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2014年5月31日下午2:40,市教研室承擔的省級課題“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及其有效實施的研究”展示課活動在合肥一中階梯教室舉行。我校部分語文組教師前往觀摩學習。
活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兩節展示課。第一節課是合肥一中張培培老師執教的《葡萄月令》,這節課設計精巧,立足于品味汪曾祺先生散文語言,采用了換字、換句品味,學生自主選擇句段品味,當堂寫作模仿品味等多種方式,品味充分,文本分析細致、透徹,在此基礎上品味了語言背后的汪曾祺先生是怎樣的人,來“以文識人”。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積極且精彩,妙語連珠,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節課是十七中鄒靜老師帶來的梁遇春的《吻火》,這節課緊抓文本中的兩個細節展開,問題設置從易到難,層層推進,對“以小見大”手法作了精辟解讀,最后也回到了對徐志摩人生態度及梁遇春的人生態度的體悟上來。
兩節課殊途同歸,體現了散文“貴在有我”的特質。可謂“一詞一句皆關情”。
第二階段是評課,三十二中的劉萬紫老師、十中的武旭清老師都對兩節課作了高度評價,但也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議。而168中學的夏老師則極富激情對兩節課從課題研究的高度分別作了點評,他認為一節課的設計最關鍵的是立意和構思,而一節課的成敗就是看它有無按構思來完成,文本解讀是否體現了文本特征和文本價值,他的一番見解贏得了在場同仁的陣陣掌聲。最后,市教研室王金娥老師作了總結發言。她先對兩節展示課作了充分肯定。接著就散文教學內容的選定和教學給在場的老師作了詳細而又深入的解析,她提到的新課改環境下應具有的學生觀、教學的橫向、縱向目標、教學環節,應從起點到終點呈階梯式的設計要求,設計環節不宜過多等觀點,可以說是振聾發聵,令人深思。
通過本次觀摩,五中語文組的聽課老師感受到,我們的語文課,盡管采取的教學可以不同,教學風格也可以多樣,但有一點必須是相同的,那就是要立足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從指導學生研究文本出發,指導學生自主主動學習。在解讀文本的道路上、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我們唯有學習,博采眾長,才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薄發”!以后只要有學習的機會,我們都要積極爭取,虛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