五語教學(朝文、中文、漢語、英語、日語)校本課程、禮儀藝體教育等辦學特色。
自1988年實行校長責任制以來,在校長主抓全面工作的前提下,確立了以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為核心的政治思想工作指揮系統;以德育副校長為首的德育工作指揮系統;以教學副校長為首的教學工作指揮系統;以行政副校長為首的總務后勤工作指揮系統,并確立了以教研組和學年組并存的管理制度。學校開展主題班、團會、成人宣誓、《牡朝中十佳教師》、《牡朝中十佳學生》、“春雨工程”活動。還經常舉辦“德育套餐”、演講會、辯論會、外語小品競賽等活動,積極參加國家、省、市級的各種競賽。每年舉行春季田徑運動會、秋季球類運動會、冬季冰上運動會和校藝體節,打造以舞蹈、足球、排球、冰上為特色的“精品項目”,每年在市傳統項目比賽中屢獲冠軍。
學校十分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優化育人環境,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隱形教育功能,學校投資集中改善辦學條件,加強了走廊文化建設,為師生創設了優美的校園環境。
為了更好地辦好學校,讓家長參與并監督學校的日常管理,成立了由學校、家長、社會組成的社區監督指導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社區監督指導委員會是由市朝鮮族各事業單位的8名朝鮮族干部組成;家長委員會由學校、學年組、班級委員會委員共139名家長組成。
為了提高學生素質,學校組織了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效果顯著。近幾年在國家、省、市級的智力競賽,三語演講比賽,作文競賽,物理競賽,書法比賽,圍棋比賽,文藝比賽中成績斐然(沈自源同學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獲英語、化學一等獎,兩次物理三等獎)。
我校不斷擴大與國內外兄弟學校的交流與合作。2001年與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朝鮮等國家院校建立了友好關系,互派代表考察訪問。1990年在全國朝鮮族中學生智力競賽中獲高中組第一名,1992年在由韓國MBC文化電臺在哈爾濱組織的全省朝鮮族學生智力競賽中我校榮獲高中組第一名,并有2名學生和2名指導教師應邀到韓國考察訪問。隨后又有5名高中生到日本進行了短期留學。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校曾在1960年全國文教群英會上榮獲“全國教育先進單位”稱號。在建設重點中學的歷程中,先后獲得全國實施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省民族教育先進單位、省檔案管理工作標兵單位、省高中課改先進學校、牡丹江市先進黨總支標兵、牡丹江市文明單位標兵、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標兵、市科研科普先進單位標兵、市“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60多年來,我們一直以全省民族教育事業的實驗、示范、輻射作用為己任,立足新起點,尋求新發展。我們正著力于全面科學地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辦學模式的改革;加強科研工作,走科研興校之路;強化德育工作,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提高師生的政治思想素質;深化教學領域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素質;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啟動內部動力,調動外部活力。
近五年來,我們在努力爭取市政府投入的同時,充分發揮朝鮮民族特別重視教育的傳統,通過教師捐款集資、國內外民族團體的資助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1900余萬元(其中政府投入900多萬,學校自籌570多萬,向有關部門爭取資金450多萬元),創下了我校經費投入歷史之最,使我校的教育資源配置登上了一個新臺階。
進入新世紀的今天,憑籍豐厚的歷史積累,牡朝中踏上了創名牌學校的征程。我們以全省民族高中課程改革現場會為契機,2008年順利通過省級示范性高中專家組研評和創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提檔驗收。我們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正確領導下,在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指導下,我們同心同德譜寫壯麗的新篇章,共創牡朝中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