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聽聽外面的聲音
——全國教育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扈中平教授專題報告后記
4月16日下午,借校本專題研修的契機,我們邀請到全國教育學研究會副理事長、華南師范大學扈中平教授作題為《教學藝術與風格》的報告,學區兄弟學校也派教師代表前來學習。
扈教授長期從事教育基本理論研究,尤其在現代教育思想、教育人學理論、教育目的論、教育價值論、教育兩難問題等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在全國教育理論界具有較大影響。現任華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博士點導師組組長,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博士后流動站第一負責人,兼任全國教育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教育學分會副理事長、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教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社聯常委等職、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現代教育研究與開發中心”主任、廣東省重點學科和校優先發展學科教育學原理專業學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擁有如此的學術聲望,讓我們對本次報告充滿了期待之情。
扈教授從當下教師的教學現狀入手,提出了令人深思的問題——教師如何能在課堂上抓住(吸引)學生。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師要努力研究自己、修煉自己,打造獨特的個人教學風格,營造富有美感的課堂藝術氛圍,唯有如此,我們的課堂、我們自己才能散發迷人的魅力。如果我們僅僅把教學視為一種謀生的職業,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地重復著別人重復著自己,而不是把它作為自己的事業來經營與創造,那么,我們將難以找到教師的真正尊嚴與意義。
兩個小時的報告里,扈教授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大開大合、旁征博引,給聽者帶來了不一樣的思維視角,極富沖擊力和啟發性;同時,他又現身說法,深入淺出,不失風趣幽默,充滿感染力和穿透力。
扈教授在報告中提出了三種教學風格:一是以聞一多、徐志摩、梁啟超為代表的清新自然的名士風格,二是以錢玄同、梁漱溟、吳宓為代表的嚴謹縝密的乾嘉風格,三是以魯迅為代表的循循善誘的啟發風格。其實,聽觀扈教授之言之行,又何嘗不能領略到這三種風格的大家風采呢?
扈教授在報告中提到梵高這樣的藝術大師時說,真正的大師都是在很久以后乃至其死后,思想才被大眾所接受甚至膜拜,因為他的思想總是超越他所處的時代。扈教授今天這場報告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贏得了多少掌聲與笑聲,甚至也不在于引起了多少即時的共鳴,其更大的意義恐怕在于,當以后的某一天,你突然想改變自己的時候,你會想起他,會想起他今天報告的點點滴滴——沒錯,你突破自己的力量,正來源于此,是它激蕩了你的心靈。
也許,今天的我們還不習慣或者說沒有意識用這樣的思維與視角來審視我們的教學,又或是還沒有勇氣去正視自己否定自己。不過我想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聽到了外面的聲音,這聲音也許正在輕輕喚醒我們沉睡已久的心靈。這聲音提醒我們:如果我們還有追求,如果我們想活出獨特的自我,那么不妨回歸自我,從“我”出發,走一條屬于“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