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黃昏,一場讓人期待許久的甘露終于從天而降。對于溫縣一中黨委書記、校長朱瑞晨來說,比這喜雨更讓人酣暢淋漓的是剛剛收到了一個讓他內心瞬間溢滿了狂喜與滿足的特大喜報:
“最低谷一屆”創造了巔峰奇跡,2009年中招中尖子生流失近100名的09級學生在今年高考中依然笑傲江湖!一本過線119人,二本以上過線392人,三本以上過線750人,體音美雙過線215人!
對于這一驚天喜訊,連日來忐忑不安、如今巨石全放下的朱瑞晨,用“低谷見奇”四個字表達了內心的驕傲與欣慰。
當平復了激動的心情后,朱瑞晨肯定地評價:“低谷不低,平中見奇,這成績驗證的是溫縣一中的實力!”
臥薪嘗膽時 厚積薄發中
最低谷時代 最神奇一刻
6月一直被高考學生視為“黑色六月”。
對于溫縣一中來說,2009年的6月是黑色的6月,2009年的9月則是灰色的9月。由于小學五年制改為六年制等原因,高考成績始終在全市獨占鰲頭的溫縣一中當年高考成績陷入低谷,激烈的招生戰讓這里一時成為流言“重災區”。“上高中只上溫縣一中”的錚錚誓言遭受尖子生及家長的質疑。
2009年9月,溫縣一中中招人數驟減,原來的18個教學班當年只收了16個教學班,更讓人后怕的是,成績位于全縣前200名的尖子生走失了一半。
“痛心啊,有一個學校整整拉走了兩大車的尖子生!”溫縣一中一名教師這樣感嘆。
臥薪嘗膽時,厚積薄發中!
風口浪尖,新一屆領導班子走馬上任。校長朱瑞晨和校領導班子、教職員工溝通交流,最終在學校發展上達成共識:狠抓校園紀律,嚴格教學管理,創新課堂教學,凝聚師生合力!
朱瑞晨在校領導班子會上喊出口號:全校師生要“傾下牛馬勁、再躍龍虎墻”!
為嚴格校園紀律,學校加強宿舍管理,不允許在教學區內見到學生使用手機,詳細規定了學生“十不準”。同時,學校還出臺了教師每天必做的“十件事”,并針對任課教師開展“發展性評價、成績評價、學生滿意度評價、星級評價”等活動,對綜合評價每月進行排名,每個年級幾十名教師,名次靠前者給予表彰。一時間,菁菁校園內書聲朗朗無雜音。
為嚴格教學管理,校長和班子成員、中層干部早上6點鐘之前到校,巡回教學樓檢查,每周到課堂聽3節課,確保“根”在課堂。校長每周和老師進行一次談話,做到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學校還建立了班主任對中層評價制度,50個班主任定期對中層干部各項工作進行監督評價。一系列舉措,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為創新課堂教學,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的課本、作業,落實“周周清”,實行一周一檢查,6個同學編為一個學習小組,大家互相監督學習,每個人對小組成員肩負連帶責任,使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學校還對每個年級學生每周進行大綜合考試,每月進行一次月考。學校匠心獨運,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
為凝聚師生合力,讓學生保持朝氣蓬勃的活力,理解支持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工作,班主任做到“‘愛’字在心頭、‘嚴’字在行動”,通過主題班會、組織各類集體活動、課余談心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嚴愛并濟是為自己的前途負責,從內心感恩老師、尊敬老師。
非常之時,盡非常之責。師生心連心、手拉手、抱成團、握成拳,學校很快走出低谷。
“抓住了高一,就抓住了高中;抓住了高二,就抓住了高考;抓住了高三,就抓住了人生。”溫縣一中這一教學理念,加之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為尖子生已經寥寥的09級學生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尤其是高三這一關鍵時期,學校派出了精兵強將,組建了領導小組,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跟蹤教育、動態培養,提出“讓優生更優、讓中間生充滿斗志、讓踩線生絕不放棄、讓術科生雙過線”的目標。學校每周都要召開高三全體教師會、學科組教師碰頭會,實行每周一考、一周一評、一周一次學科分析會。
主抓高三教學工作的年級長宋振邦最辛苦,每天早來遲走,把所有精力都用于高三教學及日常管理;高三教師夏振高每天早上6點之前都會到班里巡視,風雨無阻,雷打不動;鄧陶珍每天晚上都要陪著學生復習,直至熄燈。還有茹秀娥、侯戰祥、童隨忠、王東才等,他們不僅抓好教學,還注重學生心理疏導,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促膝談心、鼓勵斗志。
培優育強,鑿璞磨玉。溫縣一中教師拼命工作,就是為了明天的精彩定格。
時隔三年后,這批被冠以“雪崩的一屆”、“最低谷一屆”、“學生基礎歷年最差”等名號的09級學生,在教師三年近似“悲壯”的工作中,終于洗得“三年之恥”,捧出了這一張堪稱完美的答卷!
這是溫縣一中全體師生的心血結晶,是學校實力無可爭辯的見證!
蝶變再展翅 名校續輝煌
胸有鯤鵬志 御風譜華章
2012年,對朱瑞晨來說,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忐忑年”。但與旋律急轉高昂的歌曲《忐忑》不同,朱瑞晨的忐忑更多的是來自于責任與擔當。
2012年,不僅09級學生要面臨高考一搏,而且更重要的是,溫縣一中新校區的建設及搬遷,又讓一中面臨蝶變,站在更高的發展平臺。
“一手抓老校區高三教學,一手抓新校區工程質量,軟硬兼顧,哪一樣都讓你寢食難安!09級高考考不好按理說很正常,但是真考不好怎么向社會各界交代?新校區建設是真正的百年大計工程,工程質量、學生安全、高一新生搬遷后的教學管理,還有隨時需要解決的資金配套問題,哪一個環節有瑕疵有紕漏,都可能是致命的大問題!”朱瑞晨這樣形容2012年的忐忑與焦慮!
為了抓好工程質量,學校派專人負責新校區硬件設施建設,對總體規劃建設項目一律公開招投標,工程建設管理上嚴把質量關,采取嚴格的監理制度,工地負責人每天都到施工現場抽檢把關,使學校以設計一流、工程質量一流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僅今年年初以來,就有周邊縣市10多所學校到溫縣一中新校區參觀交流。
溫縣一中新校區占地面積近300畝,是溫縣一中老校區面積的3倍多。現代化的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布局合理,設施一流,從硬件到軟件,溫縣一中可謂具備了更多無可比擬的優勢。一期工程結束后,24個教學班、1500名高一學生、80名教職員工全部搬至新校區,溫縣一中成為全縣唯一一所真正全封閉的現代化公立學校。
從老校區半封閉式管理到新校區的全封閉式管理,對全校教師來說是個新課題、新挑戰。如果說學脈淵源的溫縣一中是踏著一路榮耀走來的話,那么新校區建設無疑是“綿延山脈的至高峰顛”,需要溫縣一中人付出更多的心智與血汗。
態度決定一切!為了讓學生吃得放心營養、住得舒心安全、學得開心有所獲,感受到家一樣的溫馨,教師們比以前來得更早、走得更晚、操得心更多,給自己壓的擔子更重。從年級主任到班主任、任課教師,主動調整作息時間。由于新校區位于縣城北郊,路途較遠,他們每天比以前起得更早,早上6點鐘就開始到教室陪讀。晚上,值班教師等學生全部熄燈就寢后才回家,甚至有的干脆吃住在學校。
為了使高一學生盡快在新校區里適應新環境,快速融入高效課堂,學校三管齊下:
——師生同考。45歲以下的教師與同級學生一起參加期中、期末考試,統排考場,學生統一改卷,讓老師感知學生、領悟教材、反思教學,促進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
——綜合考評。按照《溫縣一中教職工綜合考評方案》,通過發展性評價(包括簽到、值班、教案反思、作業評語、做課等)、成績評價(每月一考,根據絕對數、差額數等科學方法排出班級名次)、學生滿意度評價(包括教師的責任心、工作態度、感染力和影響力等),對任課教師進行綜合考評,每月評出前10名并張榜公示。每學期進行一次累計排名,每個年級位居前10名的被評為星級老師,學校進行宣傳和表彰。后3名者則由主管副校長進行勸勉談話。
——競聘上崗。每個學期,學校通過綜合考評、教學基本功大賽、骨干教師聽評課等措施,挑選優秀教師任教勵志班,保證優秀學生招得來、留得住、成績好,對連續考核不合格者,轉崗或調出。
嚴格管理,績效考核,三招并舉,使教師隊伍迸發出無限生機與活力。
為了讓學生吃得安全營養,該校聘請曾多次在全省學校食堂評比排第一的專業管理人員負責學校食堂管理,完善軟硬件設施,建立健全餐廳衛生組織機構及相關安全衛生管理制度等,提高食堂的科學化管理水平。食堂設立了原料間、操作間、粗加工間、細加工間等,室內窗明幾凈、設施齊全。就餐大廳統一安裝了消毒柜、滅蠅燈、留樣柜、電扇,設置了標準化的集體洗碗間,并在就餐大廳設立了超市,方便學生購物。學校還成立了家長監督管理委會員,聘請24名學生家長擔任食堂安全監督員,采取食堂食品定點采購制,公開進貨渠道,學校與所有供應商簽訂了采購供應協議書。學校還要求入駐的各餐飲窗口就餐多樣化、價格梯度化,既有低價窗口,又有特色小吃,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求。
為了讓學生住得舒心放心,學校專門在入口處配備了公用免費電話,24小時可進行通信聯系;各樓層安裝了開水器,24小時免費供應開水。學校在每棟寢室樓一樓西門安裝了學生簽到機,學生刷卡簽到,避免了學生晚上無故外出等行為的發生。學校還每天晚上安排12名班主任及管理人員值班查寢,并為寢室樓專門聘請了多名寢管員,24小時值班,要求掌握安全應急預案,并要求學生熟知逃生路線。
為了確保學生的安全,為了同其他學校的學生予以區分,學校要求學生必須穿校服,隨身攜帶電子學生證,且對學生行為規范作出嚴格要求,學生不準燙發、染發,男生不準留長發,女生不準留披肩發,不準戴戒指、耳墜耳釘、護身符。同時,為了避免手機影響孩子的學習,對身體產生輻射,學校要求學生禁止攜帶手機,并在寢室與教學區各安裝了固定電話。目前,學校對學生重點實施紀律“四大抓”,即學生禁用手機、嚴禁抽煙喝酒上網、規范服飾著裝、嚴格就寢紀律,打造“陽光校園”。
為了讓學生出入安全,學校在南門和西門各安排多名保安,嚴格看守,同時一號教學樓向西、向南四個樓層的通道全部進行封閉,并在教學樓入口處安排門崗,要求閑雜人員不得進入教學區。夜間休息時間,學校專門安排教師值班,出入門口均設有監控防盜裝置。學校每天還安排1名中層領導帶班,6名行政教輔人員24小時在校園巡查值班,確保迅速處理校園中的突發事件。
溫縣一中新校區一期投用以來,不僅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鼎力支持,而且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溫縣骨干企業和行業龍頭慷慨解囊,以實際行動尊師助教,支持這所名校健康有序發展:
焦作保和堂公司總經理單洋拿出10萬元設立了“溫縣一中保和堂優秀班主任獎”,用于獎勵那些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為學生的優秀班主任。
河南(豫電)中原電力電容器公司董事長樊成林拿出10萬元設立了“溫縣一中中原電力電容器優秀教師獎”,定期獎勵學校涌現出的敬業愛崗、默默奉獻的優秀教師。
畢業于溫縣一中、現任河南鑫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鳳凰城)董事長兼總經理的李芳也捐資10萬元回報母校栽培。
河南蘭興電力公司、海旺大酒店、懷山堂公司、天香面業公司每年拿出2萬元用于資助溫縣一中文科、理科4個勵志班的學生學費。溫縣一中勵志班因此也有了4個滿含愛心的班名:“蘭興”勵志班、“海旺”勵志班、“懷山堂”勵志班、“天香”勵志班;
國外著名的巴羅投資擔保公司入駐溫縣后,也作出了最明智的教育投資:邀請溫縣一中5名優秀班主任及優秀教職工外出深造學習,并承諾對今年在校的高一、高二共20名優秀貧困學子進行3年的跟蹤資助。
胸有鯤鵬志,御風可沖天!當今天溫縣一中新校區投用、學校站位更高平臺、闊步邁向全省教育大舞臺之際,溫縣一中人正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以前所未有的決心與信心,演奏一曲劃時代的交響樂章,再續溫縣一中名校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