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2/12
1456次查看
尚可發布
新高考改革方案里的內容,對浙江考生來說,并不算新鮮。其中不少內容,浙江已經在實施。如探索外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浙江省從2009年就開始對英語聽力實行“多次考試”;推行統考和學業水平綜合錄取,浙江省部分省屬院校試行高考“三位一體”的多元招錄模式,就是依據高中會考、綜合素質評價和高考成績,這三項綜合來錄取學生。
讓浙江學生和老師,真正感到高考改革大變化的,是文理不分科。這幾天,杭州一些高中校長已經忙著物色排課表的老師。因為他們預見到,文理不分科后,高考科目要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長,可能會有很多選擇項,高中選修課會因此大幅增加。
文理分科究竟會帶來什么變化,學生和老師需要做些什么準備?本周我們邀請杭城重點高中的校長們,一起解讀后高考時代的影響。
門門功課不錯,卻挑不出優勢科目
這樣的“傳統高考”優等生或許要吃虧
“今后文理不分科”的靴子一落地,許多偏科的同學有想哭的沖動,本來還指望著高二文理分科,告別讓人頭大的理化生,或者政史地,現在是徹底沒盼頭了。
家有偏科生的家長也很焦慮:“以后學業水平測試和高考掛鉤,就算高考成績考得很好,有一門很弱的副科也會影響到孩子升大學。”
但是高中校長都不這么看。因為新高考本身就是希望有不同特長、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能有多樣的選擇機會和成長途徑,給偏才、怪才提供機會。所以高考科目里會多出一塊自選項。如果是在個別科目上有特長有潛力的偏科生,挑準自選項,反而會有意外驚喜。也許會有像錢鐘書這樣,國文特優、英文滿分、數學15分的大神級人物,脫穎而出。
長河高中校長毛偉民預測說,取消文理分科后,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的難度會適當降低,而高考的自選科目難度會增加,這對有特長的偏科來說,不僅不會覺得辛苦,反而會增加學習動力,因為他們學的東西是自己喜歡的。
反倒是門門功課都不錯,但是挑不出優勢科目的優等生,沒準會吃虧。“現在的高考模式下,這樣的學生最占優勢,但今后高考要挑自選項,他們未必拼得過一些偏才怪才。”浙大附中校長申屠永慶說。
這些學生要避免新高考帶來的不利影響,有兩個辦法,一是保持成績穩定,在學業水平測試中確立綜合優勢,二是盡快找出自己最有潛力的科目,搞明白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如果從長遠發展來看,第二個辦法會更好。
自選科目增加,挑戰選修課師資
老師要變身全能型
在杭高校長尚可看來,新高考“文理不分科”的目的,其實是想加強高中生的基本素質培養。人文和科學,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像“人”字的一撇一捺,缺一不可。
語文和數學成為高中最重要的兩門必修課,這兩門課的老師腰桿直了,但今后壓力也會更大。浙大附中語文老師屠曉丹最近就在琢磨,今后怎么改革語文教學。他說:“在現在的語文教學模式和評價體制下,學生的語文成績和素養很難成正比,分數高的學生,語文素養未必比其他人好。要達到新高考方案,提升學生基本素養的目的,語文教學和評價不改不行。”
也有高中校長提出,在這個網絡信息的時代,信息篩選也應是今后語文應該重點培養的能力之一,一些死記硬背的東西,則會退出語文教學。至于數學,純粹計算的基本能力要有,但不必強化。
語數兩科加重分量,很多人猜測,一年多考的英語學科會相應削弱。杭師附中校長任學寶預測,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英語一年多考的方案,英語考試將來勢必走社會化路線,不出現在高考統考中,但仍可能成為進入某些大學、某些專業的門檻。
取消文理分科后,高考會出現自選科目。讓高中校長倍感棘手的問題是,現在學校老師都是嚴格按師生比例配備的,隨著高中選修課的比重會增加,學校師資直接面臨挑戰。
長河高中校長毛偉民打了個比方,如果某一年選歷史科目的學生非常少,那學校的歷史老師多出來怎么辦?相反,如果選化學的學生特別多,老師不夠怎么辦?
不少高中校長已經開始琢磨美國高中的選修課模式,一位校長說,美國高中選修課很多,他們的解決辦法是,一位老師教兩門課,沒準以后我們的高
新高考熱點追問
問:網上解讀高考政策時,有種說法高考統考取消外語考試,這是真的嗎?
英語考卷不會在高考當天出現,但不代表它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明確,將探索外語科目“一年多次”的社會化考試,高中生可以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也就是說,外語還是要考的,只不過和語文、數學不一樣,不是在高考當天考,而是安排在平時考。其實,現在浙江考生的英語聽力已經實現了一年多考,在6月8日高考的英語科目中,聽力就不再出現。
問:外語“一年多次”,是不是想考多少次都可以?怎么保證每次考試難度一致?如何計入高考總分?
杭州的高中校長們普遍認為,為了拿好成績,學生不停去考英語的做法不靠譜。他們的依據是,浙江省從2009年就開始對英語聽力實行多次考試,總分30分的英語聽力測試放在每年3月和9月進行,成績兩年內有效,但規定每個學生高考前最多可參加兩次英語聽力測試,自選一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至于保證每次考試難度一致,這件事本身就有難度。不過,浙大附中校長申屠永慶等圈內人士預測,外語科目要走社會化考試路線,很可能和其他社會化考試一樣,采取等級制評分,省得學生成天為一分兩分較真,沒完沒了地考。
如果外語成績分ABCD等,就不大會計入高考總成績,很可能作為高校錄取時的一個門檻。這樣一來,以往高考錄取分數線越高的大學,或者外語相關專業,今后對外語等級的要求會越高。
問:據說以后會取消文理分科,是不是意味著高考要考所有科目?現在浙江考生除了語數外,文科生考文綜(含政史地),理科生考理綜(含理化生),其實相當于考6科,要是文理不分科,會不會文綜理綜都要考,變成考9科?那不是更悲劇?
目前教育部制定的考試招生總體方案已明確,今后設置高考科目的依據是減少科目,所以考試科目不會比現在多。
不分文理并減少科目,這個看似矛盾的高考方案其實是可行的。杭二中校長葉翠微大膽預測,將來高中必修課可能會做減法,而選修課程可能會做加法。換句話說,語文、數學等基礎性課程,每個高中生都必須學,但其他課程以后很可能以選修課的面目,出現在高中生課表上。屆時高考,統一只考語文和數學,加一門一年多考的外語,其他能體現學生學業水平,體現大學招生需求的科目,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即“2+1+N”模式。
問:如果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高考科目,對選擇的科目要提前多久準備,是不是初中就得想好今后的選擇方向?
這個選擇不會讓初中生定。杭高校長尚可分析說,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將來在高考錄取過程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學生在選修自己喜愛的科目前,首先要完成這些必修科目。必修科目,其實也是高中生必備的修養。而且興趣也不是憑空產生的,高中生通過學習必修科目,更容易發現自己的興趣點。
而從減負角度看,杭城不少教育界業內人士認為,新高考可能會讓大家失望。
從招考分離、不再一考定終生的改革方向看,以后將推行統考和學業水平綜合錄取,在高考成績的基礎上,加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更多元的評價方式。像浙江省部分省屬院校試行高考“三位一體”的多元招錄模式,就是依據高中會考成績占20%、綜合素質評價占30%,高考成績占50%,三項綜合來錄取學生,其中綜合素質測試由高校組織筆試和面試。這就要求學生在高中階段每一步都要很謹慎,萬一某次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不理想,就可能影響高考錄取。所以學業負擔不太可能因此減輕。
高中校長們提出,現在學生的負擔其實不是考試帶來的,而是競爭本身帶來的。全國每年幾百萬考生都想上985、211的重點大學,這些高校只能通過比較、排序來挑學生。真要給學生減負,不是改革考試錄取制度就行,人的成長素養導向更重要。本報記者 沈蒙和中也會這樣。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暫無文章
下一篇:杭高校長的話
尚可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鳳起路238號
電話:057185154684
郵箱:hm@hanggao.net
和尚可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校長—尚可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