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12/10
2950次查看
王忠強發布
教育行業的領跑者,市民心中的清華園,兩個多么匹配的名字和諧地統一在一所學校,引領葫蘆島市教育快速發展。這所學校就是葫蘆島市第一高級中學,這位領跑者就是校長王忠強。隨著學校的聲名鵲起,王忠強校長也名聲大振,成為葫蘆島教育業界榜樣。如今,當我們追蹤他走過的路程,每一個熱衷教育的人都會微微頷首,深受感動受到激勵。
2006年,肩負市委市政府的重托,他走馬上任。
2005年,這所具有悠久歷史的遼西名校,在匆忙中搬遷,在匆忙中掀開了新的歷史。搬遷新校址是令人振奮,但是搬遷的困難也接踵而至:招生規模突然擴大,師資驟然短缺,辦公室教室只能進行原始狀態的備課上課,沒有食堂宿舍,正常的教育秩序已被打亂,更談不上設施先進環境優雅了。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肩負市委市政府的重托,王忠強校長毅然走進了一高中校長辦公室,同時帶來的還有一箱箱方便面、榨菜、礦泉水和面包。5月17日起,他每天6點就走進校園,直到滿天星斗才離開。校內的毎個角落都會出現他的身影,每個人都能經常有機會和他交流,就這樣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他帶著問題研讀一高中歷史,外出名校考察,參加全國高中校長委員會議,面請專家指點,然后在切準一高中發展脈搏,進行深入的研討。如何發揚名校傳統,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辦學效率,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讓特色更加突出,優勢更加明顯,讓名校可持續發展。他和領導班子成員坐下來深入研討,決定為一高中發展進行科學定位,并形成了文本表述:把一高中建設成為區域示范、省內一流、全國知名,具有一流文化品位的人文型學校;最適宜學生成才,最適宜教師發展,具有一流質量的學習型學校;硬件齊備、軟件領先,具有一流辦學設施的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學校。他立即行動向著目標進發,一年邁出一大步。
2007年,一個沙漠宮殿變成了綠色校園。
人們稱一高中是一座沙漠宮殿毫不為過,新校舍黃沙一片,滿眼荒蕪;五座樓館落寞聳立;兩個廣場全硬覆蓋,毫無生機;教師備課上課也很原始,一塊黑板、一本備課簿,幾支粉筆,缺少現代化氣息。各種設施的缺失與這樣一所名校是那樣的不匹配。王忠強校長來到學校時就是這樣一種局面。困難與挑戰等待他去面對。
他從容不迫,快速進行學校硬件建設。
在經費極困難的情況下,到任不久的王校長就籌款200萬元,經過兩個月的高效運作,就完成了學校環形公路的鋪設、報告廳的裝修、體育館設施的安裝,秋季綠化工程的實施,還為校園五樓兩館、六條道路、三個園林和四個廣場進行了文化命名。現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物化為教育元素,啟迪學生心智。校徽是學校的精神象征,畢業林、起步林是怡情養心的去處,修業樓、敬業樓是進德修業的殿堂,鐘毓館、行健館是悅心健身的場所,飛天路、長虹路是追思名人校友的佳境。他努力爭取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領導的大力支持,敦促金鑫集團抓緊運作,使學校食堂在新生入學后正式營業,解決了近3400名師生就餐的問題。完成了學生宿舍的整體搬遷,至此影響學校辦學秩序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此后的五年中,辦公室、教室、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等等,全部實現了現代化智能化,一高中的課堂教學效率越來越高,教學質量蒸蒸日上。這一切的一切,王校長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成功來之不易,我們看到鮮花的明艷,更不能忘記澆灌它的滴滴汗水。這不僅有全體一高人的共同努力,更來源于一位兢兢業業領導者的無私奉獻。
2008年,制定實施科學的管理機制,各項工作走向規范化。
“管理為本,改革為魂,人和為根”一直是一高中治校的根本點出發點。自2006年到任后,王校長就一直努力探求適合一高中發展的管理方式,尋求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全體教職員工熱情的管理機制,使規范和高效成為管理的最佳境界。很多人說,一個好校長就能成就一所好學校,可他認為一個好校長是基礎,要想成就一所可持續發展的好學校,必須有一個好制度。他理想中的管理是校本章制和人本管理的完美結合,共同構成科學民主的管理模式。為了實現這一管理模式,他和學校領導班子,參考各類教育書籍,博采眾家之長,結合校情,修改制定了管理章制20余項。其中部門職責,清晰地界定了各個層次、各種角色的責任權利,力求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層次分明、收放自由。他說制度管理是一柄雙刃劍,既可以激勵人,也可能束縛人,發揮制度管理作用的關鍵是制度設計中必須滲透人本理念。于是經過他的深思熟慮,新增了更能體現人文關懷的管理制度:如教工福利規定、教工健身規定、教工家事走訪規定等等,受到了教師們的擁護和愛戴。他秉承愿意把學校當做自己的家來經營的一顆赤誠之心,和全體教職員工休戚與共。每一位教職員工的工作、家庭、身心健康狀況,也都無時無刻不牽掛著他的心,教師們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生病住院,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他匆匆趕來的身影,都能在第一時間聽到他親切安慰和叮嚀。在他提倡下的教工生日送祝福活動、周末教職員工體育鍛煉活動、教職員工定期健康體檢等,活躍了校園生活,增加了學校的凝聚力,使校園的氛圍更加的健康和諧。
2009年,任職第一個輪回,一高中就創造了七個第一次。
2009年的高考,葫蘆島市一高中創造了歷史上的輝煌,七項第一至今讓人振奮:二本上線人數達到923人,是我校歷史上的第一次;二本上線率突破90%大關,這是學校擴招千人之后的第一次;一本上線人數達到539人,是學校歷史上的第一次。一本上線率突破50%大關,這是擴招千人后的第一次,它標志著一高中作為省級示范校以培養拔尖人才為主要任務的目標基本實現。600分以上人數達到113,這是高考文理小綜合模式下的第一次,它標志著我校培養精英人才的能力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文科600分以上22人;一本上線率達到51%,北京大學錄取2人,這是學校建校史上的第一次,它標志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文理同行、沖刺高考文理并進局面的形成。在三名最有把握考取清華北大學生考試失常的情況下,仍然有6人被清華北大錄取,這是一高中歷史上的第一次,在全市人民心里,再一次高筑起“遼西清華園”的豐碑。
這輝煌的成績不是偶然,它不但源于學生們的刻苦努力,更源自于全體教師默默奉獻和執教水平的提高。幾年來學校的不斷擴招,教師數量的快速增加,教師隊伍的參差不齊,使之難以適應重點高中教育教學需要。王校長的危機感越來越強烈。他不斷告誡自己,不能坐享現有的名譽和成果,必須造就更多名師,用名師托起名校。于是,他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大力投入精力、物力、財力,加強師德培養,重視教師崗位練兵,鼓勵教師進德修業,創造更多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如今,一高中教師隊伍基本上實現五年規劃提出的“師德高尚、作風過硬、業務精湛、無私奉獻”隊伍建設目標,很多教師都成為遼寧省以至全國的名師。沒有這五年的教師隊伍建設,就沒有這輝煌的七個第一次。如今走進教學樓,感受到的是學生們扎扎實實的學習狀態;走進辦公樓,感受到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狀態;班子隊伍呈現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學校整體已經進入和諧奮進的發展狀態。他用心去做,用苦去寫、用微笑去面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2010年,“十一五”圓滿結局,“十二五”,向更高目標邁進。
2010年,王校長思考最多的是從一高中“十一五”發展歷程中,提煉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確立“十二五”的發展目標,規劃學校的發展藍圖。他根據教育改革發展綱要和本校實際,在腦海中初步形成了“十二五”規劃的雛形。規劃的核心是促進學校多元發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優勢發展、率先發展,保證一高中優勢更加突出,特色更加明顯。規劃還確定了四個重點項目和實施的具體措施,即隊伍建設目標和五項具體措施;校本研發目標及五項具體措施;學生培養目標和七項具體措施;還有六項基礎設施建設。2011年學校啟動“十二五”發展規劃,他打算經過五年努力,把一高中建設成國家示范高中,引領葫蘆島基礎教育向更高遠的目標邁進。
2011年,高考的輝煌,一高中又將掀開新的歷史篇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高人五年一劍,在2011年的高考中捷報頻傳:全市理科前十名一高中占九人,前8人為該校考生,劉瑞豐以691分奪得全市理科狀元。全市文科前十名該校占九人,前三名均為該校考生,張涵以630分奪得全市文科狀元。600分以上151人,比2010年增加45,是全市各高中的總和。一本上線人數突破600人大關,達631人,比2010年增加71人。二本上線人數突破1000人大關,達1005人,比去年增加67人。各項指標全部超額完成了學校五年發展規劃,對于招生僅覆蓋全市人口四分之一的一高中來說,這是來之不易的輝煌。
面對這樣的成績,王校長由衷的欣慰。畢竟,作為一所重點高中,承載著太多的來自于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希望與期盼。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于泰山。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天風霜雨雪,他不舍晝夜,面對教育問題上的林林總總,他緊鎖眉頭,孜孜以求。而如今,他的努力與辛勞已經得到了回報。現在,他常常帶著微笑,他的笑容,是他自己經歷了刻骨銘心記憶之后的淡定,是很多人都難以深入解讀的表情。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王忠強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葫蘆島市連山區新華大街
電話:000000000000
郵箱:211233@qq.com
和王忠強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葫蘆島一中校長—王忠強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