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11/13
0次查看
朱建民發布
2013年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座談會近日在北京第35中學高中部舉行。座談會以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主題,深刻討論學校在落實《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實踐經驗以及對方案的建議,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遼寧、海南、上海、北京等13個省、市的19位校長以及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座談會。
北京第35中學朱建民校長表示,現在對教育的評價只是過多地突出強化教育的社會適應性,而往往忽略了或者是忽視了教育的社會人文性。我們評價一所學校、評價一名老師、評價一個學生,往往是把學生升入名牌大學或者是實現高端就業作為標準,而不是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豐富的個性、良好的價值品質、服務社會的社會責任感、永不枯竭的創新精神和想象力以及創造力作為標準。
不同的教育質量觀,一定會選擇不同的學校發展之路和不同的育人模式。21世紀的校長應該跳出教育看教育,回到教育的原點看教育。教育的核心價值是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中國的基礎教育不能再以高考為圓心畫圓,建設創新型國家依靠的是創新型的教育。
拔尖創新型人才應該具有兩大特征:一是具有偉大的責任心,即對國家、對民族應具有一定的責任心;二是具有偉大的創造力,即批判性思維,但現在學生卻習慣或擅長于記憶一些死的知識,缺乏質疑精神。所以辦教育的著眼點不應該放在高考的升學率上,而應該思考在未來20年、30年之后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人,世界需要什么樣的人,未來拔尖創新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和能力。
“一所學校的課程觀就決定了學校的人才觀。”朱校長介紹,35中這些年一直圍繞著溫家寶總理提出的中國教育的兩個深層次的問題,即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的問題,在思考,并在實踐中創新。2010年5月,35中和中國科學院京區科協合作辦學,創辦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班。35中和中科院為科技班的學生量身定制了一套課程,包括國家基礎必修課程、綜合選修課程、中科院課程、學生社團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中中科院課程是由中科院的專家為學生量身定制的課程。學校去年10月成立北京市首個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其中6個高端實驗室將面向北京所有具有相關特長的、有潛質的學生,實現跨校、跨學段、跨學科的聯合培養。
上一篇:后高考時代比拼的是綜合實力
朱建民
專家經典之作
聯系專家
學校:
電話:
郵箱:
和朱建民專家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專家—朱建民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校長網 免費服務專線:400-606-3393
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