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7月18日到22日,在牛和榮副校長帶領下,語文學科主任楊國榮老師和三位青年教師一行五人趕赴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參加全國中語會第四屆“中語杯”中青年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19日上午研討會在荊州會議中心正式開幕,開幕式上,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顧之川教授致開幕詞。接下來的重頭戲是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學者漆永祥和福建大學潘新和教授帶來的講座。漆教授的報告的題目是《傳統文化和中學語文教學》。他從經典的概念開始,詳細得介紹了古代經典教育的基礎性經典,“四書”和“五經”構成了中國經典文化的核心。要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就必須研讀這些經典。接下來,漆教授還介紹了閱讀經典的方法:當擇其一部,撫今追昔,仔細品鑒天長日久,則醇厚漸植,美德養成。他還指出在中學教學中,我們缺失了誦讀和背誦的傳統,亟待全面加強,回歸本原,這是語文學習的終極途徑。潘新和教授報告的題目是《語文教什么—言語生命動力學“表現存在論”》,他主要圍繞語文教什么的主問題進行闡述,特別強調語文課程的實質和根本目標就是寫作,寫作是語文教育的核心與龍頭,寫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語文教學成敗得失的唯一指標。兩位教授的報告發人深省,值得大家細心品味,仔細體會。當天下午,在荊州江陵中學為期三天的觀摩教學拉開序幕。首先上場的是遼寧省丹東四中的傅昕老師,她為大家展示的是一篇傳統古詩《春江花月夜》的教學,老師課堂注重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注重朗讀指導,從景到情再到理。在配樂朗誦中讓學生認真體會古詩的美。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張茗老師的《項脊軒志》,通過抓住文眼,來梳理全文的行文脈絡,教學環節清晰,課堂氣氛活躍。江蘇省錫山中學吳燕老師的《現代詩四首》,通過品詩、讀詩、聽詩、改詩等環節,教學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上海楊浦中學的李琳老師的《白莽作〈孩兒塔〉序》,緊抓文體特征,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通過自己讀書的心得將學生帶入情境。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賞析文稿和定稿的文字之間區別來咬文嚼字,體會文字的妙處和弦外之音。
教學是無止境的,學習更是終生的。講座和觀摩課堂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了深深的思考,每一個問題都值得我們反復咀嚼,認真品味。學習的過程是思維不斷更新的過程,在思維火花的不斷碰撞中,開闊了自己的視野,無形中也促進了自己課堂教學的改進。假期中,我們沒有停止前行的腳步,雖忙碌卻倍感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