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8/29
0次查看
柳斌發布
2011年全國中小學校長論壇于2011年4月15日在京拉開帷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我們的使命——為了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國家總督學顧問、原國家教育副主任柳斌在論壇上做主題講話,以下為講話全文: 各位領導、校長們、老師們上午好。 我們這次論壇主題是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是關系教育改革發展的百年大計,是每個干部、每個教師、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當餞行,傾注左右精力追求的目標。教育目標是什么?是著眼于選拔學生,還是著眼于幫助學生發展,這是兩種不同的教育觀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區別,正是由這兩種不同的教育觀決定的,素質教育認為學生是學生的主體,發展應當是學習主體的主動行為,而不應當是被動行為,沒有學生學習主動性,就不可能形成生動活潑的局面,就不可能實現人才培養的多樣性。生命的本質意義在于發展,發展停了了生命也就隨之終結。生命的發展是由內因決定的,外因只是發展的條件,如果是發展的主體處于被動狀態,其積極性處于被抑制的狀態,必將使發展失去動力,這時外部壓力不但不能促進發展,反倒成了發展的制約因素,產生的嚴重后果是學習的主體失去學習興趣,產生對抗情緒,厭學、棄學甚至輕生。多年來連續發生許多涉獵事件應該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現在美國正在討論《虎媽的戰斗》,虎媽是一位華籍老師,她的兩個女兒一個考取了哈佛大學,一個是考取了耶魯大學,非常成功。所謂虎媽的教育就是極端嚴厲,給子女施加很大的壓力,沒有完成任務就要罰站,甚至于停飯。由于她采取這種方式,她的兩個女兒已經上了大學,被認為她的教育已經取得了成功。美國人說中國的虎媽真厲害,教育質量如此之高,將來美國怎么會是中國的對手呢,引起了一陣恐慌。對于目前的這種輿論,我想請我們校長們、老師們做十分冷靜的思考。我不否認我們國家教育有很多的優越性,我們需要繼承、繼續弘揚,如果我們不看到我們教育存在的問題,最終我們教育事業發展會遇到嚴重的挫折,如果在某些方面我們不堅持改革會遭致嚴重的失敗。不要忘記了在美國有虎媽,在中國除了虎媽還有徐媽,浙江徐麗女士對子女同樣是嚴厲的要求,每一次考試不進入前10名,就要對兒子進行嚴厲的責罰,目標讓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其結果最后是兒子拿起鐵錘把自己的母親砸死了,這就是徐媽。但同時我最近又看到在澳大利亞也有一位華籍女士,被他的兒子李偉虐殺致死,這又來了位李媽。他們教學方法跟美國的胡媽是一模一樣,最后的結果不是成功,而是被兒子活活的打死。我們既要看到有胡媽,又要看到還有徐媽,還有在澳大利亞的華籍女士李媽。所以我們要綜合這些案例,來全面的分析和評估,來決定我們教育取向的取舍。 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就是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這是一個經歷幾代人而至今仍未解決好的問題。與沉重的書包同時而來的是孩子們失去了主動的生動活潑發展的機會,失去了愉快的、金色的童年。年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是一個涉及勞動就業、人事制度等多方面的社會問題,需要綜合治理。就教育本身而言,也有進一步破壞教育資源,建立終身教育體制等許多工作要做,但當務之急是要通過教育體制,尤其是考試制度的改革,消除在我國社會中長期而廣泛的存在應試傾向,要讓學生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要讓老師能夠優化他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不要用考試的指揮棒把他們捆的太死。展望當今教育現狀,分數承載了太多的期望,學習承受了太重的壓力,同樣背負著不少包袱。在有些地方有些學生整齊劃,學習任務偏離了學生者的興趣、愛好、自主、自由以及承受能力的差異,學習活動的要求常常違背學習者身心發展的規律。我有一次到上海去開會,上海副市長一見面跟我說,柳斌同志現在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現在的孩子沒有愉快的童年,你注意到了嗎?像他這樣向我提出問題的人不是他一個,是很多個,所以現在討論促進學生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問題,非常有針對性,非常有現實性,是一個值得我們花力氣下工夫去討論,去研究、去解決的問題。 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當前仍然是一項繁重的任務,我們教師隊伍的育人素養仍亟待提高,首先是要自覺擺脫應試傾向的影響,去除為了標準答案那種死板機械教育模式,實行啟發式教育,提倡在師生互動中發揮學生主體與教師主考兩個機制。圍繞所學的內容,隨機生成話題,引導多方探究,激勵不同意見交鋒而撞擊出來思想火花,實現教學增長,達成教育的目的?,F在許多地方一致的目標距離還很遠,學生還是為應對考試那一套做法捆住了。我最近看到一個博客,他舉了幾個實際的例子,他講到一個語文題,老師出的一個題目就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自己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我覺得這個題目是出的不錯,博客作者本人的侄子最喜歡“像雨水滴進大海,我的日子滴在時間流中,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結果答案發下來打了一個大叉,為什么錯了呢,標準答案是“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你們可以比較一下,題目是你能把自己最喜歡的印象最深刻一句話寫下來嗎?學生寫了這句非說他錯了,那他還有主動性嗎?這個學生還有他的自己興趣和愛好嗎?你允許只能讓學生選擇你考試題目標準答案的東西,這與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不是背道而馳嗎?如果這道題讓我判的話,我認為印象最深的還是學生回答的那句話,所以這樣的題目是很不科學、很不合理,這樣的標準答案也是很不科學、很不合理。 博客中還舉了一個例子,有一道數學題是這么出的,請用一句話概況π的含義,作者的侄子認為π的含義是圓周率,就是3.1415那個數字。后來發現卷子打了一個大叉,于是作者問他的妻子,因為他的妻子在大學學理科,說一句話說明π的含義你怎么回答。他的妻子回答就是圓周率,跟他侄子回答是一樣的,但是結果標準答案說他們錯了,標準答案怎么說的呢?π是在一個數學及物理學領域里面普通存在一個數學常數。所以請我們校長們再思考一下,為什么說π是圓周率這樣非常明確的一個答案不對,一定要去說這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領域里面普通存在的一個數學常數。 還有一個例子。我想請校長們回答一道題,這是一道一個小學語文題。“一個春天的夜晚,一個久別家鄉的人,望著皎潔的月光,不禁思念起故鄉來了,于是引發了這首詩,那么這首詩的兩句是什么”,請校長們你們先在心里回答一下,然后對一下答案,博文的作者的侄子答案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卷子發下來以后打了一個很大的叉,標準答案是什么呢?標準答案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為什么?因為前面提問的頭一句話是一個春天的夜晚,所以要用“春風又綠江南岸”,而不能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話。所以寫博文的那位同志就說了,要是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家鄉不在江南,而是北方人怎么辦。 舉這么幾個例子,我想說明什么問題呢?如果我們的教學是這樣的一種狀態,怎么能讓學生主動得起來,怎么生活活潑得起來。然而問題還不僅僅是在這里,要知道這種標準答案是統考實施單位炮制的,老師的手腳也一樣被套住。所以有一些答案如果僅僅是一位教師的行為,他的影響不過是一個班的學生,但由于是統考行為,標準答案威力所致,就是一個縣或者一個地區都得按這個答案來,所以我的感受是可嘆,現代教育竟然被一紙標準答案弄到如此尷尬的地步。由此看來已經十分明顯,問題出在統一考試上,更準確的說問題出在“統”字上,是統考統測束縛了教師的手腳,是統考統測阻滯學生個性生動活潑的發展。解決的辦法仍然靠深化教育改革,尤其要從體制上進行改革。 第一,國家政府應該在加快走向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同時,加速縮小城鄉貧富差別的基礎上,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因過度激烈就業競爭而帶來深化壓力,使教育不要過多承擔種種社會壓力,這是針對國家和社會。 第二,把學生、教師和校長從升學壓力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有主動的生活活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第三,制定義務教育學校評估法規,制定這個評估法規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明確規定不許向義務教育學校提出升學率、高分率等指標要求,義務教育只對每個學生的品德、質地、體制、情操等方面的發展狀況負責,只對學生素質健康發展負責,為什么沒有把高中包括進來,因為高中實在沒有辦法,它必須去面對高考。而義務教育離高考很遠,所以可以通過立法作出這樣的規定,我希望大家在這方面都來做一些呼吁。 第四,使中小學考試回歸作為檢查評估教學效果,評價教學得失的手段的本來意義。取消其作為通考分數排隊,用于對校長、教師、學生施加壓力的功能,這種功能是由于就業競爭帶來的升學競爭附加的考試,并非考試的本來意義。所以我覺得我們的考試應該回歸考試本來的意義,而要取消作為統考作為這種分數排隊施加壓力。在中小學中把考試權還給教師,把發放畢業證書就是文憑的權力還給校長,我覺得本來包括我們自己,我們高中畢業是校長發給我們畢業證,學校發畢業證書、發文憑,小學是小學校長發畢業生發文憑。后來經過體制改革把這個校長發畢業證書的權力都上收了,尤其是會考以后,高中校長發高中畢業證的權力被收到省一級政府,初中被收到縣一級政府,小學被收到縣一級政府,我覺得我們要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應當把考試權還給教師,把發畢業證的權力還給校長,不用擔心校長會發不合格的畢業證書,如果校長發了不合格的合格證書,責任可能不是在校長,而是在政府。為什么,因為這所學校如果是一所合格的學校,那它發的畢業證書就是有效的,就是合格的,那么它是不是一所合格的學校呢?政府在審批這所學校設置的時候,就要看它的條件,它的辦學條件是不是具備,有沒有一個合格的校長,有沒有一支合格的教師隊伍。然后它的學校教育教學行為是不是按照教育方針和教學大綱來進行的。所以政府的權力對這所學校是否合格進行考察和審批,經過考察和審批,是一所合格的學校,就有權力自主地發放畢業證書。 第五,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大力精簡各種名目的考試,讓學生有更多時間自主的去接觸社會,去親近自然,會加強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能力的鍛煉,去加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大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六,在重視學生共性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把學生個性的差異作為豐富而重要的教育資源進行精心的研究和深入的開發。 綜上所述,教育的個性化和因材施教刻不容緩,教育的體制改革和教學改革刻不容緩,如果在貫徹國家教育改革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十年時間里,我們能夠在這些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就能夠使我們國家的人才搖籃里呈現出“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生機勃勃的狀態。 謝謝大家。
上一篇:柳斌:語文教學應重視閱讀
柳斌
專家經典之作
聯系專家
學校:
電話:
郵箱:
和柳斌專家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專家—柳斌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校長網 免費服務專線:400-606-3393
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