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包頭市第一中學教育信息化建設
取得突破性進展
包頭市第一中學由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于1925年創辦,建校80多年來,辦學成績一直名列自治區前茅,社會聲譽日益提高。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包一中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高度重視學校信息化建設,并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12年,學校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承擔的研究課題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這一殊榮的取得,既對包一中近年來信息化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又對包一中下一步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全體一中人幾年的努力,學校實現了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水平整體提升的目標。
一、校領導的創新理念拉開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大幕。
學校信息化建設不僅是先進設備的裝備,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正適合本校教育教學實際的軟件支撐。早在2009年,王學東校長就高瞻遠矚,率先提出創建“包頭市第一中學數字校園綜合平臺”(以下簡稱“綜合平臺”)的構想,從此我校就拉開了信息化建設的大幕。幾年來,在王校長先進理念的指導下,學校成立信息技術辦公室與負責平臺建設的軟件公司對接,按照“一切從學校實際出發,全面實現學校管理智能化、自動化、無紙化”的原則,圍繞“三個量化、一個融合”(即班級管理量化、教師管理量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量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設計理念,精心設計研發方案。
二、四年不斷完善,功能日益強大,效果顯著。
歷經四年辛苦耕耘,學校終于研發成功了高度集成、效果甚佳的綜合平臺,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也創建了一整套適合中小學實際的信息化建設及管理的模式。綜合平臺的研發成功是包一中多年來在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嘗試運用,不斷修改、完善的結果。
只有真正源于學校實際需求的平臺,才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從2009年至今,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全校上下通力合作,方案不斷更新完善,使得綜合平臺的功能日益強大。
此平臺的使用者涉及學校各層面的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四類人員,集學校辦公、教務管理、德育管理、教學科研等多個子系統于一體,實現了人人有平臺、事事有著落、隨時可集成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信息應用、結果生成的成本,切實有效地提高了辦公效率。
通過綜合平臺,我校基本實現了工作智能化、自動化、無紙化效果,主要包括信息傳遞、采集及應用,檔案管理,人員安排及班級設置,排課,學生報到及異動管理,班級日常管理,試題及成績分析,選修課管理,實驗室管理,各處室相關工作的日常檢查及匯總,學生成長記錄及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生成,教職工綜合評價結果的生成,家校互動,資源共享等等。
此平臺在我校多項工作領域的應用,使學校進入了高速前進的快車道。
三、移動客戶端順利上線,管理效率再次提高。
經過多年的實地應用和完善,包一中數字校園綜合平臺在學校工作的諸多方面的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使用者必須在PC機上登錄互聯網才可完成相關的操作,這就使得一些功能受到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影響了使用效率。為此,校長再次創造性地提出了研發綜合平臺移動客戶端的設想,即實現在移動終端(如手機、平板電腦)上隨時隨地完成只有在PC機上才能完成的操作。
經過努力,到目前,任課教師的客戶端已經上線,PC機上使用的缺陷已彌補,實現了如下效果:隨時隨地進行信息采集及應用;教育教學評價結果實時生成并及時納入個人綜合評價系統;運用手機拍照功能即可迅速完成作業、答案、教案、板書等重要資料的上傳及同步共享;隨時查看班級成績及學生成績的分析結果;隨時隨地進行相關評價的操作等等。
學校基本實現了辦公無紙化目標和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有機結合。
四、繼續打造多方位,立體式的數字校園綜合平臺。
到目前為止,包一中的數字校園綜合平臺已經實現了大部分的預期效果,但平臺的建設仍未停止,還需要繼續完善、不斷升級。
下一步,我校將繼續在手機客戶端功能擴展、教學資源整合、綜合評價體系完善、深度融合模式建立等多個環節上做好大量的完善工作。力爭在2014年3月份之前,將平臺打造成全方位,立體式的數字校園綜合平臺,為學校管理效率的整體提升提供有力的保證,為包頭市中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做出我校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