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中學喜慶建校120周年
學校類型:
成立年份:1888年
校慶日期:8月30日
校 訓:“誠、真、勤、仁”
現任校長:孫夕禮
學校地區:南京市中山路169號
校慶專題:http://www.sport-novelty.com/xiaoqing/47.html
學校專題:http://www.sport-novelty.com/school/jlzx
校 友 會:http://
“一提起金陵中學,我就不由得無比激動。因為那里曾是我的母校,我成長的搖籃,我少時的樂土。”昨天,在南京金陵中學120周年校慶典禮上,1949屆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齊康飽含深情的一段發言引來眾多校友的感慨,從1888年干河沿1號美國基督教創辦的匯文書院,到今天擁有2500多名在校生的國家級示范中學,金中已經走過了整整120年。
齊康教授回憶說,1937年日寇侵占南京前夕,金陵大學及其附屬金陵中學西遷四川,他的父親和陳嶸教授被指派參加了美國教授貝德士為首的金陵大學留京護校委員會。1942年金中以同倫中學名稱在原址繼續辦學。陳嶸任校長,他父親任總務長。1944年春,齊康通過在家自學,以同等學力和優異的考試成績,插入同倫中學初二學習。“金陵中學的確是一座完美校園,”建筑專家齊康從建筑美學的角度對母校進行評價,“當時校門開在偏東北向的干河沿前街。沿校園東西中軸線,興建了一系列西洋古典建筑,有東課樓、禮拜堂、鐘樓、口字樓、西課樓、口字樓北向還有青年會(圖書館),其中特別突出的是建于1889年的鐘樓,這座美麗的三層樓房,堪稱當時南京高層建筑。這些建筑風格統一,青墻、紅頂、斗拱式窗欞。”“我贊嘆校園里美輪美奐的西洋古典建筑,贊嘆在綠樹叢中透出的一方一方的紅色屋頂,這樣的校園,對我日后從事建筑設計有著良好的啟蒙作用,那就是建筑群體要講究風格統一,建筑與環境也要講究協調美觀。”
雖然已經是60多年前的事了,齊康教授回憶起中學時代仍然歷歷在目。學校有南北兩個大操場。教室充足,理、化、生實驗室齊備,實驗儀器都為進口,實驗用煤氣由老師自制,顯微鏡保證人手一架,圖書充實。“清晨,朝陽灑落在樹林茂密的縫隙間,同學們自由自在地高聲朗讀英語和古文,我則喜歡坐在四樓教室靠窗的座位上,面對伸手就可以夠著的梧桐樹,背誦英語。到了下午課后,學校規定學生一律要到操場進行體育鍛煉,田徑、球類自由參加。我因為籃球打得還可以,曾被選為班代表隊隊員呢。崇尚體育一直是金中的優良辦學傳統,特別是足球,可以說威鎮江南,曾打敗眾多高校,甚至外國水兵。有趣的是,凡取得重大勝利,校長往往宣布第二日放假一天,以示歡慶。”
在返校校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96歲的老人何延燊,他是金中1933屆的校友。“當時我小學是在福建讀的,到南京后就打算考金陵中學,當時的金中不要說在南京,就是在全國也是最好的中學之一,非常難考。”中學時代給何延燊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嚴格”。老師教的認真,打分也格外嚴格,60分及格,59分就一定要補考,補考不及格就要留班。但在嚴格的同時,校風也相當自由,給學生留下足夠發展的空間,提倡自主學習。何延燊說:“我當時是住校生,下午上完2節課后,就全是自由時間,大家自由在操場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活動,我喜歡踢足球,擔任守門員,金中當時的足球相當厲害,我們的隊服上還印著‘連續5年冠軍’的字樣,大家都相當驕傲。”
在昨天的慶典上,校友們還發起倡議成立兩個基金會,一是由1983屆高三(1)班捐出100萬元成立“楊祖恒素質教育獎勵基金”,用以獎勵在推進素質教育發展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老師及優秀學生;另一個是由1988屆部分校友發起設立“我愛我師”基金,用于關注老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