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敦煌學、藏學和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其中,徽文化更是囊括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教育、科技、樸學、戲曲、村落、民俗和新安理學、新安畫派、篆刻等社會歷史文化的點點滴滴,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彰顯著特色濃郁的徽派氣韻,相較于其他兩種文化的神秘幽遠,徽文化更具積極的入世情懷,與我們的生活更為貼切。
身處合肥,作為地地道道的安徽人,不能不了解與我們最貼近的徽文化。4月28日,滿懷著對徽文化的無盡敬仰與探尋之情,我們一早集合,在專業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踏上前往徽文化起源之地——徽州,開始我們為期三天的研學之旅。
徽州的每個角落無不滲透著濃郁的徽州文化,到處都烙印著徽文化的記憶,散發著沉靜的文化魅力。在花山謎窟,我們參觀了古徽州的石窟遺址,在這神秘、缺失記載的大型人工石窟里,我們驚詫于建造者的超凡想象與石窟的恢弘大氣,并十分好奇地猜測著建造石窟的原因和方式等,越發敬佩古徽州人的智力與毅力。江澤民總書記曾經在此親筆題名,贊嘆“規模之恢弘、氣勢之壯觀、分布之密集、特色之鮮明、國內罕見,堪稱中華一絕”。
在屯溪老街,一幅立體版、別具徽州風情的“清明上河圖”展現在我們面前。在這條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筑風格的商業街。吃著最地道的徽州小吃、參觀各具特色、生活氣息濃郁的各色店鋪,走進徽州的社會歷史文化中探尋,我們不僅收獲歡樂,還收獲了滿滿的感觸與感動。
歙縣棠樾村以牌坊群聞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組成,以忠、孝、節、義的順序相向排列,分別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節義”的。聽輔導員老師介紹,在封建社會里,為了表彰在“忠孝節義”等各方面“功勛顯赫”的官員,為朝廷興旺作出的“杰出貢獻”,當朝政府常常批準在這些人的故里村頭,修建“功德牌坊”,借以號召人們以此為榜樣報效朝廷。棠樾村是鮑氏村落,歷代以經商為生,徽商在外掙了錢,就會回來修建宗廟、建設家園。鮑家花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這是一座徽商私家園林,以徽派盆景為主題,薈萃國內外各流派盆景精華,與牌坊群景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構成一幅完整的徽商故里。這里就像是一部中華優良傳統史,村子里的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傳統文化的烙印。
來到黃山,宏村是一定要去的。這里保留有最完整的明清時期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來到這里,宛如進入一幅潑墨山水畫,這里的一景一物都是極富靈性的。小橋流水人家,亭臺樓閣橋坊,當詩意與世俗生活完美結合也莫過于此。我們懷著崇敬謹慎的心情走過這里,感受著徽派古民居的青瓦白墻與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黃山翡翠谷被譽為天下第一麗水,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在這里,我們見到了大小十幾個水潭組成的美妙景觀,看著陽光下,深淺不一的潭水折射出不同色彩的陽光,泛出青橙綠藍黃白等多種娟麗的色彩,異常美麗。谷里竹林片片,泉水潺潺,令人心曠神怡。聽說這也是電影《臥虎藏龍》的重要取景地,鏡頭里竹梢打斗、深潭尋劍、飛瀑踏波的景象恍惚浮現眼前……
三天的研學之旅,走過很多地方,雖然有點累,卻十分充實。我們走進徽文化故里,深切地觸摸徽文化的脈搏,收獲了許多感動與驚喜。期待下一次的研學旅行,期待下一次的感動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