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5/4
1612次查看
潘文新發布
連日來,寶應中學堅強少年李海捷坐著輪椅赴清華大學參加自主招生面試的故事,得到了廣泛關注。更令人驚嘆的是,李海捷所在的寶應中學,共有10名學生達清華、北大自主招生線,在全省高中里增量第一。其中,5人免面試直接獲高考加分,高三(1)班王玥同學獲華約自主招生江蘇省第一名。
作為一所區位相對偏遠的縣中,寶應中學緣何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在高中“拔尖人才”培養方面,寶中又有著怎樣的獨特舉措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赴寶中進行了實地采訪。
超前教育理念破四大誤區
去年,市委書記謝正義就進一步加強高中教育進行專題考察,指出“強化素質教育,培養拔尖人才,既是揚州建設教育名城、提升城市形象的客觀需要,也是廣大民眾對教育的迫切期待。”
“市領導把高中教育培養拔尖人才,放在為城市長遠發展奠基這一高度來提,讓我們的辦學思考有了新的提升。”寶應中學校長潘文新開門見山地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與努力提高升學率不矛盾;追求高考大面積豐收與培優拔尖不矛盾;嚴格遵守“五嚴”規定與老師勤業敬業、學生刻苦讀書不矛盾;打造揚州本土教育品牌與有益借鑒外界辦學經驗不矛盾。“不僅不矛盾,前者正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礎,而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培養拔尖人才,一定要從思想上解決問題。”
潘文新坦言,寶應有80萬人口,即使好生源都不流失,總盤子也就這么大。作為一所縣中,如何才能跨越發展?“我們的認識是:首先,優異的成績都是優秀的人創造的,所以要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結果總是來自于細密的過程,抓住細節、抓住過程就是抓住結果;最后,事業的狀態就是人的狀態,事業的‘長寬高’就是人的‘精氣神’,讓狀態時時走在我們工作的前面。為此,寶中上下抓隊伍、抓細節、抓狀態。同時,不忘‘取得成績看窗外,有了問題照鏡子’,努力挖掘自身潛力,先改變自己,再改變世界。”
獨有課堂模式令院士贊嘆
3月1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吳岳良走進寶應中學,作了一場題為“探索宇宙、揭示奧秘”的講座。吳岳良院士表示,寶應中學推行的“理想課堂”教學模式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相互合作,獨立思考,對事物懷著探究的興趣和激情,這正是做科學研究需要的素質,也符合高校的人才培養理念。
對此,潘文新表示,寶中發展經歷了從追求“量”,到追求“質”,再到追求“品質”的發展歷程,打造“理想課堂”是寶中辦學最鮮明的特色和最有力的助推。“理想課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恢復和放大學生的“學習主權”,限制與削弱教師的“權力擴張”。這正是“理想課堂”的核心理念,也是寶中能夠堅守課堂,讓素質教育落地生根的原因所在。
潘文新認為,所有的教育問題都能夠從課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必須經由課堂來解決。“理想課堂”通過自己探索、同伴合作、集體研討、教師點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突顯難題,從而解決學生真正的“疑點”。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收獲了自信,練就了表達,學會了合作,鍛煉了思維。在寶中人眼里,“課堂”才是校園最美的風景。
扎實校本管理讓效應最大化
在生源、師資、政策扶持等方面,與省內名校相比,寶中差距較大,那該校為什么會有如此突破性的發展呢?潘文新告訴記者:寶中的管理有自己的“校本特色”,比如教師發展,寶中“好教師”的標準是“用心”,“二流教師只要用心,超過一流教師的業績;一流教師只要用心,就會創造更大奇跡。”所以“用心”,對寶中人而言既是“尺子”,可衡量好壞;更是“鞭子”,能催人奮進。
同時,潘文新解讀了他的“潘氏木桶理論”:木桶理論,大家都熟悉,但大部分人都把眼光習慣性地投放在提升“短板”上,其實,“長板”如果不再擁有優勢,“短板”哪有提升壓力和前進動力?讓“長板”更長也是提升“短板”的重要手段。其次,大部分管理者容易忽視了“板”之間“黏合劑”的作用,即學校的規定、制度和文化,這是質量效益不跑冒滴漏的關鍵,有時“節流”和“開源”一樣重要。再次,一個“木桶”更加關鍵的是有沒有堅強結實的“鐵箍”,就是“干部團隊”,管理是靠干部解決問題的,首先要解決干部本身的問題。干部團隊的眼光、心胸、擔當就是學校的明天和未來。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潘文新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白田中路59號
電話:051488266789
郵箱:nandaren007@hotmail.com
和潘文新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高級中學校長—潘文新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