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2015年12月9日)下午,我有幸作為六中天文社的一員(副社長)赴廣大附中參加首屆澳大利亞PULSE@Parkes射電天文教育項目廣州行活動。PULSE@Parkes是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工業組織(CSIRO)的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CASS)運行的射電天文教育項目,是國際上將前沿天文研究與青少年科學教育有機結合的成功范例。該項目使用南半球第二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澳大利亞Parkes天文臺64米射電望遠鏡,在天文學家的指導下,中學生遠程操控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并學習如何利用觀測數據進行脈沖星測距等課題研究。通過基于科學前沿的天文觀測研究活動,激發中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他們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在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資助下,廣州大學、廣東天文學會和CASS合作,于12月9日—12日首次在廣州,也是首次在中國,舉行三場PULSE@Parkes項目遠程觀測活動,由于場地有限,全市僅邀請師生約80人參加活動,地點在廣州大學附屬中學黃華路校區圖書館。
作為4名六中學生代表之一,我倍感驕傲。即使很不習慣純英文的專業知識講解,我們一行四人還是很快地融入了介紹環節和互動環節中,大伙的積極態度讓我們率先在幾所學校中獲得了首個觀測資格。“我們可是代表了中國參與這個項目第一所學校!”我心想,感到十分自豪。我們在Kerr博士的指導下,通過對程序輸入指令經網絡傳輸控制遠在澳大利亞的Parkes巨型射電望遠鏡觀測了一顆距離地球不遠的脈沖星,分析了其數據,并通過網絡系統繪制了圖像。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曹成業(我們社長)的對外國友人的提問(用純正的英語)和Kerr博士與Hollow先生的耐心解答。
第一次與脈沖星親密接觸,既讓我們學習了觀測知識,也體會到科學研究的精神,特別在5點半左右,由于澳大利亞的暴風雨天氣,射電望遠鏡的電池受損,觀測不得不停止,但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精神,排除困難,耐心等待,繼續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