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今年9月以來,“比教學,訪萬家”活動的開展,讓東風中學的教師們認真反思找差距,努力工作,從身邊的事做起,真正做到了“真做、實做、做實、做細、做到位”。
飛揚個性展風采
東風中學“比教學”分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11個大組,所有的中層干部全員參與。隨著教學大比武的扎實推進,教師們各顯其能,勤思慎取,彰顯出個性風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進一步構建了高效的學習模式。一期期的《教育簡訊——課內比教學專刊》上,記錄了教師們辛勤的汗水,靈光的一瞬,飛揚的剪影,以及收獲的喜悅——
解曉健老師的《忘記與銘記——<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視角獨特,選取優秀的二戰題材電影,帶領學生回到那個扼殺生命的屠戮之地,震懾心靈,了解了歷史,更加珍惜當下;孫平老師從中國古代的對聯講起,具有傳統文化趣味性,關注對學生的理解和模仿能力的訓練,極大調動了學生課堂實踐的積極性;趙潔老師的立體幾何課程思維嚴密,偏重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指導其用多種方法解題,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張輝老師尤其擅長制作課件,精致有趣,提升課堂活躍氛圍,條理性強,便于學生對于疑難概念的消化;范作全老師主講的中國京劇,讓學生領略了國粹的魅力,更令在場聽課的教師興致盎然……
精彩紛呈的課堂,積極踴躍的學生,活動最大化實現了預期效果,成績斐然。張輝說課獲市一等獎,論文《逆向思維——假設分析法在解答遺傳題中的應用》發表在《中學生物教學》2011年第七期上。葉光榮老師輔導2011年奧賽,張書奇獲省二等獎,魏浩楠獲省三等獎。張禮娟老師獲省初中生物優質課一等獎。溫偉、郭小紅、但世輝老師在高中化學實驗競賽中分獲國家二等獎和省一等獎。
教學能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加強,教師與學生良好的互動,是提升課堂效率的必要保證。東風中學借助“比教學”活動所營造的教研環境及取得的成效,繼續大膽嘗試,為教學創新打開新局面。
植根于愛進萬家
“教育植根于愛”——東風中學深諳此道。在“訪萬家”活動中,學校領導、教師逢周末、節假日必走出校園,走訪每一個學生,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架起和諧溝通的橋梁,以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各班主任將本班學生家庭情況相關信息進行收集,依據班級學生各自不同情況,明確班主任、班級任課教師家訪的具體對象,了解和解決的中心問題,設計好家訪的有效方式方法,開展家訪活動。家訪后,對學生家庭狀況、校內校外表現進行對比分析,對學生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填寫《襄陽市中小學教師家訪記載表》,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建立學生家訪檔案。除此之外,學校還設立了家長與學生同學校交流的熱線電話和QQ群,對于提交的問題,學校負責人進行了詳盡的解答和明確的解決方案,獲得了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高一(2)班有位學生的父母均在外打工,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由于在家時間少,長期以來,孩子的教育問題被嚴重忽視,該生性格內向,學習缺乏積極性,班主任王老師特地走訪了這位學生家,與家長做了深入的交談,為他們安排了合理的一家三口相聚的時間,鼓勵學生多與父母交流,大膽與班上同學交往,所有的努力沒有白費,給予愛,收獲感恩,該生已經逐漸解開心結,敞開心扉,不僅僅性格上有了很大改善,在期中考試中也有較大的進步。
高三(3)班的王某是個成績優良,性格活潑的女孩子,前陣子卻顯得萎靡不振,班主任陳老師發現及時,細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觀念不合與家人發生了矛盾,雙方僵持不下,學生已經幾個禮拜放假不歸家,陳老師馬上聯絡其家長,大家像拉家常一樣坐下來聊天,陳老師勸說家長要理解孩子,教育學生要體恤家長,本來一開始還“劍拔弩張”的氣氛慢慢得到了緩和,事情最終也圓滿解決。
這一次次的家訪,讓許多老師從未如此深刻地意識到,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家長有著莫大的關聯。對家長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應是自我教育,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是作為父母最基本的責任之一。如果學生沒有健康的心態,就很難有學習的熱情,甚至會導致道德缺失,品行敗壞等嚴重后果。東風中學校訓“做人第一 學問第二”即是此理,先成人,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