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2014年9月27日下午,在北師大泉州附中A幢多功能廳,舉行北師大泉州附中十周年校慶專家講座,與會人員主要有特邀嘉賓、北師大附屬學校及兄弟校的領導和老師、北師大泉州附中和附小全體教師、媒體等。本次專家講座由北師大泉州附中教學服務和質量評價中心全體成員組織并由本中心陳春梅主任主持。
北師大教授曾琦博士進行第一場講座,課題是《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價值、挑戰與應對》。
曾教授首先用心理測試圖片把大家不知不覺地引入講座的主題,從心理學和教育學出發分別闡述了個別差異的現象;個別差異的含義;個別差異的價值;個別差異的教育資源。差異是客觀而普遍存在的;差異既是客觀表現,也是主觀評價;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有水平差異、類型差異等。差異可以是動態的,也可以是穩定的;有可以改變的,也有難以改變的,如氣質是難以改變的,而性格是可以干預的、可以改變的。個別差異含生理差異和心理差異,智力差異和非智力差異,認知差異和非認知差異,個體差異與群體差異,個體間差異和個體內差異等。
接下來曾教授運用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闡明學生必須通過視覺、聽覺、運動、觸覺等多種感官通道來進行學習,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她認為采取否定和消除差異的教育是無知和狂妄的教育,教育教學中應針對個別差異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揚長促短,優先揚長。麗塔·鄧恩說:“假如學生不能用我們教他們的方式學習,那么我們就要用他們的學習方式去教他們。”
之后曾教授給學校、教師、學生提出相應的建議。給學校的建議是應樹立支持學生以某種方式進行學習的教學理念;建構均衡分類匹配和分類失配的教學模式等。給教師的建議是應擴大教育同盟軍,調動學生、家長、社會的力量;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與信息技術等。給學生的建議是主動學習永遠是最有效的學習。
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林冬青主任進行第二場講座,課題為《用互聯網改變教學方式-------翻轉課堂的實踐和智慧校園的建設》。
林主任從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出發闡述了翻轉課堂的實踐和智慧校園的建設。翻轉課堂即反轉課堂即顛倒教室,它是一種教學形態,教師先創建教學視頻,把原本要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預先放到網絡上,讓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自主學習,完成作業,然后在課堂上參與互動活動,釋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練習。這樣就把課堂變成了互動場所,師生間互動,學生間互動,改以往傳統的學習在課堂、內化在課外為自主學習在課外、內化在課堂,且合乎注意力十分鐘法則。學生可以按自己的節奏學習,是最人性化的學習,最大可能地尊重了學生的差異。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拓展能力、學習績效均得以較大提高。
林主任在講座中談到教師的專業壟斷地位可能被打破。他鼓勵有條件的教師制作微課,采用慕課。他認為教師的角色也可能被打破,如形成教師小組分工合作,即有專門負責上課的,有專門制作視頻的,有專門設計學習任務單的,有專門做輔導的等。教師做到針對性備課、個性化輔導。
林主任認為智慧校園建設要經歷三個階段和層級,首先是數字校園,其次是智能校園,最后才是智慧校園。全面智能感知環境,創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將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領域。強調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無線網絡建設,創建互聯網空間,給教師配備一定的計算機設備,給學生配備一定的計算機終端,以分享平臺崛起時代的優質教育資源。
這次講座歷時三個小時。曾琦教授為大家進行了一場形象豐富、鮮活生動、深入淺出的講座,傳授了差異化教育的研解之術,曾教授的講座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與會領導和老師都認識到孩子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是否有價值的關鍵在于老師們是否找到解決差異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學工作中我們要正確面對學生的差異,尋找解決學生個性差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林冬青主任則激情洋溢的為大家送來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通過這次講座,與會領導和老師們對微課和慕課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翻轉課堂有了一定的理解,對互聯網改變教學方式有了新的認識,對智慧校園有了新的看法。與會領導和老師們都覺得聽完講座后很有收獲,受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