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3/17
1445次查看
李志杰發布
那天偶然讀了一則故事,感觸頗深。
兩位好木匠用雕刻老鼠的辦法來比試誰是“天下第一”。
第一位木匠雕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纖毫畢現;第二位木匠雕刻的遠看勉強是一只老鼠,近看也只有三分相像。當人們認為獲勝者是第一位木匠時,另一位木匠卻提出了抗議:“老鼠雕刻的像不像,誰能比貓更有發言權呢?”人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抱來幾只貓。那只幾只貓撲向了那只不像“老鼠”的老鼠,又是撕扯又是啃咬,爭得不可開交,而另一只逼真的“老鼠”卻被冷落在一旁。結果第二位木匠成了“天下第一”。
當人們迷惑不解地問其奧秘時,第二位木匠笑著說:“道理其實很簡單,外形和美味相比貓更感興趣的是后者,因此我用魚骨作為雕刻材料----”
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特色”、“特色教育”已經成為許多學校一較高下的殺手锏,于是從“尊重教育”、“愉快教育”、“賞識教育”,到“藝術特色”、“英語特色”、“微機特色”-----教育的百花園里頓時變得“萬紫千紅”“爭芳斗艷”。可是在借鑒、嘗試、探索、實踐、推廣具體教育環節的同時,卻往往熱衷于在外在表現上下功夫,忽略了美味品味等內涵的東西,不僅鮮有特色,還長落個“做秀”的尷尬。兩個木匠比武的故事不僅正好點中了時下一些教育活動的要害,也說明教育其實也應多些“美味”。只有“內外兼修”,讓每一個教育環節“中看更中吃”,教育活動才會魅力十足。
要做到這點,首先,育人者應尊重孩子們的“口味”差異,巧妙組合,讓各種施教條件成為“美味素材”;其次,育人者應精通施教過程中的“趣味”生成,創新情景,讓各種施教內容凸顯“風味特色”;再者,育人者應追求施教技藝的“風味”形成,自我提升,讓自身個性條件變成“特色小吃”。
總之,讓教育多一些“美味”,使學生們“有滋有味”的享受教育,學生們才會自主的汲取各種“成長營養”,才會逐步成長為不同品味的健康人才。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李志杰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河北省邢臺市鋼鐵北路525號
電話:03192282625
郵箱:25875985@qq.com
和李志杰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河北省金華中學校長—李志杰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